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对诗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历代诗歌批评史讨论的对象,并且贯穿于历代诗歌的创作实际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诗可以群"从"兴"、"观"、"怨"中割裂开来,导致人们忽视了"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与先秦时代文学活动的关系."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文学活动的集体性.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文学觉醒的时间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德治”思想长期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归功于这套理论本身的逻辑性和体系性。爱民、富民、教民是其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正己、善政、用贤是其实现该理论的方式和手段,上述一切均是为了实现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孔子对"过"的定义、态度,联系现实生活中因人们对"过"持不同的态度而导致不同的结果,说明孔子的"过"论不仅仍对教育活动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我国学人如何正确对待错误、注重个人修养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重要内容,它的包容性品格鼓励差异性的存在,体现了"异"与"和"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古代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设计学视域下,重新解读孔子的文化观念,理解中国古代高度的哲学智慧,并从色彩学视角深入探讨"和合"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老海 《交通与运输》2011,27(2):72-72
如果说过去孔子周游列国,那毕竞是在华夏大地上,当今能免费周游列国的,恐怕只有我们海员了.所到之处,除了领略各国不同的风光民俗,还有就是"近水楼台先购物".在国内购物对付商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货比三家",在国外自然就上升为"货比三国"了.如在新加坡买电器,在意大利买西装,在南非买宝石.这次连我自己都没有思想准备,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后,全船来个"买皮装".  相似文献   

6.
"仁"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其伦理道德内涵可分三个层次理解: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三是一切道德理念的汇总。孔子"仁学"的道德意义,具体表现为仁与礼统一的思想,中庸思想,义利关系思想等。孔子依托周礼,试图建立理想化的人际关系,构筑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行为范式,影响后世深远。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礼"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把"性相近,习相远"视为仁政、德礼教化的理论基础,强调重德礼、轻政刑,反对不教而诛。道德教化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和激励力量,它是调节以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诸种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手段。孔子的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并维系其可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仁学与礼乐的内在联系是完整把握孔子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前提.本文在分析孔子仁学结构、礼乐之人性化精神及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认为礼乐是仁学体系的构成要件;礼乐之于孔子不仅是实现仁学理想的手段,同时,礼乐所蕴涵的自由审美精神也是仁学实现的极致境界.因此,美与善的统一不仅是孔子美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仁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吕本中、姜夔、严羽的三部诗话为切入点来扫描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即感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思维不同层面之定位),认为:从吕本中"悟入"的思维向度来看,他还处于对山谷非常肯定的阶段,这说明南宋确立江西诗派之初对讲究法度的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缺乏深刻认识;姜夔倡"自悟"具有相当明显的理论自觉,其"自悟"理论远不止于"革江西诗风"之效应,实在是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之本质问题;严羽在悟诗的思维向度上达到新的水平,其"妙悟"说将悟禅与悟诗统一起来并最终成为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得以确立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和“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乐和“,即指音乐自身的婉转柔和,雍容典雅,强弱适度,高低和谐.其次是“人和“,即音乐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音乐与人的互相影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也会影响到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性情.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孔子提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的“和“的音乐思想.只有在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中保持“和“的思想,才能实现音乐的表现力以及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并指出“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即“无”是作为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尚书》“命”体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中的"命"体都是册命之文,册命之文是因册命制度而生成的,册命有着繁缛的礼仪过程,因而,"命"体之文均显示出三段式的仪式性结构模式.册命之文是经过两次书写而形成的,具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是一种君臣之间权责契约式的关系;而次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祖之间归美和福佑的关系.册命之文,在西周宣王时代,因献祭祖先时诵读和记忆的需要,渐次由散体形态发展为韵体形态,这对后世的韵体铭文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和“职业化”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的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本文提出将高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和设计,分成四大模块,即EGP教学模块、ESP教学模块、等级考试模块、实训实习模块。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既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机舱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并总结了"机舱资源管理"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权问题历久而弥新,其中“私有产权”是否是历史上的实然存在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而因此把“私有产权”与“走出中世纪”相勾连,更是可能在史实、制度精神等数个层面上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0.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是针对普通机床的工艺员和操作员工作岗位的学习领域。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选择具有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学结合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进行高阶思考,通过多种学习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