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鸣 《时代汽车》2013,(12):40-43
专用汽车产业是随州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四化”协同,加快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是随州专汽产业发展的突破期,未来十年仍将是随州专汽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将随州打造成为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专用汽车的发展之都、产品之都、实力之都、竞争之都,把随州建成全国专汽新技术的研发地和专汽新产品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2.
郄英才 《时代汽车》2013,(12):44-47
随州是国内专用汽车的主要发源地,专用汽车是随州市的特色资源。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专汽产业已成为随州第一大支柱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专汽产品实现“六项第一”,即罐式车、环卫车、教练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连续六年销量位居全国第一。随州现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的产业基地,专汽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时代汽车》2013,(12):38
"专汽之都"命名指明了方向——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这块金字招牌是对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充分肯定,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州要以此为契机,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抓住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把整车做强、专汽做专、零部件做精,提升产业层次。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把‘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这张名片越擦越亮,把随州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专用汽车名城。"2008年3月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命名揭牌仪式上,时任湖北省省长、现任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致辞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中机联和湖北省政府共建"中国专汽之都"目标是:到2015年,在湖北随州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以专用汽车为龙头,以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力争随州市成为在全国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其主要内容是:(一)实施"中国专汽之都"发展战略。对随州市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实施战略管理,将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纳入中国专用汽车发展规划和湖北工业发展规划之中,组织制订随州市"中国专汽之都"发展  相似文献   

5.
午言 《时代汽车》2013,(12):57-57
参展商将展车分列公路两边,绵延2公里。这样的阵仗恐怕全同仅有“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随州专汽展”)一例。  相似文献   

6.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18):41-44
已有50多年专用汽车发展历史的随州,被赋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称号,目前已成为我国专用汽车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南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相关企业也在不断自我升级,共推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实现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10月29日,“2013中国(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湖北省随州市隆重召开。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克振在致辞中指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已将其纳入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写进了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湖北省部共建、厅市合作推动及随州市上下共同努力下,随州专汽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的产业基地。发展历程:历经50年随州专汽产业经过近50年的积淀,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纵观其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阵痛到裂变、从形单影只到全面开花的艰难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随州市专汽产业起步培植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你走在随州街头,随便问上几个人,中间准会有专用汽车行业的从业者。”随州一位专用车企业的老总这样跟记者开玩笑。如果要说一个城市与专用汽车产业的密切程度,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可与位于我国汽车大省湖北的随州市相比。在随州22万城区人口中,有5万人在专用汽车及相关产业中从事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2006年,随州市汽车工业产值120.2亿,占全市工业总值的40%,这个汽车工业产值主要来自专用汽车产业。可以说,随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专用汽车之城,专用汽车已经成为随州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18):48-49
奥马专汽在随州众多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属于新生力量,自成立之初就秉承“奥马专汽,情专于砼”的理念,在混凝土搅拌车、粉粒物料运输车、干混砂浆运输车等细分产品上精益求精.近来,公司又将生产高品质清障车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并已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  相似文献   

11.
刘晓鸣 《专用汽车》2013,(10):56-57
随州是我国专用汽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专用汽车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是湖北省“武汉一随州-襄阳一十堰”专用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2007年底获得“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以来.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产值从69亿元增加到近300亿元.去年底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复审,同时,科技部授予随州“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两个授牌相得益彰,体现了专用汽车产业规模和质量水平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50年产业裂变,60里专汽巨龙。如今,紧邻随州交通大道的齐星、厦工楚胜、奥龙、东风、江南、华威等40多家专用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星罗棋布,绵延㈤华里。生产各类专用车300多个品种4100多个规格,随州由此成为全国专用汽车行业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地区,拥有了“六个全国第一”:油罐车、环卫车、自卸车、平头车身、钢制车轮、汽车铸件,连续五年产销量均居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东风随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随专)携手CAXA项目启动会在“中国专用车之都”随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2日,“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随州“命名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宣读了命名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揭牌,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等200多名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国首块“专用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花落随州,对于随州来说,是一大幸事,也是一大喜事。下一步随州如何发展,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全国应起到怎样的示范作用?就此,本刊记者连线我国汽车行业专家及领导,请他们为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曹波 《专用汽车》2014,(8):34-36
随州市,对于从事专用汽车行业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2007年12月,被中机联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专用汽车产业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对于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随州市政府总是不遗余力。50年的专用汽车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到本世纪初,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处于培植的阶段。依托东风公司,错位发展,相继兴建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楚风)、  相似文献   

16.
获得“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为随州打造专用汽车之都这一城市名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中国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随州市政府和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规范生产,走集团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州成为专用汽车之都并非偶然,这里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的随州汽车产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坚定走上专用汽车发展之路,定位精准.随州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各项基础建设和交通运输对专用汽车存在刚性需求,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大有可为,此谓“天时”.  相似文献   

18.
发现不足 与我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相同,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虽然随州公告内专用汽车企业有16家,产业集中度比较高,但是大部分单个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与中集车辆集团等专用汽车企业相比较,只能算是“小兄弟”。企业规模小的直接后果就是产业资源过于分散,造成资源浪费;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企业积累少,个头难以长大,直接导致研发不足,资金紧张,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与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授予随州,这为随州的专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送来强劲的东风,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州市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金字招牌的价值与份量。它是一个昭示,昭示了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方向;它是一个希望,希望随州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9日,2015中国(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湖北省随州市举行。据悉,本届随州论坛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随州市人民政府、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与已举行六届的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不同的是,随州论坛是随州打造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