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大型养路机械在工务维修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文敏 《铁道建筑》2002,(11):41-42
根据多年从事大型养路机械工作的体会,从设备变化、改变修理方式以及实行图定“天窗”的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型养路机械在工务维修体制改革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养路机械整体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加快提升铁路养路机械整体装备水平,铁道部经过慎重考察和论证,对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开“天窗”进行线路维修作业达成共识,并引进国际先进大型养路机械产品及其制造技术,由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等单位组成大型养路机械联合体进行生产。至2007年年末,该集团已生产制造各类大型养路机械800多台并投入使用,彻底扭转了中国铁路工务工作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在铁路大提速工程和新线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中国铁路养路机械的整体装备水平跨越了与国外近30年的差距,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窗”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的综合维修势在必行。对于起道量的设定展开讨论。要求工务段通过现场测量提供资料,而不是单凭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铁路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引进大型养路机械开“天窗”维修线路的试验,结合在秦线10年的实践,根据“安全、高速重载”的铁路发展技术政策,研究建立铁路工务养修分离体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具体设想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张华明  高家驹 《铁道学报》1989,11(1):103-108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大型养路机械维修线路的“天窗”时间多采用2小时左右,与这种“天窗”延续时间对应的全年线路维修总支出是否为最少,回答是否定的。为了更好地确定最佳维修“天窗”时间,本文在分析影响线路维修“天窗”时间的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求解最佳“天窗”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得到晟优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小型养路机械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铁路线路的维修工作不能因为有了大型养路机械而忽略小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发展大型养路机械的同时,应加大技术投入开发制造先进的小型养路机械,小型养路机械市场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神华集团铁路线路情况,并在分析神华集团铁路现有养护维修天窗设置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运量提出神华集团铁路各条线路的维修周期。基于现有神华集团铁路的线路里程、维修周期及天窗设置,计算得出了每年需要进行养护维修的各项作业工作量。对大型养路机械配置与维修工作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大型养路机械在不同天窗时长下的作业效率。最后结合神华集团铁路现有大型养路机械配置,计算得出了完成养护维修任务所需要的设备数量,并提出了神华集团铁路的大型养路机械配置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养路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繁忙线路上,采用高效的大型养路机械开“天窗”进行线路修理作业,成为解决铁路修理工作的根本出路,在提速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型养路机械及设备概况 十多年来,在铁道部领导的关怀下,在全路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特别是在铁路工务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大型养路机械得以迅速发展。 截至1999年8月,铁道部共投资采购全断面道碴清筛机、抄平起拨道捣固车、轨道动力稳定车和道床配碴整形车总计228台大型养路机械。这些机械可组成13个大修机组(一个大修机组由2台清筛机、3台捣固车、1台稳定车和1台配碴车组成)和38个维修机组(一个维修机组由2台捣固车、1台稳定车和1台配碴车组成),形成约2600km线路大修和22800km线路综合维修年作业能力。至今,全路各铁路局共建立了19个专业化的大型养路机械段。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大型养路机械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确立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模式,对大型养路机械实行集中和专业化管理,制定繁忙干线和特殊困难地区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天窗作业的技术政策,线路维修和大修综合作业采用配套的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机组和大修机组,确立高起点引进国外大型养路机械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的方针,实施对大型养路机械状态修。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满足了大经济区、大城市的增量运输的需要,然而随着客运专线的相继运营,客运专线的线路维修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客运专线的特点,从线路维修原则、封锁天窗的安排、大型养路机械的配置、大型机械的参数要求以及各单位相互配合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我们进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