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详细论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楼"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对"后浇带"浇注时间的确定、"后浇带"支撑与拆除方法及成品保护、安全措施提出了详细要求和理论依据,对"后浇带"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不间断行车情况下, 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底座板后浇带进行修复; 建立了CRTSⅡ型板式轨道结构静力计算模型, 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不同脱空长度对钢轨、轨道板垂向位移与轨道板拉应力的影响; 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计算模型, 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在1.5倍静轮载作用下, 随着后浇带脱空长度增大, 钢轨与轨道板垂向位移随之增大, 当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钢轨和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均增大了0.03 mm, 说明完全脱空对其垂向位移影响较小; 后浇带脱空长度分别为0.7、0.8、0.9、1.0 m时, 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96、1.12、1.18、1.22 MPa, 后浇带完全脱空时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1.96 MPa, 轨道板不会开裂; 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1, 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钢轨和轨道板的最大垂向位移分别为0.91、0.32 mm, 均小于《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 10761—2013) 中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的基准值1.5、0.4 mm, 说明后浇带脱空后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后浇带完全脱空时, 轨道板垂向加速度约为正常时的3倍, 说明正常行车将会增大下部基础的振动强度。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修复底座板后浇带可允许列车以正常速度通行。   相似文献   

3.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对底座板后浇带施工工艺等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底座板后浇带设置以及张拉连接进行了详细介绍。此项技术和经验对于今后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典型深水特征的某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适合地下室结构后浇带成套施工技术,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操作性阐述.施工完成后一年的跟踪观测表明,该技术的应用是成功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房建工程的迅速发展。如今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上升,人们对于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对该技术的概念及在房建施工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富水地区地铁车站结构复杂,现场施工难度大,特别是施工缝和后浇带混凝土因收缩或不均匀沉降容易引起渗漏水。以天津滨海新区地铁B1线欣嘉园地铁车站为例,将地下工程主体施工缝及后浇带等关键部位的防水结构进行改进优化:采用新型镀锌钢板丁基腻子止水带,将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填充在环向施工缝和后浇带,并把多节注浆管在后续浇筑的混凝土里预埋,当拆除模板后即进行注浆;另外在桩头、穿墙管、止水带“十字”接头等部位采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防水产品。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关键部位防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李伟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2):124-125
在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基础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高层建筑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都具有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底板,还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深梁等。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为此,首先讨论了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接着分析了养护方法及效果分析?降低成形时混凝土的温度?后浇带的留置与处理和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最后研究了细石混凝土填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速公路现浇浇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施工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盖梁支撑、浇筑、张拉以及压浆等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处理,从施工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草炭土地带的成因、分布特点、工程特征及处理方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草炭土地带选择处理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原因.从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方案、后浇带设置、掺膨胀剂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措施,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