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公路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公路工程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为公路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HR-GIS)的研究则可解决区划指标定量化的关键问题。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类型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了HR-GIS集成方法和总体框架;提出了空间数据库集成开发框架,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了适合区划研究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完成了区划环境参数的定量计算;基于ArcGIS Engine技术开发完成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实现了空间分析、区划信息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类型体系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集成平台的目标定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总体框架.提出了利用新一代GIS集成技术和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构建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集成平台的基本方法,并对多元数据集成管理、区划参数智能化分析模型等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在分析已有的土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土分类体系;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据此研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这项研究可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乃至公路灾害区划、公路自然区划等区划研究提供基础图件,并用于指导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部门对公路自然区划图件查询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发布系统的目标定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总体框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网络服务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查询便捷、内容丰富的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的发布系统,为GIS技术在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  相似文献   

5.
重庆公路自然区划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在重庆地区公路建设适用性上的不足,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结合ArcG IS分析软件,提出新的公路自然区划总体研究方案;然后针对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切割深度、岩土类型、植被情况、气候资源和地质灾害等要素对公路建设影响程度的不同,提出适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最后建立由重庆公路自然单项分区、重庆公路自然专项区划和重庆公路自然区划构成的区划类型体系。研究考虑因素多,区划深度大,可更好地为该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行区划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四川、重庆地区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的一、二级区划,本文探讨了在四川、重庆地区进行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原则以及区划方法问题,使得省际公路区划可以更好的为当地公路的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提高公路自然区划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体系与区划方案的研究,结合我国近20年来的公路建设的实际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从新的理论体系、方法层面上对公路自然区划进行新的研究,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最新理论和软件,提出更加合理更适合国土现状的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体系与区划方案的研究,结合我国近20年来的公路建设的实际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从新的理论体系、方法层面上对公路自然区划进行新的研究,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最新理论和软件,提出更加合理更适合国土现状的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的一、二级区划,本文探讨了在四川、重庆地区进行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原则以及区划方法问题,使得省际公路区划可以更好的为当地公路的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提高公路自然区划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公路自然区划在公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面对工程建设指导作用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中实际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公路自然区划的成功经验和86版公路三级区划的方法,在分析、归纳大量工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定量化与自动化,从概念、逻辑和物理层面进行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利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借助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利用多因子权重法计算了公路工程困难程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切割密度、硬岩覆盖度以及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公路工程困难程度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困难度指数分布图,从地貌角度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公路建设的困难程度。可见此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公路自然区划的量化分析模式,解决了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因子分析将公路运输枢纽载体城市的14项统计指标简化为3类综合因子,构建Koho-nen网络模型并输入综合因子变量得到公路运输枢纽的初步分类方案,通过F-统计量检验分类效果发现将所选44个公路运输枢纽分为4类最佳.结果表明,因子分析与Kohonen网络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公路运输枢纽分类方法,公路运输枢纽具有较明显的4个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路负荷的不断增加,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公路造成的损害也日益加重。运用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加强公路养护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在分析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稀浆封层、雾封层、微表处等一些具体的养护方法,可为相关公路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发育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甘肃公路地质灾害类型及区划研究基础上,对各类致灾因子强度进行分级,并进行无量纲化标度,利用数学综合统计分析原理,提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发育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路建设对公路自然区划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藏主干公路沿线天然砂砾作为路用材料的调查,以气候类型为主要依据对西藏天然砂砾进行了分区研究。根据西藏各分区天然砂砾的级配组成,采用特征孔径通过率法和细度模数法分析了西藏天然砂砾的粗细程度,同时提出西藏天然砂砾的代表级配。  相似文献   

17.
导热系数对寒区隧道温度场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区隧道温度场对其抗防冻设计至关重要,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对温度场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以寒区公路运营隧道为计算模型,采用理论推导、现场实测、数值仿真等方法对寒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分布受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时间点,变温圈内各点的温度均随支护结构导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且支护导热系数越大,同位置处的温度降低速率越小;在任意时间点,支护温度随围岩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升高,围岩温度随其导热系数的变化呈现分区性;可将围岩变温圈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内的各点温度随围岩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升高;Ⅱ区内的各点温度随围岩导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时间越长,Ⅰ区和Ⅱ区分界线的斜率和截距越大. 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及选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