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1,(10):47-49
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也日趋活跃,2010年我国二手车实际交易量为400多万辆,潜在交易量为2500多万辆。在二手车交易中,鉴定评估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我国二手车能否取得井喷发展的前提。但目前鉴定评估很难得到车主的一致认可,一是我国没有建立鉴定评估的行业标准;二是缺乏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三是我国车辆使用的历史状况的相关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二手车鉴定评估该如何发展?本刊联合搜狐汽车推出《二手车估值谁说了算?》专题,希望能够集思广益,进一步推动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2009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410万辆.同比增长28%。然而对于大多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讲.国内二手车交易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车辆残值和当前二手车交易市场交易行情缺少了解,又由于二手车的鉴定评估尚缺乏科学、统一、严谨的评估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邢松 《时代汽车》2013,(5):72-7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而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我国去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为479.14万辆,同比增长10.6%,是新车销售增长率的近3倍。其中北京二手车交易量达69-88万辆,同比增长74.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今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作出的预测称,2013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将在600—6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将达20%25%。然而在种种利好环境下,  相似文献   

4.
赵玮 《汽车与配件》2014,(14):63-65
<正>我国二手车市场或将迎来第一一次井喷,但二手车交易量仍远低于新车销量。随着国内二手车行业日趋完善,行业内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从国外二手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将二手车行业品牌化将是大势所趋。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二手车交易量达到520.33万辆,同比增长8.6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先生表示,二手车市场的第一次井喷有望从2014年开始。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辆的水平,2014年,最近一批车辆将进入置换期。据预测,2014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将达到600~700万辆,未来两年,二手车流转将突破1000万辆。即便我国二手车市场将迎来第一次井喷,实现突破1000万的销量,但二手车的交易量仍远低于新车销量,这在成熟的汽车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市场保有量急速增加,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资源,但二手车鉴定和交易仍然不规范。本文从即将实施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的角度,阐述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对二手车鉴定评估的三个工作要点。并指出了二手车交易市场存在问题,提出了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4,(12):88-89
随着车价的日陵月替和汽车消费群体的购车观念的千差万别,中国二手车的交易也十分活跃。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00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76万辆,到2003年已达到158万辆,销售额高达600亿元,其中轿车占30%。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中,人们对于二手车的消费信心正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今天旧车市场是昨天新车市场的反映,因此,旧车市场的发展与新车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国外,二手车的经营更多地体现为新车销售的延伸,品牌店经营者认为,二手车的消费者是新车消费的潜在客户,因此国外厂商对二手车的交易非常重视。在瑞士,二手车的交易量相当于新车交易量的2倍。据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部二手车评估国家标准一《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有望在5月出台。据了解,该《规范》是由国家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委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起草的,意义在于让信息透明化,让车辆性能测评数量化,同时兼有全国统一描述口径与尺度的作用。《规范》正式出台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指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或二手车经营企业进行二手车鉴定评估,  相似文献   

9.
经过前两年爆炸式的增长,新车市场的发展已经趋缓,而二手车交易量却稳步增长。有关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交易各种二手车64.7万辆,同比增长33.1%,增长速度首次超过新车交易增长24.15%的幅度。国际成熟的汽车市场,二手车交易量占汽车总交易量的70%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和完备的交易体系,例如美国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二手车流通模式还相当落后,二手车市场规模还很小,但是,这两年我国二手车市场已经表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从去年底统计的数字看,全国48家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市场)共交易二手车37万辆,同比增长26.92%,其中载重车、轿车、客车分别比同期增长29.77%、28.93%、38.82%。今年以来,我国二手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地,二手车市场的增势十分喜人。1~10月,上海二手车交易量为95754辆,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从二手车消费规律来看,临近年末购车需求增加,12月普遍为全年二手车交易的最高点.2021年12月,全国二手车共交易161.82万辆,交易量环比增长4.83%,同比下降5.25%,交易金额为1161.86亿元.本月主要受散发疫情持续影响,市场总体客流量较同期有所下降,部分地区提倡就地过年等政策以及恶劣天气的增加造成跨区域...  相似文献   

12.
《轿车情报》2008,(11):176-176
近年来,尽管新车市场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但其发展还是比不上二手车市场。到2007年,中国二手车市场迅速膨胀,交易量增速超过新车6.37个百分点。与交易量飞速增长相比,国内二手车行业的服务却不尽人意:消费者对商家信赖度不高;价格信息不透明,交易信息不对称,二手车车况不详尽,这都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选择,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互联网+"创新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意义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二手车市场发展非常迅猛,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发展规律,成熟的汽车市场二手车交易量是新车的2倍~3倍,二手车交易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正二手车交易量未达"千万辆"预期继2014年未能进入"千万辆"时代后,2015年二手车交易量再次与"1000万辆"的目标失之交臂。尽管1000万辆的交易规模并未实现,但随着互联网在二手车领域中的应用增多,2020年二手车交易量仍有望与新车比例达到1:1的状态。业内普遍预测,2016年的二手车市场将是增长峰值年,并正式突破"千万辆"。由于2008年政策刺激下的购车潮即将进入更新期,这一年的旧车置换将成为二手车交易增长的资源保障,而按照二手车交易量十年  相似文献   

15.
张谊 《轿车情报》2010,(10):198-199
每个人购人第一辆车时,喜悦的心情总会溢于言表。而随着购车理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品牌二手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更多消费者在购人第一辆车时将目光聚焦在了二手车市场。从何种渠道购入一辆品质有保证,价格也公道且能够享有与新车相同的售后保障,成为主要的考虑方向。如果您希望购人一款广汽本田的二手车作为第一辆代步车,又希望获得如上的车辆保障,那不妨试着了解广汽本田的品牌二手车——“喜悦”二手车。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员》2012,(4):105-105
根据统计,2011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创出历年新高,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4.33万辆,同比增长1247%。 从2011年数据统计来看,山东省二手车交易量高达41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山东省车管所发布了2011年山东二手车实际转移登记数量,为68万辆,从这些数据统计来看,又是一个历史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二手车正以其价格优势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重视和关注。目前上海市二手车交易量正以每年二位数的速度增长。2001年,上海二手车交易量为8.3万辆,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50万辆。不过,目前上海二手车价格评估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评估体系。评估员往往凭个人意识来评估。先看看外表油漆、车身冲压件、电镀、装饰件损坏程度,然后对机件进行路试一  相似文献   

18.
Doyle 《汽车杂志》2007,(8):I0059-I0059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手车市场的交易也变得更加活跃,用户的购买和置换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2006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90.59万辆,同比增长31.5%,增速超过新车交易量6.37个百分点。其中,二手轿车交易同比增长率高达54.11%,占总量的43%,且所占比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二手车是后市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外,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与新车交易量比在2.5左右,而我国这一比率只有0.25左右,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价格、车型、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二手车现行交易模式,最后对二手车未来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无疑对进入微增长时代的汽车产业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二手车市场也暴露出诸如政策法规不完善、评估机构缺失公信力和评估师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本文在着重分析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的启示和经验,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