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乡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襟带辐射豫北,是中原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融合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交通基础性建设,加速构建大交通格局,是推进交通强市理念,推动新乡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谢经保  郑建峰  李进 《上海公路》2012,(1):13-15,19
在深入分析天津城市布局、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从现状和规划骨架路网出发,借鉴国内外大城市骨架路网建设经验,研究提出了天津中心城市骨架路网方案,对支撑天津城市"双城"空间战略建设、实现以骨干交通走廊引导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独特的山谷型带状地理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交通瓶颈,限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布局.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兰州市交通对内对外链接能力不足、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城区枢纽与功能区耦合不足等现状;其次,在对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最后,提出了强化兰州多向通达的枢纽优势、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推进快速化和网络化及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兰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未来能继续带动城市经济的腾飞,同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与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四个交通"的要求,重点分析了中心城市出租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心城市出租汽车的行业定位及中心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重点提出了管理目标转变、管理思路转变以及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为国家层面有关城市出租汽车管理立法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与参考,为地方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从根本上破解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提供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形成,城市发展与资源型产业密不可分。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和国家资源转型政策的支持下,众多城市为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纷纷进行改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与城市的交通系统息息相关,城市的转型影响城市的空间格局,而城市的交通又推动城市转型的步伐,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以四川省某一山地城市资源转型为例,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理念,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了该市基于资源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董听 《中国电动车》2013,(10):23-26
随着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加快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能够提升重庆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也是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撑。文章以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重庆科技与金融融合的现实基础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与金融进一步融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城开发建设是上海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战略手段。“十四五”时期,上海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文在回顾上海新城发展的基础上,对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的要求进行总结,提出了上海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需处理好主和辅、快和慢、外和内、老和新、客和货五对关键关系,形成支撑新城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武汉市坐拥国家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项国家使命。交通发展水平关乎着一座城市在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武汉市明确提出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的发展目标,要求武汉交通在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国际通达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是武汉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9.
张映芳 《公路》2008,(3):127-132
从城市的空间、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对南京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不仅直接提高南京市域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促进南京公路交通网络完善发展,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还将通过集聚、扩散和引导等功能的发挥,促进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调整;引导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促进跨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宁波市经济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出发,对宁波市高速公路网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城市高速公路发展经验,结合宁波市组团发展的城市特点及客货并重的交通特性,提出了"增加路网覆盖、促进区域均衡、适应交通需求、引导经济发展"的调整目标和"两环十射"新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对满足宁波市未来的交通需求,进一步提升宁波沿海区域交通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宁波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5条运营线网、线路里程185公里,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随着三期建设规划项目建成,到2027年,宁波将形成8条线路、总里程达278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于宁波城市公共交通格局的深刻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宁波市城区公共汽电车线网现状,结合国内外城市的线网优化案例,探索宁波城区公共汽电车线网重构的方法与策略,推进宁波市公共交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1,(9)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采用栅格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在运用通达性、可达性等指标对长江经济带交通改善状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发展变化热点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通达性与可达性均获得明显提升,但上下游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通达性与可达性除呈现从下游向上游逐层递减的扇形层次空间格局外,还呈现以中心省会城市向四周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交通干线沿线的通达性和可达性较优,平原通达性和可达性明显优于盆地、山地;在高速公路引导下,交通变化下的新交通核心城市涌现,云南、四川出现双核发展模式;交通发展热点主要分布在成渝城市群,冷点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通达性和可达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5版长沙骨干路网规划围绕“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开展,提出了“两环四横七纵十二射”的高、快速路和“五横、五纵”的快捷路组合的骨干路网结构。结合2035年长沙建设新兴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都市圈建设的示范城市的总体规划,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三个高地”的奋力建设,黄花机场、渝长夏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启动,长沙需要重新审视骨干路网建设,以支撑应对多重战略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全方位辐射长株潭、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尽快建立现代交通管理体系,形成"大交通"格局,将城市交通管理权集中,既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又有临时性的协调机构,做到既"短、平、快"式推动和推进,又做到长效、常态式"治理",这是"治堵"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更是责任所需。城市"治堵"如何实现常态和长效城市交通到底由谁来主管?怎么管?这是需要辨清的体制机制问题。否则要想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是不现实的。浙江省包括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交通体制机制是在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5.
叶瑞云  赵长相 《公路》2022,(4):267-270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必提速区域交通格局重塑,湾区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要求。分析干线路网与城市发展协调机理,利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交通监控视频数据等大数据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区域交通发展要求和交通需求态势,明确干线路网规划建设思路,提出适应湾区发展的“通道联动、网络塑城”的城市干线路网发展策略,并据此拟定中山市快速干线路网布局方案,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8,(12)
地铁是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引导产业、人口、资源流动,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的重要力量。推进成都地铁场站综合开发,是加速轨道交通成网、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良性循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往往最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的程度。所以,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城市高架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减缓城市拥堵程度,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但也会给周边空间格局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采取居民访问、调查问卷等手段,分析城市复合高架道路周边空间的交通组织、生态景观、土地价值的影响,并寻求产生的原因。结合硚口区建设现状,在优化既有高架复合道路桥下空间,提高桥下空间品质的基础上,提出主干路不宜采用高架复合道路建设形式、加密微循环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通知提出了"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基本原则,明确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合理确定建设时序,以遏制当前个别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建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近期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武汉的第十座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建设工期为54个月,概算投资为84.9亿元。大桥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促进武汉新区和南湖新城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