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3S技术集成及其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RS,G IS以及3S集成技术的定义、内容、特征;并阐述了4种集成方式及其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为开发和推广3S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GIS、GPS、RS技术的合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沙漠地区公路勘测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3S”技术用于沙漠地区公路勘察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并得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阶段的应用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和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为公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了高效的、实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提升油气储运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为目的,运用3S技术分别对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油气储运企业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对3S技术在油气储运企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3S技术为数字化管道提供管理规范,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油气管道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及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析3S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3S技术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入手.对3S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公路施工、公路与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和推广3S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GIS技术为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山西省公路交通空间数据库,对山西省公路技术属性数据库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公路交通管理的自动化信息查询、科学的数据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Agent以及多Agent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工作流和Agent技术应用到设施管理系统的构建中,给出了工作流与Agent协同管理的方法和框架,并提出了设施管理系统的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即:用户界面层;应用逻辑层及数据服务层.可为后续设施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ET患者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登记、震颤部分评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结果最后纳入88例ET和匹配的63例健康志愿者,MMSE提示31.82%的ET患者具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定向力、短程记忆、计算力、语言能力、复述、阅读理解、三级命令及画图得分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定向力的损害最严重(K=0.624,S=0.726),三级命令损伤相对较小(K=0.274,S=0.319);MoCA测评结果显示,86.36%的ET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其中ET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力、画钟、命名、注意力、"100-7"、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及定向力得分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的损害最严重(K=0.651,S=0.786,P<0.01),对"100-7"损伤相对较小(K=0.406,S=0.484,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对ET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影响(P<0.05),ADL分数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75和-0.383,P<0.001),当去除焦虑抑郁影响后,起病年龄、震颤分级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受教育程度对模型具有贡献(P<0.05)。结论 ET患者存在广泛认知障碍;年龄、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起病年龄和震颤程度分级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残差修正模型等对武汉市PM_(10)和PM_(2.5)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浓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空间差异性;PM_(2.5)和PM_(10)与SO_2、NO_2、CO呈正相关,与O_3、最高温、最低温均呈负相关,与风力无关;下雨天可以显著降低空气中PM_(10)和PM_(2.5)的浓度;SO_2、NO_2、O_3、最高温与PM_(10)和PM_(2.5)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采用残差修正模型分别预测武汉市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ARMA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中发挥其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建立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Western blot、RT-PCR实验检测并比较耐药株和亲本细胞中的SPHK-l、S1P及NFκB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对其进行了耐药性评估(IC50H460/DDP=50.62μg/mL,RIH460/DDP=2.95);在药物浓度为10~80μg/mL时,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肺癌细胞株H46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SPHK-1、S1P及NFκB p65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 5、P=0.046 5、P=0.021 8,P<0.05);且耐药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结论 SPHK-1/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对发挥其耐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