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58 《地铁设计规范》第19.1.9条中规定,"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但对站厅层两端设备用房区所属防火分区未予明确,设计时如何考虑?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地铁双寨站为例,探讨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既有高架站与新建地下站的换乘方案设计。分别从站位选择、换乘方式、换乘流线组织及既有车站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3号线既有车站改造规模后,得到如下改造方案:拆除车站东侧楼扶梯及电梯,增设地面换乘厅;西侧拆除3号线附属北侧楼梯;在南侧设置进出站厅,将3号线既有车站主体内部空间均转换为付费区。这样14号线便可采用通道结合地面换乘厅的形式进行换乘,并与3号线站厅层连接。客流模拟验证表明,该方案设计较为合理且改造工程量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地铁1号线婺江路站为例,提出在车站公共区设置中庭时,针对防排烟系统设计,采用在站厅层中庭上部四周的结构顶板下设置卷帘式挡烟垂壁,将中庭封闭成一个单独的防烟分区的方案。介绍车站公共区消防设计,包括防排烟系统,各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排烟风机的配置和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等。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等方法,证明该方案在站台与中庭火灾工况时,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扶梯口部向下的风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模式的设计一直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依据,消防设计和审查过程中极易产生争议。本文根据地上车站建筑设计的特点,结合城轨及铁路站房工程实例,参考相关规范、规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防火设计的方法,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防火分区站厅公共区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 500 m~2,半开敞式的站台面积可以不限;(2)消防车道可沿站房主体两个长边设置;(3)站厅、站台能够避免烟气伤害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安全区;(4)一级供电的重载交通型自动扶梯、安全门端门及站台端部小楼梯、下跨线联络通道可作为疏散设施;(5)本文提出的轨道交通地上车站建筑防火设计建议,可作为今后地上车站消防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问题63当采用三线二岛地下二层站的布置时,地下二层的2个站台与共用地下一层站厅是否可划为一个防火分区是否需做防火隔断答:当三线两岛车站为同一条线路(即两岛之间的线路为本线的存车线、折返线)时可不做隔断,可与地下一层站厅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否则,需据情况另做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特点,阐述了高架车站的设计原则:①整体效果要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②立面造型的设计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站位选择应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便民要求;⑤车站结构设计要合理、经济、美观;⑥站厅、站台公共区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其后,详细介绍了高架车站的设计思路,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址做到与规划协调;站台模式选择方便施工,节省时间与投资,造型方面做到通透、轻巧、新款,符合景观设计要求;材料与构架符合技术与造型要求。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标准站的站位和车站型式,对高架轨道交通使用功能和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对城市规划及城轨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间接影响。介绍了高架标准站的设计原则,通过对高架路中站与路侧站的比较,确定路中站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对高架路中站2种站台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及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内置或外挂4种常见车站型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高架标准站应该采用路中岛式,设备管理用房内置的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8.
有轨电车系统具备开放式运营、车上售检票、车站无人值守、客流量小、行车间隔长、低地板短编组等特点,其高架车站的设计若严格套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范的规定,势必会增大车站土建规模,增加机电设备系统。文章提出应针对有轨电车系统的特性,在保证运营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进出站天桥直接与站台对接,设置平交过轨通道连接两侧站台,降低车站整体高度,减化车站功能,缩小车站规模,保证车站通透性,降低车站的安全隐患,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地铁设计规范》问与答(1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39地铁地面和高架车站站台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如何设置? 答:地铁高架站、地面站为地上建筑,车站站台建筑造型一般为通透、敞开式,采用自然通风,不设集中空调;同时,车站设备较少,建筑布局简单,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及救灾方便.  相似文献   

10.
"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相比于传统的"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具有更严重的振动和结构噪声问题.以某典型"桥建合一"型地铁侧式高架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列车到发站时站房结构振动和结构噪声响应,分析这类结构型式的响应规律,同时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舒适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振动更剧烈,站厅层峰值加速度是"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的2~6倍;相比于柱顶/底,楼板振动的优势频段为10~60 Hz,低频振动被放大,并在楼板一阶竖弯频率处出现共振;相比于柱顶/底,悬挑端部振动在低频处被放大,受雨棚立柱的约束作用,站台层悬挑端的振动放大效果弱于站厅层;列车到发站时站厅层不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休息室内结构噪声影响较振动严重,最大超标量为21.02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