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苯是工业毒物之一,对人体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均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具有致白血病作用。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17例苯中毒患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受检对象病例由本所职业病中毒科根据1982年10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  相似文献   

2.
苯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原料和溶剂之一。在铁路系统机车、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的喷漆、油漆等工种,都属于接触苯的作业。长期在含苯环境中工作,吸入低浓度的苯,可以引起慢性苯中毒。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局苯中毒的防治工作,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迅速开展起来。在各厂段的大力配合下,我们采取边调查、边防治的办法,积极改善劳动卫生条件,降低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保护广大职工身体健康,促进铁路运输生产,为防止苯中毒迈开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慢性苯中毒对血液影响,尤其酶方面的改变,以及治疗,预后,转归,乃是大家所关注的课题,临床上用药种类较多,疗效不甚满意,我院自1972年9月至1982年10月先后收治慢性轻度苯中毒122例,经中西药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男性,52岁,油漆配料工。患者入院前2月出现头昏、乏力、腰背酸痛,经休息上述症状仍未减轻。同时伴有胃纳减退,体重下降。近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尚能坚持工作,曾用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今年6月26日苯作业工人复查时,白细胞64000/mm~3,幼稚细胞占21%,当即送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以往无明显发热和出血史。74年发现高血压,80年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曾诊断为“冠心病”,同年职业病普查白细胞5800/mm~3,血色素14g,血小板110000/mm~3,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是合成树脂的增塑剂,或作油漆、合成橡胶、聚氯乙烯制造中使用的有机磷剂。在1899年首先见到由TOCP引起末梢神经损害的报告,以后在欧洲、美国等也报道许多病例。在日本,被TOCP污染的食用油中毒的一些报道中,其症状以神经症状最为明显。职业性TOCP中毒,使用丙酮和TOCP混合涂料2年出现锥体束征。还  相似文献   

6.
Schultzen和Naunyn在1867年发现了苯在体内转化为酚。以后,Williams等大体上搞清其代谢途径。目前,尿酚的测定,被用做对苯接触的生物学监测,苯中毒国际研究会于1978年发表了尿酚的指标。其中提出尿酚在10毫克/升以下对苯接触没有意义。然而,一般人尿酚的排出与许多因素有关。从外国人那里得到的数值,直接用于日本人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苯及其同系物在工农业应用甚为广泛,在使用过程中苯中毒屡有发生,但急性甲苯中毒尚少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急性甲苯中毒一例报道如下。李××,女性,25岁,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公司冲压件车间型钢板材除锈组集体工人。因在除锈及喷漆等过程中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四肢抽搐,急诊入院。中毒经过:患者於1989年3月26日下午2点30分钟,第三次下地沟内掏油漆料,大约6至7分钟后,自觉头昏、头痛、周身无力,在走出地沟上台阶  相似文献   

8.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客车解体车间脱漆工序,使用含苯的一种脱漆剂,涂刷在客车解体后的内墙板、门窗、桌椅等木件上,使旧漆剥离脱漆。在脱漆过程中挥发大量的苯蒸汽,危害工人健康,易引起苯中毒。因此,厂领导很重视,曾组织力量进行过工艺改革,但收效不大。1974年安装了一组局部通风设备,效果较好,对这套通风设备进行了效果鉴定,并作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涂料是一种用水代替有机溶剂,以合成树脂取代植物油类的新型涂料;具有低毒、无害、不爆炸、经济便利的优点,是当前国內外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预防苯中毒的发生与发展方面有着可喜的效果。北京铁路局在改善油漆工人作业条件方面从50~80年代做了不少工作,先后使用了油漆防毒口罩、靜电喷漆、电泳涂漆,高压无气喷漆等;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苯对工人的危害。30年来虽然苯中毒病例很少,曾不断出现油漆作业工人贫血及血像下降的情况。为了彻底解决油漆对作业  相似文献   

10.
苯、甲苯都可引起人和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增高。但混苯(苯、甲苯、二甲苯的简称)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改变及意义国内报道较少,本文试图用SCE率探讨混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吉林铁路车辆段客修车间油工8人,吉林市木器厂折椅、家具车间油工23人,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8日,乌鲁木齐铁路地区两所小学因课间加餐食用粽子、茶叶蛋导致食物中毒暴发。食用当天下午放学后部分同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当晚部分孩子高烧。经肠道门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是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发生经过2003年9月8日上午两所学校学生课间加餐。第一小学是红枣粽子共1 650份,第二小学是茶叶蛋共1 424份,均来自同一家加工厂。当天下午有些学生开始发病,在随后的3天时间内第一小学相继出现有症状者82人,住院11人。第二小学有症状者350人,住院22人。发病没有性别和年级差…  相似文献   

12.
熔接工李××,男性,37岁,既往无尘毒接触史,为保证机车供水,在井下熔割铅作业2时50分,因头痛、头昏、恶心、胸闷、憋气、口有甜味而终止工作,接铅烟尘约10小时后,上述症状未见缓解,继而出现昏迷、抽搐、发绀甚至休克,即送医院抢救,经高压氧及排铅治疗后症状好转,目前正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18日.铁道科学研究院在京主持召开了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并完成的“ZT200增强型制票机”、“新型列车移动补票系统”项目技术审查会。会上,审查委员会听取了上述两个产品项目的技术研究报告、测试报告,检验报告.技术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审查了有奖资料.并观看了实物演示。经审查委员会认真讨论,从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铁路工人急性甲醛中毒的报告,我们仅在1976年卫生研究第4~5期(合刊),见到昆明铁路局矽肺职业中毒诊断小组那家佑同志报告了10例,尚未见到更多的报导。现将我们遇到的急性甲醛中毒9例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1977年7月22日由××站发棉花一车,运往金县某纺织厂,送至该厂专用线卸车,当日16时打开车门准备卸车时,就嗅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由于工人缺乏安全卫生知识,未加注意就开始卸车,没有特殊的防毒面具,只带有纱布口罩,工作几分钟后,即有眼睛流泪,眼内刺痛、咽痛等粘膜刺激症状,但仍继续坚持卸车1小时,到17时左右  相似文献   

15.
二氯甲烷在工业上用作脱漆剂的主要成分已推广使用。但在脱漆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我们尚未见报道。1980年本所收治急性中毒1例,现报告如下: 张××,男性,31岁。南京××车辆工厂客车车间内油组工人。因在脱漆操作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6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当天上午6时上班,使用二氯甲烷脱漆剂相继完成一节标准客车和一节行李车的脱漆任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职业病普查中,发现有3例尿铅偏高。但在驱铅试验中发现1例典型的铅线,现报道如下。傅××,男,38岁,无烟酒嗜好。患者从1968年至今。主要从事熔铅及挂瓦,材料为铅板,工作量每日平均为6小时左右。1982年前通风条件差,无特殊防护措施。参加工作前,身体健康。从1977年开始有头痛、头晕、作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980年以来除上述症状外,另有乏力。  相似文献   

17.
以往把苯胺视为膀胱癌的病原物质,Rehn将其称为苯胺癌。但此见解后来被否定,认为苯胺癌的病因并非苯胺本身而是由于苯胺中的不纯物所致。近年来对苯胺的致癌性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8年美国NCI就报告了苯胺对大鼠有致癌作用。作者用苯胺特级试剂及邻-氨基酚,间-氨基酚和对-氨基酚进行了比较实验。将上述各种化学物质分别经口给予体重300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工人接触铅、汞、锰职业危害的组胺代谢。共调查了177人,年龄为23~57岁,其中没有任何临床中毒症状的占30%,其它则有血管营养障碍的表现。同时还研究了对照组的组胺代谢。观察指标有血中组胺的含量,组氨酸脱羧酶(ГДК)的活性,组胺酶的活性以及血清中的结合态组胺(ГПИ)率。调查结果表明:接触铅达5年者,血中游离组胺的含量显著增加(0.039±0.0043微克/毫升),血清中组氨酸脱羧酶被激活(P<0.001),组胺酶活性被抑制(P>0.02),同时血清中结合态组胺的活性也被抑制。作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明血中胺的蓄积机理。6~10年工龄组中全部指标与上述变化相类似。工龄10年以上者组胺的含量、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业上应用除草剂Lasso和2.4-滴丁酯日趋广泛,但这两种农药混合引起的中毒未见报道,现将黑龙江省854农场发生一起上述两种农药混合中毒报告如下: 一、中毒情况和临床表现此起中毒事件为饮用Lasso和2.4-滴丁酯混合污染的水引起,246名居民中有137人中毒(55.69%),其中男性60人女性77人,无住院或死亡病例。年龄42天~75岁,其中0~6岁9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1月起在我国广东首先发现 ,随后在北京、山西、内蒙、河北等地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之为SARS)的流行 ,截至 2 0 0 3年 5月 10日 10时止 ,全国内地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 4844例 ,其中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发病数为 931例 ,占总发病人数的 19 0 6 %;在天津等地 ,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 44 97%。通过本次SARS防控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卫生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形势的严峻性 ,明确加大这一部门职业卫生工作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1)医疗卫生部门存在的主要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为 :①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