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结合我国高铁车站设备管理现状,研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高铁车站设备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提出高铁车站设备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描述了高铁车站智能化运维系统用户构成和主要功能;提出采用Revit、3Dmax进行三维组合建模,利用ArcGIS Pro制作数据并发布服务,基于ArcGIS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多源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并传输数据,将高铁车站设备台账、图纸、运维、监控等数据集成至三维模型中,满足各级用户需求,有助于提升高铁车站信息化水平、改善设备运维管理方式、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2.
铁路信号中的车站电码化设计比较灵活,人工设计复杂,并且容易出错、工作量大,因此提出了能够兼容主流厂家电码化设备和电码化制式的车站电码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思路,该软件是结合ZPW-2000系列车站电码化技术条件和软件需求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介绍了软件的设计结构与流程,该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该信息系统可以对车站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正确性,为统计分析的即时性实现了可能,同时也为车站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具体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某城市地铁地下站为例,从水系统的流程、与用户的连接方式、系统配置等方面分析了车站采用冰蓄冷的方案。采用该地下站的冷负荷数据,对车站冰蓄冷系统和常规制冷系统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得到结论:由于该城市峰谷电价差超过3.5倍,采用冰蓄冷是可行的,但优势不突出。冰蓄冷方式利用电价差达到总费用最小,省钱但不省电。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地表沉降的规律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广州某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研究"先隧后站法"(在盾构法建成区间隧道的基础上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盾构推进及扩挖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进行模拟,同时引入peck公式法进行计算,并同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车站的顺利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并且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扩大应用提供部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专线车站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麦奎 《铁道勘察》2006,32(3):62-64
结合客运专线的车站功能,对车站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并根据京郑客运专线实际,以满足沿线城镇分布和社会经济需求为基本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大中城市集中设站,形成规模效益的车站分布方案。  相似文献   

7.
1 主要技术性能 本项目采用闭环负反馈的控制原理对车站公共区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调整与控制.首先,按环境控制的工艺要求,在站厅、站台的不同部位共安装了多套温湿度探测器,对其采集的数据加权平均后,作为车站公共区的环境温度、湿度的实测值;然后,将该实测值与设计的给定值进行比较,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根据此实测值与给定值的比较结果,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的结果输出给变频器,动态调整电动二通阀的开度和风机电动机的输入电源频率,从而实现对车站公共区的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降低了地铁运营成本,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8.
地铁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轨道结构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建车站工程的施工中,除自身结构安全外,重点目标就是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某城市A号线穿越工程为例,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所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的安全控制措施体系。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穿越地铁工程引起的地铁结构变形及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规律,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原有车站管理系统已经无法跟上形势发展,无法满足现场组织需求。因此智能化车站概念应运而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为铁路客运安全、生产组织等提供强力保障,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研究对象,对大型活动期间地铁车站客流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历史客流数据提出广交会期间车站客流量的提取方法.基于灰色预测理论构建了广交会期间地铁车站客流量预测模型,依托2018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地铁车站客流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可高精度预测广交会期间的地铁车站客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