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锦江乐园的旅游交通特征,如:游客个人基本特征、交通方式构成以及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城市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高城市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专业旅游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通过总结国外专业旅游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在识别旅游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旅游城市对交通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指出应将旅游交通特征和规律的研究贯穿综合交通规划始终,实现旅游交通与城市居民常规交通高度融合,进而提出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框架。以三亚市为例,重点探讨了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设施合理规模的确定,以及交通设施规划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交通可达性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而高速铁路的开通将直接改变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节点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利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分析旅游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获取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公路、铁路、航空和高铁的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辨识出旅游交通可达性对各种交通方式权重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高铁途经的各城市客源地到达云南的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提升,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收敛效应显著,省外城市到达昆明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铁路权重的敏感度较大;高铁开通之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总体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核心—外围"模式;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内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变化幅度较小,地区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断缩小,省内高铁途经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高铁权重的敏感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公共交通提出严峻考验以及国内各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思考,阐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并介绍和分析了相关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5.
刘诣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85-89
旅游综合体的交通需求特征既继承旅游度假区的季节波动和瞬时聚集性,又融入城市拓展区的日常交通及通勤潮汐性,2类交通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交叉和干扰,对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带来挑战.通过对旅游综合体交通需求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结合规划实践案例提出近城区位带来项目内外衔接问题、季节波动带来设施供给规模问题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带来交通管理模式问题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些问题,从需求精细化、衔接一体化、供给情景化、组织差别化4个角度梳理旅游综合体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时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旅游业,需要高品质的公交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同时,城市公交系统也能成为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分析了专业旅游城市的交通特征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专业旅游城市应具备层次清晰、功能多样化并能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同时,介绍了夏威夷欧胡岛的公交系统,为国内专业旅游城市的公交系统提供未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开展面向区域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协同规划,以江浙沪皖地区的18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基于入境旅游者的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城市间的旅游出行网络,并运用节点结构指标和网络结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在城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在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徐州和盐城等城市需加强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高效的出行路径;城际间便捷的综合交通出行网络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风景区节假日旅游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近城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金秋  程颖 《城市交通》2007,5(1):51-5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化交通的飞速发展,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矛盾成为近城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对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必要和可能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近城风景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象为旅游交通和城市过境交通,分析了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近城风景名胜区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最后,以拥挤收费为例进行公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定 《交通标准化》2014,(11):29-32
滨海旅游城市往往独具特色,其路网规划需在综合分析城市区位、功能布局、旅游资源的分布、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构建外畅内达、特色鲜明的路网格局,充分体现路网跟城市布局及旅游的结合.因此,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为例,提出了典型的滨海旅游城市路网规划策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路网规划方案,可为滨海旅游城市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常规的综合交通规划思路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本文在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特征下,提出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并以长白山综合交通为例,以实证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余红红 《交通与运输》2021,37(6):98-101
为保障旅游城镇生活与旅游交通的相互融合,提升旅游城镇交通空间品质,促进城镇及旅游业同步发展,提出旅游城镇交通优化策略.首先,以皂河古镇为例,通过分析旅游交通、生活交通不同出行特征,研究总结皂河古镇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区域交通协调化、内部交通整合化、旅游交通体验化、生活交通友好化等交通优化策略,构建以旅游交通为引领,以生活交通为基础,区域协调、内部合理配置的交通体系;最后,将所提出的交通优化策略应用于皂河古镇的交通规划,打造生活型旅游城镇,表明其具有一定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对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实际规划为案例,介绍了游憩交通规划的目标确立、发展策略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在常规的旅游交通规划基础上,兼顾了市民休闲、健身等交通出行需求.在充分结合了游憩设施和交通枢纽设施并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了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制定了特色游憩交通线路方案,从而引导游憩交通的合理出行,促进游憩交通与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地旅游城市交通规划的特殊性,对重庆市彭水县旅游交通现状进行研究,理清旅游交通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彭水县旅游资源特点,根据彭水县目前交通状况对其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彭水县旅游交通规划目标与原则;最后提出适合彭水县的旅游交通规划,促进当地旅游社会经济的发展。彭水县作为典型的山地旅游城市,其交通规划对其他同类型城市的旅游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环境下上海市综合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已经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开展交通数据采集工作.历经2010年世博会,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交通大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综合交通调查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基于2014年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综述上海市交通大数据资源现状和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综合交通特征挖掘分析技术方法及主要成果.提出进一步拓展运用大数据分析城市综合交通特征的应用领域、优化大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和完善大数据采集处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旅游综合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对旅游综合体的交通集散策略进行了探讨。以广州花都万达文化旅游城为例,尝试分析旅游综合体的功能特征和交通需求特征,提出"系统分流、保证效率""公交优先、定向服务""多点集散、多路通达""完善设施、提升品质"四大交通疏解策略。结果表明:通过交通组织、公共交通、道路交通、交通设施等多方面的改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升旅游综合体的集散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浙江省绍兴市老城区,其交通现状和发展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传统格局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提出从交通、空间两方面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解决老城区的交通问题。提出4点交通优化策略:净化老城区过境交通;分流居民日常生活交通与旅游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强化城市主要功能中心的联络线;加密次干路、支路路网。同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性道路和特色道路分别进行景观控制和交通管制,进一步优化其空间环境,强化并突出其特色,使其成为塑造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