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与汽车工业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1%,汽车工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脱颖而出,其优良的业绩主要归结于高性能的产品品质(尤其是燃油经济性指标、排放控制技术、相对廉价产品价格)以及成功的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2.
陈淀国 《汽车运用》2004,(10):15-15
汽车工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综合性的骨干企业”,是最大的出口产业,也是日本国内运输方面的“老大”。在世界赫赫有名的日本大型汽车公司就有丰田、日产、马自达、五十铃、三菱、本田、大发、铃木、富士重工等等,围绕汽车生产的零部件制造厂也多达千余家,而汽车销售商已经超过1500家,与汽车生产相关的产业工人更有250万,连同家属在内,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10%。由此不难看出,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对日本整个经济、技术、生产、发展以及全民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清洁铸造技术在汽车铸造行业的推广应用,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铸造企业普遍提高了对环保的投入,一般占总投资的20%-30%。大型水冷热风冲天炉,全封闭的自动造型线及其他先进的设备大大促进了环保水平的提高,采用金属型铸造,消失模铸造、Cosworth铝合金铸造技术等清洁成型技术、旧砂再生等处理技术有力地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大规模采用绿色集约化生产,增加对环保的投资,不断采用先进清洁的铸造技术和绿色铸造材料是发展我国清洁铸造技术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汽车工业是日本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产业链延伸到制造、销售、维护保养、材料等广阔领域,据统计与日本汽车工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在2003年已经迭到507万人约占日本全国就业人数的10%,汽车工业为日本国民提供了巨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生产总产值的9% ̄10%。日本共有11家汽车公司,产量在百万辆以上的有5家,产量不到百万辆的有6家。发展汽车工业采取了国家保护与扶植政策,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扶植政策有资金援助引进技术的外汇支持政策,建设公路政策、大力扶植汽车零部件工业等。建立了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日本通过引进技术和自行设计,各汽车公司都具备了独立开发生产轿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与制造装备的关系从历史角度观察,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和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反之,汽车产品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制造装备的发展。比如,大约一个世纪以来,组合机床自动线以其高效率统治了汽车工业的生产。由于竞争加剧,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从几十年缩短到4年。组合机床自动线由于缺乏柔性而无法适应。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巨人福特与机床巨人INGERSOLL合作,研制了集高柔性及高效率于一身的高速加工中心,由它组成的柔性自动生产线的问世,加快了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有几十种新车上市的原因之一。也正是近年大量先进数控设备的采用,使我国轿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是用于购买机床,其中,进口机床额约占80%,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图1表明,我国汽车产量与机床进口增长同步。按照发展总战略,2020年,我国汽车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制造工业的突飞猛进,汽车生产向车型多样化及大批量方向发展,对汽车装焊技术及其设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外汽车车身装焊设备日新月异,为使我国汽车生产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研讨我国汽车装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以来,汽车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技术革命成果应用到汽车制造中,使现代汽车成为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光纤传导技术、液力……  相似文献   

9.
汽车材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汽车用材与汽车的制造成本密切相关,也对汽车整体性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汽车材料技术的革新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汽车新型材料及其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程》2005,27(5):641-642
为促进中外汽车制造技术交流,学习国际汽车先进技术,引导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科技进步,配合2005上海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05年11月2日-3日在上海举行“200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年会暨国际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论坛”。会议主题: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