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712《钢轨伤损》历次制修订过程,从钢轨伤损定义、钢轨伤损位置定义和钢轨伤损通用编码系统,概述UIC 712:2002《钢轨伤损》。比较UIC标准与TB/T 1778—2010《钢轨伤损分类》的主要差异,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钢轨失效分析案例,从钢轨的伤损定义、伤损位置、伤损状态、伤损程度、伤损分类系统、伤损类型等方面,提出对于UIC 712:2002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获得钢轨伤损类型、伤损沿钢轨横截面分布、钢轨伤损随月份(季节)分布规律、钢轨每公里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太原局提供的大秦重载线2011年至2016年钢轨伤损台账及车站里程图,将线路分为线路区间和站区,进行钢轨自上道至下道完整使用周期内伤损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包含站区与不含站区钢轨伤损类型及其所占总伤损的百分比相差不大;(2)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核伤、擦伤和孔裂伤损,重车线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3)钢轨伤损主要发生在轨底和轨头,轨腰伤损占比不足14%;(4)钢轨重伤量随月份变化,冬季12月~2月份钢轨重伤量是夏季6月~8月份钢轨重伤量的2.1倍;(5)钢轨上道初期伤损主要表现为冶金和焊接质量伤损,中后期表现为疲劳伤损,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月度重伤量,都随累计通过总重呈波浪形波动;(6)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累计每公里重伤量,都与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钢轨累计重伤量随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上升,但不存在"突变点";(7)月钢轨重伤量高点变化决定累计钢轨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关系变化趋势;(8)本研究结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伤损检查、维修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重载铁路钢轨换轨周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昆线近年伤损钢轨数量骤增的实际情况,分析伤损钢轨的数量、位置分布、伤损部位和类型.选取南昆线4段曲线进行曲线上股钢轨接触疲劳伤损试验,得出钢轨选型不当、瞳线超高设置不合理、钢轨未打磨和曲线地段机车喷撤废机油是导致钢轨伤损的主要原因.探索解决钢轨伤损问题、延长山区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实现节约成本、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局提供的钢轨库、伤损库、曲线库、运量库以及2004—2016年间上道及下道线路钢轨情况,对局管内京沪线、沪杭线及全局普速铁路钢轨伤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沪线和沪杭线的主要伤损类型为焊接伤损、核伤和孔裂,控制钢轨伤损主要是提高铝热焊和气压焊的焊接质量以及胶结绝缘接头质量,按目标廓形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打磨;冬季钢轨伤损率明显大于夏季钢轨伤损率;站区线路每公里钢轨平均伤损量是区间线路的6.5倍;每公里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累计通过总质量8~10亿t时钢轨垂磨量约为3.5~4.5 mm,远未达到钢轨垂磨重伤标准11 mm。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伤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钢轨伤损已经成为影响线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钢轨损伤情况,对引起钢轨伤损的原因和伤损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上行和下行线路的伤损种类与分布大致相同;引起钢轨伤损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焊接、轮轨作用以及钢轨的材质;钢轨裂纹主要发生在曲线地段.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减轻钢轨伤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在大秦重载线多数货车轴重23~25 t情况下,2014年钢轨强度等级从980 MPa提高到1 280 MPa,2005年~2007年加强了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控制、采用加强型弹条、热塑性弹性体垫板等技术加强了轨道结构,2011年后进行了预防性打磨。这些综合技术使钢轨伤损率发生极大变化,本文试图通过2006年、2010年和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钢轨伤损率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伤损类型和伤损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大秦重载线伤损率控制及选用合适的钢轨强度等级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 980 MPa级的钢轨伤损率低于1 080 MPa和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累计通过总重17亿吨,980 MPa级钢轨伤损率比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降低约17%;(2) 2016年钢轨焊接伤损率比2006年减少了9%;(3)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质量提高、轨道结构加强综合技术作用下,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伤损率降低约65%;(4)采用钢轨预防性打磨技术,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钢轨伤损率降低约20%;(5)本研究成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选用钢轨及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速线路钢轨的大修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常海 《铁道学报》2005,27(4):78-84
通过对全路在役钢轨的使用状况和伤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钢轨伤损加权统计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我国线路上在役U71Mn钢轨和U75V热轧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对比关系及加权统计基础数据;将工程经济学原理应用于钢轨使用的经济分析,获得钢轨的最佳经济下道时机;在统计分析我国钢轨伤损类型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定钢轨大修周期的原则,参考国内外钢轨大修周期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累计通过总重与钢轨伤损量相结合的大修周期模式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8.
钢轨大修周期与钢轨伤损密切相关,孔裂伤损约占普通线路钢轨全部伤损的一半,根据上海局提供的钢轨伤损数据库,统计分析了钢轨孔裂伤损特点,获得了钢轨孔裂伤损规律,针对我国线路钢轨孔裂发生特点规律,提出了线路上钢轨孔裂伤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役U75V和U71Mn钢轨伤损及其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获得的年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累计通过总重和每日记录的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的累计通过总重的数据,研究钢轨发生伤损的特点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累计通过总重较大时,钢轨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服从二次函数拟合关系,其导数表示钢轨重伤速率,是累积通过总重的一次函数,钢轨重伤量不会有突变点(拐点),不会迅速进入到疲劳状态,但随累积通过总重的增加呈二次方增加。应用二次函数拟合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的方法推导出钢轨伤损的拟合公式,据此可获得具体线路对应一定通过总重下的钢轨伤损量。  相似文献   

10.
地铁运营线上钢轨伤损严重,检测、维护工作量大。介绍了地铁钢轨伤损的状况,分析钢轨伤损的主要类别;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大量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地铁钢轨伤损的五种典型类别,并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其规律性,用以指导地铁钢轨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