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A488系列汽油机冷却系为强制循环液冷封闭式,采用管带式散热器、扭矩型硅油风扇离合器、后弯冲压式叶轮水泵与蜡式节温器;设有进气管预热腔,当节温器温度低于83℃时,冷却液流经预热腔升温,使发动机保持在85~98℃温度下工作冷却系设膨胀水箱,能接受散热器中受热膨胀而需放出的冷却液和空气,或提供受冷收缩而需补充的冷却液,使散热器始终充满冷却液.冷却系装机试验表明,冷却、水阻与热量分配等各项特性均达到汽油车的设计指标;部件台架试验表明,各部件经历500小时可靠性试验,均未出现任何损坏,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冷却系的作用是冷却发动机,并保持发动机适当的工作温度。富康轿车发动机采用高压密封强制循环水冷式冷却系,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双速温控电子冷却风扇、发动机水套及进气歧管水室等组成。冷却系工作原理是:由水泵将冷却液压入气缸体、气缸盖的水套内,水套中已受热的冷却液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并经过进气歧管水室对进入燃油供给系的空气进行预热。在散热器表面设置风扇,强制空气通过散热器,从而取得较好的散热效果。另外,在发动机水套与散热器之间设置了节温器,当发动机内的冷却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3.
一、冷却系不要缺水当冷却系有漏水或填加不足时,水位低于节温器高度时,节温器处于“干碗”状态。节温器内无热水,受冷风影响温度很低,无法使节温器通大循环水路。(节温器开通大循环的水路温度一般在75℃左右)。冷却系大循环被“旁路”,处于小循环状态,散热器成为死水“半潭”的容器。在严冬,散热器由于得不到热水取暖,加上受到风扇吹来的大量冷空气,致使散热器里的水冻结。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最后将散热理管涨。缺水的前兆是水温偏高。当完全打开百叶窗时,温度仍不下降,就要立即停车检查,如缺水要马上填加,并把百叶窗完全关闭,让发动机怠速运转,直到机体的热水将所有的散热  相似文献   

4.
姚明 《世界汽车》2005,(5):108-108
散热器易"开锅" 故障现象:一辆本田雅阁(ACCORD)2.0轿车启动后,仅怠速运转15-20min,散热器就"开锅",发动机过热,电子式冷却风扇不转动。诊断与排除:针对该车症状,首先对冷却系的外部进行检查。打开散热器盖,检查冷却液的数量与质量,正常;拆下节温器总成,并将其放入装水的容器内,加热测试,结果是:节温器上的副阀门能在规定的温度(低于76℃)时开启,但主阀门在达到95℃时最大升程仅为2mm(标准升程为8mm),说明其有故障,更换节温器后,再次启动,故障未排除。接着,对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冷却和加热效果与安全性,本文中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冷热集成系统。其中,液冷板采用独立式盘绕铝管嵌入铝材基板结构,并设计了流量分区以适应电池模组差异化的冷却需求,而低温条件下电池模组的快速加热,则通过集成PTC热敏电阻模块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40℃条件下进行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循环时,电池包4个分区的最高温度均低于45℃,且各分区温差在1℃左右;在环境温度为-20℃时,内部加热方案可快速将电池包温度由-20℃上升至可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且其能耗比外部循环加热方式降低41.4%。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低温生存能力,探索发动机与电池冷却余热资源的利用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再利用的发动机和动力电池双向循环低温预热的新方法。建立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余热数值模型,定量分析和研究余热系统的温升特点与温度分布状况,揭示了发动机与动力电池余热的传热规律,设计了基于相变材料的自动双向热控装置并进行了低温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吸热冷却和发热加热的一体化应用,可将发动机冷却余热经热换器预热动力电池并使电池内部温度保持在29℃,又将动力电池冷却余热反向循环传输至发动机机体,使发动机内部冷却液温度预热至51℃,能够明显提高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低温运行能力,节约了能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节温器对车用发动机冷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节温器采用节流式调节法来控制内燃机的冷却液温度,所以当今却液流经节温器时要产生很大的阻力损失。这对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效率,减少风扇耗能是很不利的。本文通过对有无节温器的内燃机冷却波的流动阻力和冷却能力的测试和分析比较,证明车用发动机在使用自控电幼冷却风扇的条件下,去掉节温器可增水冷却液的流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降低风扇耗能,缩短预热时间.使内燃机热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金明 《汽车与配件》1989,(11):24-26
在汽车采暖设备上,长期通用的是水暖式暖风机和部分独立式暖风机。当汽车内燃机在工作时,机内温度最高可达1800~2000℃,,需要对缸体进行冷却,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以冷水流经散热器予以散热。水暖式暖风机就是利用此种受热后冷却水(热水),使其沿着水管流入暖风机芯体内;再由风扇强力抽吸,空气流由前向后以高速从芯体中通过,使空气加热并不断扩散到汽车驾驶室内或其他处所进行采暖。但是,有的汽车内燃机并不用水冷却,而是以高速空气直接吹  相似文献   

9.
就冷热冲击试验台架用于某试验规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冷却系统原理、发动机加热和冷却的换热量的研究,提出了将原管壳式散热器改为板式散热器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夏利轿车冷却系采用了密封系统,散热器盖是密封的,并设置了一个用塑料制成的储存冷却液的膨胀散热器,加注了规定量的冷却液,所用冷却液为含有防腐添加剂的防冻液,正确的液面位置应在膨胀散热器上的上限(FULL)和下限(LOW)标记之间。若液面低于下限标记,应添加冷却液。所添加的冷却液,  相似文献   

11.
汽车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中一个起核心作用的部件,可实现冷却介质与外部空气的热量交换过程,使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在75~90℃之间,从而保证发动机各部件(如气缸壁、气缸盖内壁等)处于  相似文献   

12.
<正>四、冷却和润滑(一)发动机冷却系统1.一般发动机冷却系统OM626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冷却液泵发动机散热器冷却液膨胀箱加热装置热交换器发动机油热交换器冷却液节温器废气再循环散热器冷却液节温器关闭阀冷却液辅助泵2.冷却液节温器冷却液节温器作为膨胀节温器使用。冷却液温度约 85℃时膨胀剂膨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10,(4):40-41
暖风系统由散热器、加热器、水路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发动机的小循环系统与之串联。在平时使用中,暧风系统的加热器应加强保养,它是整个系统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件。加热器分两种:预热型和电喷型。相比预热型的加热器。电喷型故障率相对比较高,但是电喷型的加热速度快。现在常见的加热器基本都是电喷型的,预热型的用得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1、发动机冷却液的正确使用 夏利轿车冷却系采用了密封系统,散热器盖是密封的,并设置了一个用塑料制成的储存冷却液的膨胀水箱,在其中加注了规定量的冷却液。当发动机工作处于热状态时,冷却液膨胀,便有部分冷却液从散热器流入膨胀水箱;当发动机冷却时,真空使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吸入到散热器中,冷却液不会损失,并可消除冷却系统中的所有气泡,增加冷却液的热效率。虽然膨胀水箱中的冷地液面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散热器中总是先充满冷却液。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发动机目前常采用封闭式压力循环冷却系统。它一般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风扇、护风罩和百叶窗等零部件组成。散热器是将发动机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是冷却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冷却系统各部件的匹配、散热器结构型式和结构参数、散热器材质、冷却水管与散热片之间的焊接率等对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影响,指出了提高散热器散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发动机冷却系的设计、选择和校核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提高后置发动机客车冷却系的散热能力出发,分析了影响散热器散热量的诸多因素,明确了提高散热量的途径,介绍了提高冷却系散热能力的八项措施,可供后置客车冷却系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BJ136型汽车散热器的比散热面积 S 比为0.1436m~2/kW,达与通常的比散热面积(0.194~0.272m~2/kW)相比是偏小的。该散热器气流通道阻力过大,护风圈的形状及风扇与护风圈的相互位置不合理,造成冷却系散热能力不足,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出现了散热器“开锅”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对 BJ136型汽车冷却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切诺基吉普车的冷却系中装有硅油风扇离合器,该离合器可自动调节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这样,既保证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又在发动机负荷高速运转时减少冷却风扇所消耗的功率,介绍了该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冷器-散热器串联布置方案中,依靠增加电动风扇数量对散热性能提升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散热需求;中冷器-多风扇,散热器-多风扇的分布式布置方案满足发动机标定转矩点的散热需求;在标定功率工况时,中冷器-风扇模块能满足散热需求;而通过进一步改进散热器和增加电动风扇的数量,散热器-风扇模块也可以满足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