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轨道基准网高程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轨道基准网(GRN)之高程网测量的方法及其德国的平差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基于间接平差的GRN之高程网平差计算的新方法.通过分析两种不同平差计算方法的计算流程与结果差异,证明本文提出的采用间接平差法进行GRN高程网平差计算的结果,与德国方法平差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是正确、可行的.由于新方法平差计算过程严谨,而且还可探测粗差和进行精度评定,因此我国高速铁路GRN之高程网的平差计算,应该推广使用本文介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既有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应力解析计算方法,多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无砟轨道各层应力进行分析,而对层间温度梯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考虑较少。目前无砟轨道温度荷载效应研究多采用有限元方法,不利于工程设计。本文在结合既有混凝土梁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层间黏结效应及层间温度梯度的不同,提出无砟轨道翘曲应力计算新方法。对采用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新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与变形分布规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文中还对新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多种无砟轨道时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最高聚集人数是研究铁路客运站站舍能力与规模的核心。在对既有铁路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3种新的计算方法,即概率法、最坏情景法、模拟法,同时提出了各种方法参数的建议值。最后,以北京西、北京、广州东站和樟木头站为例对传统方法中的聚集系数法和3种新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计算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动态无功补偿的容量,比较了常用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动态无功补偿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路动态无功补偿容量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先测出牵引所典型负荷日的相关数据,然后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动态无功补偿的容量,并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地铁ASK低频信号由于频率间隔较小,在进行高精度检测时需要采样时间较长,且计算量很大,计算时间较长,导致识别时间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实时高精度提取地铁ASK信号低频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从频域进行频谱分析检测可兼容不同占空比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将ZFFT技术,频率能量重心校正技术结合,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仿真和实地测试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目前我国轻轨、地铁站台宽度的计算公式,认为这些方法的实质是表达了站台宽度与高峰小时客流量的某种函数关系,因此,提出了利用自然对数这个数学模型来计算站台宽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限元可视化后处理必须要计算节点数值,提出了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计算节点数值的一种新方法,给出一个悬臂梁的数值算例,并将数值计算结果同解析解进行对比.同时,给出了分片磨平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构网测量及严密平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所采用的德国测量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量效率更高、平差过程严谨、能够进行精度评定的构网法测量及其严密平差方法;对提出的新方法进行了相邻点相对点位精度估算,并且在模拟轨道基准网上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观测实验.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后认为构网法可以用于轨道基准网平面网的测量及其严密平差计算,而且具有多方面优势,可供有关部门参照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合理准确地描述证据之间的相似性,是证据有效合成的前提.针对现有方法在度量证据之间相似性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度量证据间相似性的新方法.首先将Jaccard系数矩阵分块归一化并引入余弦相似度模型,根据证据间相似度对证据源加权平均,最后利用Dempster组合规则进行组合.该方法突出单元素焦元在计算证据间相似度时的重要度,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站台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候车乘客单排队列密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的新方法。以已运营轨道交通车站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方法比我国现行《地铁设计规范》的站台宽度计算公式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机有限元仿真技术,建立接触线、承力索以及吊弦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合理的边界条件定义和工况定义,客观准确地反映弓网实际施工中的安装、施加预紧力和剧定等的安装顺序,实际施工的安装顺序、载荷以及约束,进行反复的迭代建模,通过多次建模和计算来确定符合安装验收标准的吊弦长度;同时使仿真建立的接触网力学状态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吊弦长度计算误差、严格控制导高、改善受流质量,提出一种用于整体吊弦精确计算的三维稳态模型。基于二维精确索单元,将X-Y,X-Z两计算平面耦合,得到三维索单元。基于有限元理论,采用三维索单元离散接触网结构;根据接触网的拓扑结构关系组装刚度矩阵,根据地理信息、测量信息和设计参数等组建边界条件;建立并使用迭代法求解整体的非线性平衡方程;根据求解结果建立接触网三维图形并输出整体吊弦长度。将计算的整体吊弦长度与现场数据对比,中间柱计算误差小于2.0‰,转换柱计算误差小于3.5‰,验证本三维模型和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外轨超高对接触网腕臂预配长度、吊弦长度以及接触线拉出值的影响,提出了在新建铁路或增建二线铁路工程中,当线路开通速度小于设计速度时的曲线区段接触悬挂的计算和预留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rson理论建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结合铁路现场的实际供流数据,分别对受流点位于跨中和跨端2种情况下的接触网各导线实际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理论,采用对断裂吊弦进行SEM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及对新旧吊弦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等试验手段,研究吊弦断裂过程中电气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满足机车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吊弦在受电弓滑过其正下方瞬间处于电流过载状态,随后迅速衰减;断裂吊弦的表面和断口处均存在过载引起的氧化腐蚀现象;吊弦在电致塑性效应影响下会发生金相组织再结晶、材料变形抗力降低现象;电流过载引起的表面缺陷及电致塑性效应引起的材料变形抗力降低是加速吊弦疲劳断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CATMOS弓网仿真软件对某条典型250km/h高速铁路接触网进行仿真研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跨距下的最优吊索长度及吊弦位置,并得出了相关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的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了非载流吊弦,与载流吊弦相比,在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方面存在差异。为解决非载流吊弦线路接触悬挂、电连接等设备电气负荷特性问题,利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接触网导线空间几何分布的计算模型,对非载流吊弦线路的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取流点附近的电连接流过的电流最大,且最大电流不受电连接数量的影响,在中心锚结装置两侧设电连接可有效抑制电流流过中心锚结装置,并据此提出电连接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中,高精度的吊弦预配非常复杂,是困扰高速铁路电气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以Visual Studio 2012 C#平台及Access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完成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多工况吊弦预配软件。该软件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吊弦预配项目,结果表明,吊弦预配结果精度高,可大幅提高预配效率和施工精度,减少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8.
邢彤 《铁道技术监督》2014,42(10):53-56
运用非接触图像测量法对京沪高铁接触网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得到典型跨距内定位点及吊弦悬挂点的动态振幅。通过分析数据,比照现行标准,提出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进行振动试验的技术条件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纪小军 《电气化铁道》2005,(4):32-33,36
引入当量线密度的概念,采用力学计算的方法,针对弹性链形悬挂五跨式锚段关节过渡跨整体吊弦进行分析,由于过渡跨具有2个悬挂点,一个是弹性链形悬挂,另一个是简单链形悬挂,且接触线呈屋面布置结构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详细论述了锚段关节过渡跨整体吊弦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iq检测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微电网用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新方法。通过合理地选择每一级混合形态滤波器结构元素的形状和长度,将多个混合形态滤波器进行串行级联,由此构建链式混合形态滤波器,取代ip-iq检测算法中的低通滤波器以减小检测延时,并用同步参考计算模块替换锁相环以减小检测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更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谐波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