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简述了用路面雷达检测桥面沥青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及应用实例,论述了使用路面雷达检测桥面沥青路面厚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是道路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传统的钻芯取样法在进行路面厚度检测中存在很多弊端,新型的探地雷达法由于其简便、无损及误差小的原因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探地雷达法在公路路面工程厚度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对这种新型技术检测厚度与传统的钻芯取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应用探地雷达检测公路路面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是道路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传统的钻心取样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精确检测的要求。通过进行探地雷达测厚的理论分析和其在公路路面工程厚度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对这种新型技术检测路面厚度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路沥青路面厚度检测中普遍采用芯取样进行抽样检验的方法,该方法对成形路面破坏,且检测频率低,代表性较差,利用国际先进的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对沥青路面进行非破坏必检测,具有数据准确,抽样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对路面厚度进行检测,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厚度控制,取得“事前纠偏”的作用,是当前路面厚度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施工不均匀性、路基破损等因素容易造成路面基层厚度变化,导致路面质量降低。无损检测技术——探地雷达能有效检测路面面层厚度,但对于均匀性较差的基层,其检测、分析难度较大,成为路面基层厚度检测中的难题。文中依托实体工程,针对探地雷达在基层检测中的弱点,从分析探地雷达基层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出发,通过误差分析,对比分析基层不同铺筑阶段、不同天线频率、横向电磁波速度不均匀性以及接触式天线垂向颠簸四个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准确性试验分析探地雷达在路面基层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Kirchhoff成像技术在地质雷达路面无损检测的应用原理、方法及意义。以京珠高速公路潭耒段路面无损检测为例,分析总结了Kirchhoff成像技术在地质雷达路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与钻孔结果对比,表明Kirchhoff成像技术在地质雷达路面无损检测中能更准确的判断路面厚度、缺陷位置及大小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质雷达路面检测的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建设的增多,探地雷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公路建设和建后维护工作中。文章分析了探地雷达的使用原理及在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中的运用,通过对比分析钻芯取样值、路面厚度值及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证明,该种检测方法能整体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促进对工程建设的评定和掌控,为公路工程质检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袁益镛  林维正 《公路》1995,(10):13-15
本文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超声检测仪和宽带换能器的设计,利用超声反射法检测厚度,工程实际检测应用,误差在5%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雷达检测路面厚度值与粘芯取样对比分析,验证其检测路面厚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把雷达检测采集的数据按不同频率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出路面面层厚度检查评定应采用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褚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3,(5):34-37,93
路面结构厚度对路面受力有很大影响,为了确保结构层厚度的一致性,开展结构层厚度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在对比分析传统钻芯法与探地雷达(GP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GPR的检测原理,结合张花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采用GPR对工程中实时铺筑的路面结构层进行厚度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同时结合钻芯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证明GPR检测结果精确,且通过进一步分析GPR检测成果,对工程质量的动态控制起到了有效的帮助作用,证明GPR是一种针对公路结构层厚度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可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探地雷达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探测原理,推导出当路面板下出现脱空时反射波传播发生变化的时差公式。分析路用探地雷达检测时的回波信号,针对由于噪声而出现的各种杂波信号,提出滤波处理方法,保留有用的回波信号。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山东烟台—威海高速公路试验段探地雷达实地检测所得信号进行分析,剔除各种误差,以准确测得脱空厚度。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倒装结构沥青面层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在倒装结构中采用较薄的沥青面层厚度,沥青层的拉应力反而较小,层底拉应力验算很容易通过,容易误导公路技术人员设计一些较薄沥青面层的不合理倒装结构。详细分析了沥青面层厚度对倒装结构各结构层应力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倒装结构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  相似文献   

13.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路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富国 《公路》2003,(6):78-81
介绍了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路面设计。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排水设计及路面厚度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注意或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宣大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六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水泥混凝土试验路面的使用效果作了比较,断板率最低的是33 cm厚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断板现象;其次是26 cm厚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断板率1.58%。可见,通过提高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和混凝土标号,或采用结构形式较好的路面(如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路面),可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软基病害处理质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鲁光银  朱自强 《公路》2007,(8):81-84
在埋藏浅、厚度薄的软基病害路段修建高等级公路,往往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但处理过程中清淤厚度和换填层的厚度直接关系到路基沉降、路堤稳定,一直引起各方关注。以湖南省某高速公路66处软基病害路段处理效果检测为例,详细探讨了清淤厚度的地球物理无损检测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球物理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钻探取芯方法相比较,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清清淤及换填层的厚度,为施工单位及业主的决策,及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张肖宁 《公路》2005,(2):56-6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害现象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问题。因此,系统开展研究并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特点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在将近400km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尝试施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并结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技术特点,探索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与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沥青路面检测评价体系不满足公路改扩建工程需求的问题,文章在对比分析现行检测评价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改扩建路面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包括路面损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裂缝率、车辙面积率、修补面积率、路面结构强度、结构层厚度、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基层完整性的改扩建旧沥青路面检测指标与评价体系,并给出了指标的检测手段、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最后引入特尔菲—理想点法进行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