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接见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时指出发展汽车工业既要敢想敢干又要稳扎稳打日前,在风光秀丽的西子湖畔,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十分高兴地接见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副总理仔细听取了李书福有关吉利自主创新发展汽车工业的汇报,他勉励吉利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形势加快发展,既要敢想敢干,又要稳扎稳打,为中国汽车工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内部分享交流会上发布了万字分享长文。李书福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吉利应对布局等方面发表了六大洞见,尤其是面对汽车产业的变革,李书福明确表示将成立一家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吉利汽车目前已经制定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要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相似文献   

3.
《世界汽车》2013,(12):156-156
"大有可为——吉利GX7海岸之旅"正式启动以来.车队对沿途所经众多沿海城市的小微企业发展状态进行了调查和探寻.对中国沿海的风土人情、海洋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1月1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来自全国的200多位小微企业主、吉利GX7车主和媒体人士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4.
李书福揽才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0):38-39
李书福最近很开心,刚刚成功地将几员营销与管理精英纳入麾下。其中有,付强及其老部下柳燕已经为沃尔沃效力,候海靖、孙晓东则出现在吉利汽车的高管名单之列。说起李书福对人才的渴求,业界有目共睹。不仅当年“三顾茅庐”请到了极具海外学习与工作背景的赵福全加盟,使吉利的研发能力有了质的突破。不仅如此,赵福全后来还帮助李书福进行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自动厂的收购,当然,最值得载入吉利集团历史的,还是对瑞典沃尔沃汽车的收购。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05,(10):128-128
日前,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主席石天曙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宁波会晤,“中国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意向书的签字仪式也随之举行,中国将结束没有方程式赛车运动的历史,这无论在汽车界还是体育界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10,(4):67-67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购后要有一个好的考核、奖励激励机制,我们一定要借鉴‘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成功经验,发挥原来的管理层和员工、工程师的积极性。” ——在同答收购沃尔沃一事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此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6,(24):52-52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接见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时指出:发展汽车工业既要敢想敢干又要稳扎稳打;徐刚:愿上汽老大哥早日成为中国自主汽车的领导品牌;张伯顺:劝徐董不必过于菲薄。  相似文献   

8.
这次的北京车展,国产品牌仿佛雨后舂笋般的成长了起来。首先要说的就是吉利。说实话,在这次车展前,我从没想到过会专门为吉利写一篇赞扬性的文章,因为我一直都很瞧不起李书福的那种小农作风和他做秀、狂妄无知的言行。以及在他领导下,吉利汽车所散发出的那种土气和怪异。尽管李书福曾经说过一些我很赞同的话,可我仍然一直都非常瞧不起他和吉利。今天的车展,  相似文献   

9.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10,(1):55-55
人类如果只在族群内部通婚,会生出痴呆儿,企业也是一样。——在许多人的眼中,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有些门不当户不对,面对嘲笑,吉利掌门人李书福认为,恰恰是并购本身才会凸显吉利的真正优势。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实用技术》2012,(8):40-40
(文章来源于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李书福五年前的转型战略,把"吉利牌"压进了箱底,用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个新品牌取而代之。五年后,当吉利打算由"技术"向"品质"二次转型时,李书福决定打开箱盖,重新取出"吉利牌"。记者从吉利集团内部了解到,李书福将"吉利"定位成位于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大品牌之上的母品牌。"未来吉利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推出,如果统一将新技术纳入吉利牌,那三大子品牌都会受益,反之消费者很可能误解为,全球鹰有的技术,帝豪不一定有。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10,(2):34-36
2009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一枝独秀成为了全球第一,并出现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案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吉利收购VOLVO一事。不久前,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直面记者,畅谈了吉利收购VOLVO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东 《时代汽车》2007,(1):102-104
吉利的员工都知道,自从吉利汽车正式推向市场,他们董事长的专车就换成了自产的轿车,以前是美日、优利欧,后来是美人豹、自由舰、吉利金刚,现在则是远景。曾有人当面质疑吉利汽车的安全质量,李书福以问为答:“我坐的就是我自己生产的轿车,难道我的命就不值钱?”李书福的“命”值不值钱早已不是秘密,翻开2005年胡润百富榜就能知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洋 《汽车与安全》2009,(12):10-10
11月17日,美国福特公司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获得沃尔沃技术使用权,这一消息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吉利身上。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无可争议地再次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4.
鹏飞 《汽车导购》2005,(2):35-37
有人把李书福比作中国汽车界的一条鲶鱼,那么吉利就应该算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另类了——别人不断攀高,吉利却是不断争低,别人都是尽量藏拙,吉利却偏要弄巧,甚至还要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愣是搞出一个“中国第一跑”来,弄得业界无不哗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如何,总要试过才有评判。  相似文献   

15.
市场     
《车时代》2011,(5):238-239
迈向终极梦想汽车碰撞警示系统当今的汽车厂家在面对能源与安全这样的世界性课题之时,都会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科技的手段和人性化的设计用于新车型的不断研发中。在吉利入主沃尔沃后,新的东家也是在传承了沃尔沃多年的安全品质主打“安全”这张牌。  相似文献   

16.
赵福全实在太不市侩了,他毫不讳言他用3年时间帮吉利建立起来的技术体系,李书福的孙子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17.
龚晓 《时代汽车》2006,(2):91-91
参加底特律车展的唯一中国品牌吉利获得本届车展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银钻奖。车展组委会联合主席之一Rechard S.Genthe亲自为李书福颁奖,表彰吉利成为首个参加这个世界级车展的中国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日前举行的《吉利汽车中国入世零部件(海南)战略研讨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又一次语出惊人——吉利的主业是生产汽车,吉利要造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最近吉利汽年喜事连连,用吉利集团美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美日汽车报》的文章标题说,“八年梦想,今日成真,福星高照,吉利呈祥”。中国入世前后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先是吉利的两厢轿车,在国家经贸委第六  相似文献   

19.
《实用汽车技术》2007,(2):48-48
我国前10大汽车厂家2006年销量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3.87%。这10家企业依次: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哈飞、华晨和吉利,分  相似文献   

20.
吉利最初组建的开发班底,连李书福在内只有4个工程师,而且基本上没有造轿车的经验。在开发手段上,不仅没有什么数模化设计平台,而且连资料都非常缺乏。吉利造车最初的工程尝试是通过拆装奔驰轿车和手工钣金来学习轿车的构造,通过分拆成车来学习汽车的设计、构建自己的零部件体系理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吉利第一款商品车——吉利豪情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