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2016款奥迪Q5车,搭载CUHB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6万km。车主进店反映,驾驶人侧座椅座垫无法加热。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起动发动机,同时按下驾驶人侧座椅加热按钮(E94)和副驾驶人侧座椅加热按钮(E95),空调面板上的座椅加热指示灯能正常点亮,副驾驶人侧座椅加热正常,驾驶人侧座椅座椅靠背是热的,座椅座垫是冷的,确认驾驶人侧座椅座垫无法加热。  相似文献   

2.
汽车座椅是汽车舒适性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建立座椅的骨架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AWB)中的静力学模块,得到了对靠背、坐垫以及头枕的有限元分析。针对座椅靠背连接件(即头枕、背靠和坐垫)仿真结果表明:座椅各部分的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座椅的安全性能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案1故障现象一辆雷克萨斯ES300H车,驾驶侧座垫无法调节。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发现无论向前还是向后按下驾驶人侧座垫开关(图1),座垫都无法前后移动,但是操作驾驶人侧座椅开关,座椅前后滑动、前部高度调节、升降及座椅靠背倾角调节等均正常。为了快速判断驾驶人侧座垫开关是否良好,决定用故障检测仪查看驾驶人侧座垫开关状态。连接故障检测仪,进入驾驶人侧座椅模块,发现只有驾驶人侧座椅开关(包括滑动位置开关、倾斜位置开关、靠背倾角位置开关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汽车座椅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出发点,针对汽车座椅靠背强度性能试验问题,在相关试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座椅在实际使用中的各种工况,制定了考察座椅靠背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汽车座椅H点测试结果中H点坐标合格但躯干角不合格问题的解决方法,建立H点装置(H-point Machine,HPM)与座椅之间的力学分析模型,计算附带配重的假背质心位置,通过力学分析计算得到躯干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3°时沿座垫表面方向力的变化和垂直座垫表面方向力的变化。结合H点测试用棉布摩擦作用与座垫刚度曲线,分析躯干角增大3°引起座垫表面力的变化对H点坐标的影响。通过实际样件座椅H点测试验证力学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为汽车座椅设计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故障现象一辆雷克萨斯ES300h车,搭载的2ARFXE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万km。车主到店反映,最近使用驾驶人侧座椅通风功能时,感觉座垫和靠背通风效果不良,座椅表面明显发热,一开始以为是正常的,并没有特别在意,偶尔有次坐到副驾驶人侧座椅上,使用副驾驶人侧座椅通风功能时,发现副驾驶人侧座椅的座垫和靠背是冰冷的,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的基础上,开发了工程汽车座椅头枕及靠背静态试验平台。通过对国内某企业生产的汽车座椅进行测试,掌握了测试汽车座椅头枕和靠背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并且分析了影响汽车座椅靠背和头枕静强度的因素,为企业进行产品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型:配置273发动机。VIN:WDDNG71X67A××××××。行驶里程:121644km。故障现象:左前动态座椅靠背处所有气垫不可用。故障诊断:客户描述左前动态座椅坐垫处所有气垫均可用,靠背处的气垫不可用。根据客户的描述在车内手动对坐垫处的腿部气垫和侧部气垫进行放气与充气均可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儿童安全座椅靠背与底座角度调节范围的设计。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穿过汽车座椅固定于车身,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功能以保证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本文从安全角度,结合汽车第二排座椅靠背与底座的夹角,阐述了ⅡⅢ组儿童安全座椅靠背与底座的角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某项目初始状态下的汽车座椅鞭打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误差,主要体现在NIC(颈部伤害指数)和上颈部扭矩这2项指标上。通过对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和鞭打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假人的坐姿、座椅的试验状态(座垫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发泡蒙皮的光滑程度对鞭打仿真试验结果影响较大。针对上述因素对座椅鞭打仿真模型进行了调整,模型调整后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150年来,巴斯夫始终致力于创造化学新作用。在2015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与参会观众共同探索塑料技术如何释放设计潜力、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以满足市场对节能、生活方式和性能不断变化的需求。加速汽车轻量化进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延锋江森)和巴斯夫在2015国际橡塑展上首次联合展示下一代轻量级概念车座椅。该座椅由三方联合突破全塑料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及坐盆技术,为上汽最新推出车型的前排座椅而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2.
<正>一、拆卸动力电池直流输入总成1.打开4个车门,锁定后车门,防止断电时后车门意外关闭(图1)。2.降下全部4个车窗(图2)。3.前移左前座椅(图3)。4.前移右前座椅(图4)。5.打开前机舱盖,拆下后挡板(图5~7)。6.拆下第二排座椅座垫。将座椅座垫的前边缘向上抬起,断开座椅电气接头,从框架上拆下座垫(图8、图9)。  相似文献   

13.
正故障现象:一汽大众迈腾(B7)用户反映右前电动座椅调整偶尔失灵。当时用户是坐在驾驶位置上,想使用右前座椅靠背上的后部调整按键(如图1所示)调整座椅,调整座椅靠背角度和前后移动座椅都没有动作。用户把车开到最近的服务站检查时,座椅调整又都好用了,所有按键都正常。维修技师也做了一些检查,  相似文献   

14.
《汽车情报》2008,(7):41
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针对汽车里的空气污染,安徽省即将出台《汽车内饰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地方标准,对汽车内的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等内饰材料的甲醛、有机物等最高释放量予以限定,以防止新车的内饰“毒害”车主。  相似文献   

15.
<正>故障现象一辆奔驰S350车,底盘号为WDD221182,装配276发动机,行驶里程约为4.7万km,因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接通驾驶人侧座椅加热开关,指示灯正常点亮,等待一段时间,发现靠背加热正常,但座垫却不能正常加热。连接故障检测仪对车辆进行快速测试,得到1个当前故障代码"左前座垫加热垫存在功能故障低于电流极限值"。根据故障代码的提示,维修人员首先检查了驾驶人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商用车路试时中排座椅抖动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完成模态试验验证。通过四通道扫频试验分析了座椅的振动特性,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法(TPA)计算了座椅振动传递函数并识别出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座椅靠背在频率为17.84 Hz处X向振动加速度出现峰值为0.06 g,振动主要传递路径为右前悬挂连结点X向-座椅安装孔Z向-座椅靠背顶部X向。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实施优化方案后座椅振动降低约40.7%,提升了整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复合材料在上汽某SUV车型座椅靠背骨架上的应用研究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靠背骨架和头枕强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复合材料靠背骨架的座椅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实现了单个座椅减重约1 060 g。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研制,并经鉴定,投入使用的汽车座椅测试系统,是由质心测定装置、静态试验机、惯性强度试验机、靠背疲劳试验机,座垫疲劳试验机,调角力矩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组成,本文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用途,测试内容与参数,测试范围,最后评价了该系统的技术水平与今后改进内容。  相似文献   

19.
汽车座椅骨架及功能件是支撑驾乘人员坐姿的重要载体,其外形与布置参数极大地影响着驾乘人员安全性、操作、乘坐舒适性。座椅骨架及功能件布置更是座椅工程设计的重点,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文章基于人体工程学及相应法规,分析电动座椅前后调节、高度调节、靠背旋转调节、腰托四向调节、头枕上下调节的设计原理及参考依据,可在造型设计阶段确认座椅坐垫、靠背、头枕位置轨迹的工程硬点,确保造型设计符合安全性、可操作性及舒适性,提升电动座椅整体设计质量,为整车内饰造型设计提供座椅骨架模块的理论支持,提高汽车内饰分组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座椅是汽车安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座椅调节过程中,合适的高度能够保障驾驶员舒适、安全地进行驾驶.笔者针对座椅在高调机构处于最低位置时所出现的滑轨前端翘脚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解决了由高调机构调节所产生的翘脚问题,确保座椅在调节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汽车座椅在汽车组装时需要保证安装精度,因此,保证汽车座椅滑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