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2例胃肠癌的MG_7,抗原表达和局部免疫应答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G_7抗原的检出率在胃癌为80.77%(21/26例),结直肠癌为94.44%(34/36例),淋巴结转移癌为93.33%(14/15例)。除2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呈弱阳性外,其余正常。良性病变粘膜上皮均为阴性。而且MG_7抗原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MNC_s)的密度有一定相关。提示瘤细胞的MG_7抗原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24和OPN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CD24和OPN的高表达对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CD24和OP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4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卵巢正常、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性质的变化而逐步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升高而表达率降低,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OPN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正常、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性质的变化而逐步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升高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升高表达率降低,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CD24和OPN表达阳性率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24、OPN蛋白的高表达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D24和OPN的表达可以预测卵巢癌的发展、预后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肠癌E 钙黏附分子 (E cadherin ,E CD)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测定 3 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鲜大肠癌标本中E CD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E CD强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3 1例大肠癌E CD总减低表达率为 77.4% ;分化较好的和分化不良的大肠癌细胞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57.2 %和 94.1% ;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癌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44.5%、93 .7%、88.3 % ;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62 .5%、93 .3 %。E CD表达与大肠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生长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与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结论 E CD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瘤等)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D44v6和PCNA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初步探讨大肠癌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 6 5例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CD44v6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在 6 5例大肠癌中 ,CD44v6在有癌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转移组 (P <0 .0 5 ) ,PCNA高表达率在有癌转移组显著高于无癌转移组 (P <0 .0 5 ) ;CD44v6和PCNA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rs′=0 .5 2 9,P >0 .0 5 )。在 3 1例淋巴结癌转移的病例中 ,CD44v6、PCNA在原发灶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5 )。结论 CD44v6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PCNA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指标。二者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提示大肠癌的转移能力可能并不与增殖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SFT的临床及预后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腹膜后SFT肿瘤细胞Vimintin(Vim)、CD34、CD99、Ki-67、Bcl-2和S-100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7~69岁,5例表现为腹胀,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大小(1.0 cm×1.0 cm×2.0 cm)~(30.0 cm×25.0 cm×10.0 cm),单发7例,多发2例。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阳性率结果:Vim、CD34、CD99 100%(9/9),Ki-67 77%(7/9)、Bcl-2 67%(6/9)、S-100 22%(2/9)。均获有效随访,2例死亡,均与研究疾病不相关,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6.5、8.3年,存活病例中有1例在术后3年复发,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腹膜后SFT临床少见,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多于查体发现,超声、CT检查是主要术前检查方法,但对SFT诊断无特异性,根治性切除是治疗首选,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定期复查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基于转基因小鼠的胰腺癌组织块皮下移植瘤模型(transgenic mice-derived allografts, MDAs),为胰腺癌的体内及体外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模型。方法利用LSL-Kras~(G12D/+);Trp53~(fl/+);Pdx1-Cre(KPC)胰腺癌转基因小鼠的组织块进行皮下移植,构建MDAs。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MDAs的组织病理特征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MDAs成功模拟出胰腺癌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形态,且其保留了胰腺癌高增殖和高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特征。MDAs的纤维化和增殖程度较正常胰腺明显增高(P<0.05);MDAs还可成功模拟胰腺癌MPO+中性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状态。结论 MDAs更利于在体内模拟胰腺癌的进展,是一种可行的胰腺癌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脑胶质瘤及 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 9和CD3 4 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MMP 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 4 2 .9% ,Ⅱ级 6 5 .0 % ,Ⅲ级 86 .7% ,Ⅳ级 88.9% ,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 (P<0 .0 1) ,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rs=0 .5 97,P <0 .0 5 )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存在显著性差异 (H =4 7.86 5 ,P <0 .0 5 )。结论 MVD和MMP 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细胞黏附分子CD146及转铁蛋白受体(TfR1)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中CD146和TfR1的表达。结果 CD146及TfR1的表达水平随着正常、良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的变化而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及TfR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上皮性卵巢癌国际妇科联盟(FIGO)分期升高、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与年龄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CD146、TfR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间呈正相关(P<0.05,rs=0.532)。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75.0%。结论 CD146和TfR1的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CD146和TfR1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其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开胸后不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将成功制备的模型兔随机分为2组,即G-CSF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CD34+细胞归巢和vWF的表达。结果 G-CSF明显提高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兔的生存率,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率,促进缺血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归巢和vWF表达。结论 G-CSF对兔慢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和归巢于缺血心肌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对正常领骨30例和病人53例行SPECT颌骨静态显像,结果表明领骨良恶性肿瘤病变其SPECT静态像的核素浓集程度和方式、病变侧放射性计数(A)与健侧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A/N)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病变范围大小同X线对照表明;当领骨肿瘤其SPECT静态图的病变范围明显大于X线显示的病变,则肿瘤的恶性可能性大。以上的结果为临床上对良恶性颌骨病变的鉴别提供了较重要的根据和定量筛选恶性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强度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46例MFH细胞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MFH的P53蛋白与PCNA表达间呈正相关,P53蛋白阳性表达组PCNA的表达强度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和PCNA表达强度值高组较P53表达阴性和PCNA表达强度值低组的生存期短、肿瘤转移率高、组织学分级高(P<0.05);肿瘤位置深在组P53蛋白和PCNA表达强度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5)。结果提示定量检测MFH的P53蛋白和PCNA对于评估MFH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敏感编码技术磁共振水成像在胃肠道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敏感编码(SENSE)技术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对正常胃肠道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为水成像技术诊断胃肠道疾病提供正常解剖学基础,并探讨胃肠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新方法。方法健康自愿者共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50岁,中位年龄35岁。检查前60 min口服饮用水1 000-1 500 mL,检查前20 min再口服500 mL,扫描前10 min肌注654-2 10 mg。MR水成像(MRH)检查使用PhilipsGyroscan Intera 1.5T超导型MRI,采用SENSE技术相匹配的相控阵线圈及呼吸门控,行单次激发放射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胃肠道水成像检查。结果30例均能接受此检查,检查成功率100%。30例水成像图像经盲法评价,优良图像占93%,差图像占7%。其中胃显示率65%,胃黏膜显示清楚占80%;十二指肠显示率80%,空肠显示率59%,空肠直径2-2.5 cm,回肠显示率21%,回肠直径1.5-2.5 cm,小肠黏膜清楚显示占67%;结肠显示率10%,结肠黏膜清楚显示占6%。结论基于SENSE技术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对胃、十二指肠及空肠轮廓和黏膜皱襞显示较为清楚,对回肠及结肠轮廓和黏膜皱襞显示较差。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结合常规腹部MR检查可以清楚、方便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特点,是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FromMay1957toJuly1995,ourhospitaldocumented2l4casesofprimarymediastinaltumor-A1lofthemhadbeentreatedsurgicallyandwithcompletedataoftreatment.Thispaperaimsatanalyzingthetreatmentofthosecases.CLINICALDATAAmongthetota1cases,ll3weremale,lO1werefemale.Theyoungestwas3'5yearsold,andtheoldestwas69,av-eraged34.7l-Theshortestcourseofill-nesswasonedayandthelongestwas15years,averagedl8.7months.Amongthetotalcases,thetumorof184caseswasbenign,accountingfor85'98%;thatof3ocaseswasmalignant,accountingfor…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6例,子宫体良性病变组46例,正常组50例的子宫内膜、晨尿、血清的CEA含量。结果示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种标本的CEA含量均值高于2对照组,而子宫体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标本CEA升高的阳性率于良恶性病变组间无差异。子宫内膜CEA含量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子宫内膜CEA含量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同时测定3种标本CEA值有助于区别子宫体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CD4 4v6 proteinisacelladhesionmoleculeex pressingonthecellsurface .Recently ,manyscholarsnoticedtherelationbetweenCD4 4v6expressionandneoplasmdevelopmentaswellasprogress ,butthere portsaboutthatarescarceinGBC .InordertostudytheclinicsignificancesofCD4 4v6expres…  相似文献   

17.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21例卵巢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30例卵巢癌原发灶和11例相应盆腔腹膜转移灶组织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上皮组织SDF-1和CXCR4表达阴性,卵巢良性肿瘤低表达SDF-1(9.52%),CXCR4表达阴性,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相比,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较高水平的SDF-1与CXCR4(63.16%、93.33%、90.91%;47.37%、63.33%、63.64%)。交界性卵巢肿瘤中SDF-1和CXCR4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460);而卵巢癌原发灶中SDF-1和CXCR4表达呈正相关(P<0.05);SDF-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有无腹水有一定相关性(P<0.05),CXCR4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患者有无腹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DF-1/CXCR4的表达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I1/CD82、E-Cadherin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及6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而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在宫颈鳞癌中的共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KAI1/CD82可能与膜蛋白E-Cadherin相互作用抑制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E-Cadherin基因、肿瘤自身的特性以及多种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鳞癌的转移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