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目前凸轮测量中的测点间距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了传统的测点布局的不合理性。提出应按凸轮公差要求进行凸轮测点布局,并推导出了凸轮测点间距(角度间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正(上接2017年第6期)8凸轮测量测点布局的瓶颈及对策发动机凸轮升程是转角的非线性函数。对封闭的发动机凸轮轮廓型线,本应实现连续性测量,但是,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条件的限制,目前只能以间隔采集测点的方式进行测量,这就提出了凸轮测点应如何进行优化布局的方法问题。凸轮间隔采集测点测量时,测头所拾取的信息不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面测头有利于凸轮型面的加工和凸轮升程的测量,但这就涉及到测量时的测头替换问题,也就是说,在加工和测量工艺条件有限、或某种特殊场合无法采用符合设计要求型式和形状的测头时,允许用测头替换方法采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测头进行凸轮测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些发动机凸轮测量选择测量基准和确定测量位置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国家标准GB/T 1182—2008的通则要求,从发动机凸轮升程和转角是非线性函数关系入手,论述了凸轮基准选择原则和确定凸轮测量位置(起始转角)的方法,以及对凸轮测量中的测头替(转)换,测点布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逆序测量时,应选用与凸轮机构从动件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测头对实物凸轮进行测量,本文逆序测量求解实物凸轮检测起始转角的方法,比仅用"转折点"求解其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实际测量时,为了简化升程变化率、加速度计算,应把实物凸轮转角设定为整数度值。  相似文献   

6.
在通用光学测量仪上用影像法模拟直动对心式(或偏置式)滚柱测头、刀口测头和平面测头来测量摩托车发动机凸轮,经误差分析和测量实践表明,该方法测量简便、快速、准确度高,能满足没有专用凸轮测量仪的非专业生产企业对摩托车发动机凸轮精密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凸轮的测量,主要是为评定凸轮轴上各凸轮的几何精度和装机后的动力特性提供依据的,所以应按设计要求选择与凸轮机构从动件相同型式和形状的测头,并按设计升程表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通用光学测量仪器("万工显"、"大工显"、投影仪)上,采用影像法模拟接触法的直动对心式(或偏置式)滚柱测头、刀口测头、平面测头,测量发动机凸轮的方法。误差分析和测量实践表明,本文方法测量简便、快速、准确度高。满足了没有专用凸轮测量仪的非专业生产厂家发动机凸轮精密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发动机凸轮型线的测量属于形位公差的测量范畴,应按形位测量要求确定(选择)测量基准。参照GB/T 1182—1996标准要求,凸轮型线形状公差带取决于被测凸轮的理想几何形状和设计要求,并以此来评定凸轮形线的形状误差。测量时,理想凸轮的位置应按"最小条件"原则确定,即两同心理想凸轮包容实际凸轮,且两同心理想凸轮间的距离为最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风扇不同测距、不同转速56个测点的噪声测量,分析背景噪声对声功率测量的影响,采用统计方法计算测量球面声压级的平均值,寻找与测量球面平均声压级相同的法平面,比较不同旋转方向的风扇噪声,建立了测点布置不确定度、试验室环境修正与声功率级不确定度的关系式。研究表明:45°法平面的1-2-3-4测点可以替代球面平均声压级且符合工程法要求;风扇正转噪声比反转噪声高,试验安装时应注意旋转方向;在消声室测量风扇声功率时,决定声功率级不确定度的关键因素是有限测点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wo different longitudinal control policie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vehicles. One is based on maintaining a constant spacing between the vehicles while the other is based upon maintaining a constant headway (or time) between successive vehicles. To avoid collisions in the platoon, controllers have to be designed to ensure string stability, i.e the spacing errors should not get amplified as they propagate upstream from vehicle to vehicle. A measure of string stability is introduced and a systematic method of designing constant spacing controllers which guarantee string stability is presented. The constant headway policy does not require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to assure string stablity. Also, since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is not required it can be used in systems with mixed automated-nonautomated vehicles, e.g for AICC (Autonomous 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 It is shown in this paper that for all the autonomous headway control laws, the desired control torques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headway time.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提出了一种安全车辆间距测量方案.该系统根据目标车辆在左右摄像头所获得的立体图像对应的不同坐标,计算出目标车辆到摄像头的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距方案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能满足智能交通中车辆安全距离测量的实际需要,是一种有效的前方车距测量方案.本文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对车辆前方其他目标物的距离测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公路照明质量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根据公路照明条件下的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与路面显示能力的关系,得出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照明技术指标及质量评价要求。根据公路照明的特点和驾驶行为学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公路照明测量对亮度测量仪器的特殊要求、公路照明测量范围限制和亮度测量点位及亮度观察点的选择方法与设置要求。将亮度测量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分别得出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总结了公路照明测量技术对公路照明设计、公路照明工程以及公路照明设施养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红升  宋伟浩 《隧道建设》2022,42(5):841-846
为解决当前手段不能实现管环端面平整偏差自动测量的问题,及时为人工补偿平整偏差提供数据依据,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设计自动测量方案并对测试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分析盾构施工特点,确定可在盾构坐标系内表征测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推进油缸行程的管环平整偏差数学模型,证明基点与测量点间距与安装角度关系可由三角函数描述,且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计算平整偏差。设计基于油缸行程传感器的评估算法、测量方案,实际测试的数据表明,和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该系统能以较高精度自动监测管环平整偏差,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钟科  朱荣福  韩秀坤 《汽车工程》2007,29(3):208-211
结合国标中对瞬态排放测试系统的具体要求,构成以VMAS系统为基础的简易瞬态测试系统。提出系统软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并通过试验总结影响排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铁路桥梁横向振动加速度测试与分析中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速度测试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保证数据采集不混叠,采样频率的设置必须能够满足幅值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仪器的选型、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数字滤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道路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传统的平整度测量方法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道路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的需求。移动测量系统能够快速动态获取高精度道路点云数据,能详细再现道路的细节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车载点云的精度特点以及国际平整度IRI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应用车载激光点云进行路面平整度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车载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沿轮迹带方向提取路面点;然后采用等间距邻域均值采点的方式获取路面高程值;最后使用路面高程值进行IRI计算并与高精度水准数据计算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能够用于路面平整度的快速检测。为道路三维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依托黄土地区某新建铁路填方路基与黄土峁间需设置变电所的基础工程,结合场地空间狭窄条件和黄土湿陷性特征,采用排桩挡墙收坡及旋喷桩加固墙前地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并通过桩顶位移和地基承载力测试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经历快速增长和保持稳定两个阶段,且墙前土开挖越深,桩顶水平位移越大;3个测点的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分别为19.7、20.8、20.2 mm,均小于控制值;墙前地基采用旋喷桩加固,呈正方形布置,直径0.6 m,间距1.2 m,桩深10.0 m,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戴海燕  王玉兴 《汽车工程》2020,42(5):665-671,687
为研究电池组的排列与布置方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中以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体电池的电化学热力学耦合模型。利用模型仿真和实验测量获得了不同放电倍率时的电池表面温度随放电容量的变化关系,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基本吻合,模型准确。基于单体耦合模型,分析了6×5动力电池模组的不同排列与布置方式下的热特性。结果表明:间距太小或太大均会使平均温度增加,本案例电池间距24 mm时平均温度最低;间距越大,温差越小,温度分布均匀性越好;间距一定,交叉排列散热效果优于对齐排列,且空间利用率更高。电池的排列和间距对电池散热有重要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