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岱岩 《驾驶园》2010,(2):44-45
一起轻微事故之后,司机花了5780元钱,才把事故车从停车场“捞出”,”捞车”花的钱.有3000元直接塞给了一位交警,司机说:”我这是被迫行贿,否则.扣在里边的车根本拿不出来.修车和保险索赔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1100km,这是杨先生的新明锐从4月20日提车到现在的全部里程。“我开这辆车最远跑过大兴黄村,磨合期内最快没超过80km/h。”面对这一串婴儿学步级的数字,我暗暗推测,杨先生对斯柯达的了解,未必有我这个非车主多。所以谈话还是从杨先生的生活开始。  相似文献   

3.
我在停车场停车时,时常会遇见一些具有倒车恐惧症的新人在倒车时弄得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却很难将车停进车位,有的人干脆就请人代停,而由于倒车引起的车辆小蹭小撞的事故也频繁的增多。每个驾驶员在驾车出行时,几乎都会遇到倒车的情况。在学驾校学车的时候所练的“侧方移位”,这让每个学员都觉得前进容易倒车难。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后视镜的盲区、角度估计不准、反向操纵、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家厂家尤其是合资厂纷纷向中国市场推出引进车型的节奏越来越快,就象注了吗啡。因为厂家有惯性思维,如我不拿新产品吸引顾客,别的厂家拿着新产品就会把顾客“忽悠”过去。各家都想“计算”别家或不想被别家“计算”,于是大家索性一起往锅里下饺子。近年来,有时一年能冒出六十多款全新车或改进车,市场境遇却千姿百态。说明新车未必是救市的稻草.必定有许多更复杂的原因搀杂其间。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在一些大企业的停车场上看到英语称为“hybrid”的油电混合车越来越多。日本有好几个车厂都出这类车,所见最多的是丰田公司的“普锐斯”,原名是Toyota Prius,这款车和本田公司的CMC油电混合车型一样,是销售比较好的同类车型。  相似文献   

6.
张所刚 《汽车杂志》2007,(4):210-210
我是好“色”之人,小贵族外形漂亮,内饰也是那么时尚,讨人喜欢。“六个第一”是吸引人的绝妙之处!如此之车,若我之人,岂能“坐怀不乱”?  相似文献   

7.
雷斯特是一款在看到第一眼时就能把你镇住的车,尽管我是在昏暗的地下国库得到对它的最初印象。说实话,在试驾雷斯特Ⅱ之前,我对双龙这个汽车品牌还并不十分了解,脑海中的印象可能也仅限于这是一个韩国品牌,大概知道有些什么车型而已。但还没有将车开出停车场,雷斯特Ⅱ的独特魅力就勾起了我对双龙品牌的无限兴趣。  相似文献   

8.
于堇 《驾驶园》2009,(12):100-101
“也许冥冥之中我与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开就是24年。” 提到徐兴学的名号.在襄樊市樊城区中清路临时货车停车场的司机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徐兴学可不是一名简单的货车司机,他如今已经在货运市场滚打摸爬了13年,可以说是这行里的“大哥大”了。  相似文献   

9.
入行汽车维修业36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多人问我:“我的车该用什么机油”?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杨浩 《当代汽车》2007,(11):92-93
我的爱车到今天,已经行驶1500km了,对它我一直都是细心呵护,关爱有加啊。可这次长假出游,却花钱买了一个教训,10月3日上午,阳光明媚,便开车和家人去爬山郊游。到了山脚,就把车停在了路边。人还不少,停了一长串的车。从上山一直到下山。一家人可开心了,有说有笑的。准备回家上车的时候却傻眼了,左侧倒车镜破了,碎玻璃酒了一地,那个心疼啊。仔细的观察受掼的地方,还好,就倒车镜损坏了,其他地方完好。是谁这么缺德啊?没办法,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案吧,这荒郊野外的,又不是停车场,没人看守。当时心里想.还好买车的时候买的“全险”,要不可就亏大了。不过在打完电话后,我一片茫然。保险公司很明确地答复我:“对不起先生,你的这个事故不在我们理赔的范围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如小车未必省油一样,油价高企未必会让小车大卖。雪佛兰乐聘对此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乐聘车小鬼大,从车主反应来看,油耗(特别是城市工况)基本可以向高一级别的车看齐。所以通用刻意推出“绿色”的1.2升乐聘,以高密度广告低油耗概念试图打动随油价驿动的那些中国心。但刚刚推出一个月的时间,这款车据说就有过万元的优惠,让人一面感叹定价没谱,一面感叹小型车在中国开拓市场之难。  相似文献   

12.
《汽车导购》2006,(9):14
非常感谢贵刊在我购车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本人对最终选择的车型也很满意,所以很快就到4S店里交了3000元订金,然后销售人员说可以在1个月内提车。虽然当时觉得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想象着即将开始的“车主生活”,想象着驾驶自己心仪爱车的畅快感觉,等待一段时间也就“忍了”。然而,我实在没有想到的是,订车之后1个半月过去了,4S店还是没有通知我去提车,给我说的原因是现在这车预定的人实在太多,厂家生产不出来,还要等一段时问。当时,我想可能这车真的挺“火”,再等等也无妨,没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在乎这几天了。可是又过了1个月之后,还是没有等到任何可以提车的消息,当我再次找到商家的时候,回答是我订的“舒适型”实在太抢手,如果现在改成更贵的“豪华型”,就可以立即提车了。由于经济压力,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车型,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提到车,已经3个多月了。我想问问编辑同志,市场上真的有这么紧俏的车么?实在搞不清楚其中是怎么回事,您能不能帮忙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3.
小的时候,我曾向往一辆三轮童车,骑上它,就可以“飞”起来。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最早对车的理解。读大学时。哪个同学能够骑上摩托车在校园里兜风。就会让人垂涎欲滴。生活的潮流像流星一样总在不经意间划过,当童话般的少年不见了踪影,当激荡的青春远去的时候,我的眼前呈现的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这景象早已成为都市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说铂锐“聪明”,其实是说这款车设计者的设计或者是市场宣传的高明。高明之处有三:一、颠覆美系车“油耗子”的传统印象;二、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的安全配置;三、紧扣时宜的环保内饰。当然,能做到这三点,就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5.
《汽车知识》2008,(11):90-91
说起我和我的银菠萝的关系,那得追溯到一年多前。那个时候年我的驾照刚刚出来,学过驾照的人都有感受:没有车开的日子是多么难受。幸好我的老丈人有一台普桑,时不时编点理由蹭车开,但是终归不是自己的车,感觉不大好。考虑到家里的“小领导”一年后要上幼儿园。以后接送一家三口挤在一辆电动车上终归不大雅观啊。与“大领导”一合计,买车。  相似文献   

16.
车友会     
今天星期一,理所当然地下停车场停满了,于是我的车只能停在立体车库,可没想到我中午取车时届然上演了惊魂一幕。我的车停在3楼,第34号车位。管理车库的师傅看我要取车,在操作面板上按了一通,我就站在原地等待我心爱的车车从3楼下来。  相似文献   

17.
对于车,有些人是以代步工具的眼光来看待,说到底只是一件工业品,有缺点就骂,不好看就换;而另外有些人,则把车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呵护,生怕它有任何小刮小碰,一旦它“感冒发烧”,就要用最好的药给它医治,杨先生更偏向后者。很难说这两种迥异的态度孰是孰非,但隐约感觉到的是前者略显浮夸,后者沉着稳重。  相似文献   

18.
张学伟 《时代汽车》2009,(5):120-120
有亲朋造访,个个说有自家“车在外面”。汽车文明真的到来了!即使是作者本人还以浑身无处不响只有车铃不响的自行车为坐骑,但这也或许是在刻意珍存传统文人雅士“骑驴过小桥”的飘逸,未必是囊中没有买车钱。  相似文献   

19.
《车时代》2007,(8):64-67
试过一汽大发的森雅1.5L CL,我觉得用一“朴实无华”来概括它是很恰当的,因为这的确是一款很实在的车,没有奢华和虚荣的车。这款车没有让人眼睛发亮的所谓“超炫”的外形,就像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夏利轿车一样,实用而且含蓄。由此可见,以设计生产小型轿车见长的大发汽车公司对小型轿车的内涵有着十分精准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1年“五·一”租车去了一趟内蒙古草原,立即又把我的开车瘾勾了起来,下决心要攒钱买一辆像样的车,怎么地也不能次于单位大李的那辆高尔夫。刚好手里有一笔钱.我是有多少钱用多少钱的人.所以马上打起买车的念头。我虽然买过很多次车.但是一开始也像很多人一样.摇摆不定。原来的打算是买一部实惠的车吧.反正车是一个交通工具,又不是没玩过车.实惠好用就好.所以预算是100000元以内。不过很快就跟很多人一样.每看一次车就把目标升级一次。车这东西.真是要命。不过人就是这样.看车越多.要求就越高。当时正逢宝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