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林维猛 《集装箱化》2017,28(5):12-16
正2017年5月10―12日,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内贸箱发展委员会三届五次全委会在南宁召开,会议主题是"发展港口多式联运、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多式联运涉及江河海与铁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是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介绍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概况,并针对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婕 《集装箱化》2009,20(5):10-11
0引言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极快。近年来,我国内贸集装箱运量持续增长,在内河运输方面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长江干线为主轴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相对于铁路运输而言,水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在于长距离运价,而公路运输的发展则起到完善水路集装箱运输物流网络的作用。随着国内贸易的稳健发展、国内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内贸货物集装箱化的推进,长江干线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美国集装箱运输起步的时间大致相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集装箱运输已经进入到综合物流时期,而中国却仍很落后。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进步,而是两国运输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差异。因此,要认识制度创新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的思路,以制度创新的方式促进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充分发挥了集装箱运输优势,集高效、便捷等特点于一体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是最为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我国大部分码头都进入了自动化的升级优化,集装箱多式联运对全自动化码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系统则是对多式联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本文主要研究了EDI信息系统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及发展,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港口集装箱运输和铁路集装箱运输在我国集装箱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铁路集装箱迅速发展和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发展港铁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内沿海、沿江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为发展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内有关航运单位把握时机,在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中采用国际标准箱,开辟全集装箱班轮航线.经过数年的发展,形成了北起大连,南至海口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大通道和以上海为中心沟通沿海和长江的"T"型运输网络,构成了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新风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铁水无缝对接助推集装箱多式联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铁 《中国水运》2007,(7):62-62
铁路集装箱运输是现代化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方向,是实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加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设想。铁道部于2003年底在原集装箱中心的基础上成立  相似文献   

8.
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内贸水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概况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国内市场 ,起步比较晚 ,但发展很快 ,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超高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国主要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到集装箱总吞吐量的10 %左右 ,国内沿海货运集装箱化率也由1998年的4.2 % ,上升到10 %。经营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已有11家 ,投入船舶从1999年的40多艘增加到目前的70多艘、40多万载重吨 ,总箱位5万TEU左右。各公司共开辟沿海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30多条 ,每月航班多达580班。1.1内贸水路集装箱市场发展沿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有2t、5t和10t的…  相似文献   

9.
刘国强 《集装箱化》1998,(12):19-19,22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早已存在,但一直发展缓慢,只是近30年来集装箱运输大发展后.多式联运在世界范围内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方式.集装箱运输应发展为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而多式联运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高级形式。当今世界,国际集装箱运输已进入多式联运时代。  相似文献   

10.
吕长青 《集装箱化》1998,(1):8-11,30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贯彻交通部、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加强多式联运市场的规范管理,促使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向高级的形式——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下面就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情况、制定《规则》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如何贯彻实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第二章先进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在我国蓬勃发展 第一节我国开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 1.集装箱工业性试验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工试"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建立以上海港为枢纽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示范线,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正规化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为配合北京2005中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研讨会的召开,以实际行动贯彻研讨会“分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经验、探讨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策略”宗旨,我刊把这一期辑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专刊”,共发表11篇专文。  相似文献   

13.
程言  陈义 《中国水运》2006,4(5):151-152
国际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及服务质量优的特点.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及其特点,介绍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任杰  张颖  李勤真 《集装箱化》2015,26(10):10-13
<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刺激对外贸易迅猛增长,推动物流行业创新和转型,逐渐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门类齐全的现代集装箱运输管理体系。[1]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突飞猛进,促使物流企业改进运营管理模式,力求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取得更大收益。吸取和借鉴现代集装箱物流前沿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对推进以军用集装箱运输为核心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集装箱物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现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推动了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显著增长.今天,沿海南北运输中内贸集装箱发展已是如火如荼,长江、珠江等内河水系的集装箱运输也正方兴未艾,虽然仍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内贸集装箱未能与外贸集装箱运量平分秋色,一较高下,但在沿海、内河各大小港口,无不纷纷把"内外贸两手抓,力克长短腿现象"作为近期乃至远期规划来抓,可以预期,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梅叶 《集装箱化》2015,26(5):4-8
<正>起步较晚、速度缓慢、态势平稳是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基本特点。当前,金融危机深化,经济和贸易复苏缓慢,航运市场深度调整,船舶大型化、市场联盟化趋势加快,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步履蹒跚。[1]与此同时,我国内贸市场需求旺盛,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在"保增长、扩内需"的总体思路主导下逆势上扬、持续增长。本文在分析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发展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8247.42万元,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内贸集装箱物流的民营企业,以福建泉州为中心业务辐射全国20个省市,覆盖国内109个大中港口,通过"航运为主、多式联运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为煤矿、粮食、钢材、水产、果蔬、化工、家电、汽车等领域客户带来专业化、定制化的内贸物流服务。截至2016年5月,公司拥有员工总数600余名,运营现代化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71艘,载重吨近102万,投入运营各类集装箱12万TEU,年货物吞吐量645万TEU,全国合作车队  相似文献   

18.
俞来宝 《水运管理》1998,(12):16-18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九五”和21世纪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集装箱运输需求。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已从传统单程运输向多式联运发展。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运输领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起始于2009年,虽然与国内其他海铁联运港口相比起步较晚,但在长三角港口群中,海铁联运设施条件优势明显,海铁联运箱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以其运能充沛、高效便捷、节能环保、集约经济等优势成为国际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2018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我国占据七席。随着我国集装箱运输规模的逐步成熟,产业经济逐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与外贸集装箱运输相比,其发展还相对滞后,整个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尚未能很好地体现出集装箱运输的优势一、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现状1.主要沿海内贸港口格局目前,我国从事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沿海港口大致分布在3个区域:环渤海港口群(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