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J.  Stehlig  R.  Dingelstadt  R.  Muller  J.  Taylor  范明强 《国外内燃机》2014,(4):48-52
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增压压力会造成增压空气温度升高,这不仅会提高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模块的热负荷,而且,增压空气温度高对燃烧也有不利影响,不仅会使燃油耗升高,还会恶化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和加速响应性能。Mahle公司和Behr公司开发了一种整体级联式增压空气冷却器,大力推动了整体式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增压延迟,而机械增压发动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了满足日本新长期排放法规,在1台柴油机上安装了机械增压器,由此改善了柴油机瞬态工况和低速扭矩工况的增压特性。在瞬态工况应用更高的废气再循环率,降低了排放。介绍了柴油机使用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机车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诊断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压系统的状态直接影响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对增压系统的状态及时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是保证其在良好状态下工作的有效措施。为此,研制了增压系统故障断仪。本文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组成和特点。根据机车柴油机的结构和特点,该仪器选择进气管中空气的压力和温度作为特征参数,不但能准确反映增压系统的状态,而且检测方便,利用模糊理论对增压系统的状态进行诊断,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运用表明,该仪器可实现对增压系统的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是实现增压系统状态修理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4.
NOx和CO2的减排要求是促进未来内燃机发展的主要因素。NOx排放可通过使用Miller循环冷却燃烧过程来有效地降低。但是高度Miller循环(进气门提前关闭)需要高增压压力。对此,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采用二级增压系统,可使增压压力达到10bar。采用二级增压还可提高发动机效率以及降低CO2排放。发动机效率的提高是采用高效二级增压系统以及通过Miller循环使发动机压缩和膨胀冲程之间实现更佳的比例划分的结果。因此,Miller循环与二级增压系统相结合能使NOx和CO2排放都得到有效降低。为查明进气门关闭(IVC)提前与二级增压系统相结合所蕴含的潜力,采用一维模拟软件进行了研究。为寻求各种负荷下的最佳IVC,还利用可变的IVC系统进行了研究。在Wartsila20型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级增压系统样机、极端提前的Miller定时以及短的扫气期的试验。将这些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以及与前期试验(一级增压,压比最高达6.2bar,中度Miller定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还介绍了样机的结构以及目前的发动机为适应增压度的提高以及为增设辅助设施而需要作出的修改。模拟结果以及作出的假定通过试验得到验证。以下几点是在Wartsila...  相似文献   

5.
针对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在循环喷油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增压系统总压比在调节能力的转速范围内基本维持不变;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等效涡轮当量喷嘴面积来控制总压比;每一个速度工况点对应一个涡轮调节阀的最佳开度来实现目标增压比,而且最佳开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09阀增压部的结构原理,对紧急增压时间和紧急后单缓的矛盾根源进行了分析,对阀体增压部作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对装有各种增压系统 (如具有可调导向轮的增压系统、双级式增压系统、具有动力涡轮的增压系统等 )的柴油机的工作进行长期研究的结果。介绍了内燃机车用 12ЧН2 6 /2 6型柴油机采用根据试验结果选定的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8.
DK-1型电空制动机存在紧急制动后小闸单缓不到零的惯性质量问题.本文就其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关闭原有109阀的增压阀,在紧急阀下部加增压阀和限压阀或单独设计-增压跟压阀的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秋季以来,汽车行业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同时,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数量也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近年来备受关注。但不管怎样,对于提高功率及降低燃油耗的目标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仍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动力装置。因此,柴油机和汽油机都在持续不断地研发各自的涡轮增压新技术,例如可变截面涡轮增压,以及扩大工作范围的压气机等。基于大量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简要介绍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车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解决消防水箱压力不足常用的2种增压设施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2种增压设施的计算内容与计算方法,对2种增压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设计中选用增压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二级增压技术减少柴油机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rtsila公司和ABB TurboSystems公司正在合作开发大型柴油机二级增压技术。Wartsila公司声称,先进的发动机技术,配上二级增压,可以为降低燃油消耗和发动机排放提供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并结合场地状况,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和比选,选择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作为地基处理方案。探讨增压防堵真空预压方法和常规真空预压方法、直排式真空预压方法的区别,介绍增压防堵真空预压设计与质量验收要求,并明确设计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详细论述增压防堵真空预压的监测和检测内容,以及试验段情况。通过试验段的对比试验,验证了采用增压防堵真空预压作为吹填土地基处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Opel公司采用两级增压空气冷却的2.0L双涡轮增压柴油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el公司运用两级增压空气冷却和压电喷油技术开发了2.0L双涡轮增压柴油机。采用闭环燃烧调节技术,降低了排放和燃油耗,并首次将上述技术措施与两级增压空气冷却相结合,进而获得了最大的功率和扭矩值,并进一步改善了加速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试验段的对比试验,探讨增压防堵真空预压和常规真空预压、直排式真空预压的区别,研究了增压防堵真空预压和直排式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增压防堵真空预压采用手型接头将PDPS整体式排水板和钢丝软管相连作为水平排水系统,替代常规真空预压的中粗砂垫层,提高了排水板内真空强度和真空作用能效,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且更符合环保的要求;增压防堵真空预压较直排式真空预压在初期沉降速率更快,相同工期内沉降更大,地基加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同时降低燃油耗和排放为目的的两级增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重型柴油机的实际燃油耗和排放,对采用不同低压涡轮流量和进气控制策略的2种两级增压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增压系统可在发动机宽广转速及负荷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如再结合较高的压缩比,就能在改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排放性能的同时,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6.
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站场软基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宇鹏  余江  刘辉  李治 《铁道学报》2011,33(5):97-103
常规真空预压由于工期长、长期排水效果差,常常无法满足站场路基设计施工要求;为克服上述缺点,在某站场地基处理过程中引入增压式真空预压。为验证增压式真空预压的适宜性,在现场设置4个不同设计方案的试验断面,分别进行表层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可提高预压期沉降量,缩短固结时间;但增长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压管埋设深度以下2 m左右的位置,其沉降量约占总沉降的70%;增压处理后能有效降低真空预压区地下水位,加速软基固结。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可变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机车柴油机发展的影响,指出采用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负荷性能及对提高机车柴油机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在280系列机车柴油机上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二级增压降低Wartsila四冲程中速柴油机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x和CO2的减排要求是促进未来内燃机发展的主要因素。NOx排放可通过使用Miller循环冷却燃烧过程来有效地降低。但是高度Miller循环(进气门提前关闭)需要高增压压力。对此,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采用二级增压系统,可使增压压力达到10bar。采用二级增压还可提高发动机效率以及降低CO2排放。发动机效率的提高是采用高效二级增压系统以及通过Miller循环使发动机压缩和膨胀冲程之间实现更佳的比例划分的结果。因此,Miller循环与二级增压系统相结合能使NOx和CO2排放都得到有效降低。为查明进气门关闭(IVC)提前与二级增压系统相结合所蕴含的潜力,采用一维模拟软件进行了研究。为寻求各种负荷下的最佳IVC,还利用可变的IVC系统进行了研究。在Wartsila 20型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级增压系统样机、极端提前的Miller定时以及短的扫气期的试验。将这些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以及与前期试验(一级增压,压比最高达6.2bar,中度Miller定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还介绍了样机的结构以及目前的发动机为适应增压度的提高以及为增设辅助设施而需要作出的修改。模拟结果以及作出的假定通过试验得到验证。以下几点是在Wartsila 20型机上通过二级增压技术结合IVC提前技术所得到的结果:①极端提前的Miller定时使NOx排放减少达50%;②燃油消耗率的改进潜力得到证实;③由于高空/燃比使高负荷区热负荷得到改善,但由于进气流量受到限制,使部分负荷性能较差;④负荷承受能力及烟排放性能变差。但可采取可变的进气门关闭(VIC)系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铁路隧道壁龛式射流增压及其通风系统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孟理 《铁道学报》1997,19(5):103-109
壁龛射流的增压是隧道壁龛式射流通风应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根据壁龛射流的边界条件,进行射流与通风气流之间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分析,建立了壁龛射流的增压关系式。该式包括了射流通风的基本要素,壁龛的主要作用条件和影响系数。同时按照壁龛射流增压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增压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隧道壁龛式射流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昆线增压变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采取加装在线滤油设备、改变主变差动保护回路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绝缘油碳化严重、增压变喷油、主变差动保护误动等技术难题,提高了增压变的运行稳定性,提高了南昆线的运输效率,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