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宏权 《交通科技》2003,(Z1):43-44
从控制交通环境出发,对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环境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发展现状,分别从船舶系统事故与安全研究、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以及交通安全预警研究等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建设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上的不足;提出未来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预警方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确保港口水域水上交通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分析港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状况.指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探讨了港口水域水上通航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结合长江海事信息化现状及安全监管需求,通过研究和分析当前船舶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数据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构建船舶协同监管的信息化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5.
王潮 《交通科技》2000,(2):52-55
港监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水上安全监督与防止船舶污染.与国际海事组织(IMO)"使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宗旨相一致.而在履行安全监督和环境保护的职责中,又主要依靠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执法,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从而达到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水域环境的目的.为此,就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建设在长江航运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已有的6大类共计18个指标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不足.在分析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通过对海事部门、航运部门及一线船员的调查,提出4大类、10亚类共计36个指标的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通过与已有的预警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显示,构建的实时预警指标体系更系统、全面,数量更大,在数据获取上更科学,在动态性和实时性方面有较大突破,更能有效地实现事前监控、及时预控的预警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长江水上交通环境的控制方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哲  李勇 《交通科技》2000,(6):57-58
长江水上交通环境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船舶航行安全,降低船舶安全事故率。文中分析了现行长江上交通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海事安全监管应用为背景,结合 GIS 和移动通信技术,提出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实现面向多用户、多应用的水上安全动态监控及预警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吴乃平 《交通科技》2000,(2):47-48,51
<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结合长江航道特点及船舶构成成份的现状,依据1991年<内规>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刘亮  张培林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4):116-118,121
预警管理运行机制由预警模型、运行模式和绩效评价等构成,是预警管理的研究重点。针对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现状,提出了基于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的综合预警模式。通过整合多信息来源的安全预警信息采集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提出了预警信息整合平台的系统框架。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基于上级评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绩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航运、港口单位,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机构、航道管理机构、引航机构、研究机构等的调研,并对有关专家、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咨询和问卷调查经分析,提出了航运业对长江干线航道信息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2.
1 长江港务监督管理职能 长江港务监督是交通部设置在长江主管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的行政管理机关,对内代表政府统一行使长江干线港监管理职权,对外代表国家行使对外国籍船舶的涉外监督管理权 .管辖通航水域范围上自重庆江津力层岩,下至江苏太仓浏河口全长2 461 km的通航水域及沿港站、支流河口部分水域(2000年长江港监实行体制改革:长江马鞍山以下成立江苏海事局;长江马鞍山以上成立长江海事局,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  相似文献   

13.
分析长江流域洪水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江水域近年来水上事故的统计,阐述洪水对航运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6 300km,可通航水域达3 600 km,长江航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80%.长江航运极大地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目前长江航运面临不少难题,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交通事故不断,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秩序还比较混乱,交通时有不畅;长江正在成为垃圾箱,大小油污事故经常发生,危险化学品污染长江的隐患正在悄悄增加.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加强船舶动态、静态监督管理是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三峡坝区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压力不断增大.在分析三峡坝区现有海事监管模式的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对多功能航标的功能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基于多功能航标提出了1种新的三峡坝区海事监管模式,即将航道信息实时地传输给过往船舶、海事监管部门及航道部门,以保证航道安全和海事监管效率,并推进坝区航道监管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长江水上搜救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对策,旨在完善水上搜救体系,发挥水上搜救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上交通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20座跨航道桥梁施工的水上交通组织实例,重点阐述了该工程采取的具体交通组织措施,包括引入第三方警戒单位、设置临时停泊区、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部署水上交通的总体方案、设置水上通航安全警戒标志、编制安全应急预案等。这些措施为大芦线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为今后内河航道多桥梁施工的水上交通组织提供借鉴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1 2000年交通安全工作回顾 2000年前5个月,通过抓春运安全和开展一系列专题安全活动,全省交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进入6月以来,我省连续发生南充“6.13”和泸州合江“6.22”特大沉船事故,共死亡、失踪149人。其中合江“6.22”特大沉船事故是我省近十几年来最大的一次水上交通事故,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内外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令人震惊和痛心。面对急剧恶化的严峻形势,厅党组认真分析,动员全省交通部门干部职工变压力为动力,下最大决心,举一反三,采取非常措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使交通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减小水上施工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水上施工的特点及需求,研究了基于A IS的通州沙深水航道施工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 A IS为基础,构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同时还研究了A IS接收机端通信技术、服务器端通信技术、天气潮汐数据表设计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水上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1 万县段水上安全现状 近年来,长江上游万县段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原交通部刘松金副部长在4年前曾指出:"全国水上安全的重点在长江,长江的安全重点在川江,川江安全的重点在万县段.”随后在交通部、长航局、长江港监局及当地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长江和地方港监通力合作,大力整顿辖区航行秩序,1998 、1999年辖区水上交通事故曾一度下降,然而在2000年,该段水上安全形势再度恶化,水上交通事故频发.据统计,2000年,长江万县段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37件,沉船34艘,死亡失踪111人,事故件数占全国水上交通事故的1/16,而沉船艘数、死亡失踪人数就分别达1/7、 1/5,上述数据再次验证了全国水上安全的重点--万县段,面对严峻的水上安全局面 ,各界人士见仁见智,各有说法. 作为主管长江上游干线389.5 km的万县长江港监局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迎难而上,全体职工在对外管理中,紧紧围绕安全管理这一中心,扎实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从年初的"战枯水、保春运”,3月的"大宣传、大检查、大整顿”,5月的"反三违月”,6月10日至9月 10日"苦战3个月,扭转辖区安全形势严峻局面”,9月15日至12月25日"再战100天,竭力稳定辖区安全形势”等多项活动,事故上升势头虽暂时得到遏制,但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长江海事局及时派出了以业务副局长为组长,各业务处长为组员的调研组赶赴长江上游进行为期10余天的调查研究,查明事故多发的原因为:(1) 船舶建造失管,船舶检验失范,船舶失修失养, 是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2) 船员整体素质下降,操作技术水平较低;(3) 通航环境恶劣; (4) 港监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交通通信手段缺乏.调研组还从宏观方面作了深层次原因分析:(1)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给农用船提供了生存的畸形空间;(2) 宏观管理失控,运力大于运量,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动摇了安全管理基础;(3) 两监体制并存,造成管理疏漏;(4) 安全管理法规不健全.上述问题已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