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路管理局承担、中交一公院、长安大学参加的《牧区道路技术标准及路基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课题,分三个专题分工进行研究,即有关技术标准;路基合理断面和路面典型结构;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冻土路基热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合理的假设建立冻土路基温度场的理论模型,利用差分法程度对冻土路基的热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着重利用风火山断面和五道梁断面的实际冻土条件和自然气候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青藏公路不同历史睡基高度和路面性状发生变化导致的冻土路基上限的历史变化过程,研究了不同路基调高度和不同冻土温度的冻土上限情况,分析了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保护冻土的热学作用,同时预测新建公路路基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盐胀造成路面大面积纵向开裂的病害现状,提出盐渍土路基盐胀力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以S310线的病害为依托,模拟盐胀力的大小及其在路基中的传力特性。通过分析路基断面不同高度的水平应力分布规律,提出把公路路面的水平位移与盐胀力的比值作为盐渍土路基的水平盐胀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邴文山 《公路》1992,(10):28-30
一、前言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与《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中,关于路面抗冻厚度,主要是根据当地冻结深度查表确定。按当地冻结深度确定路面抗冻厚度,虽然比以往按公路自然区划确定抗冻厚度合理了一些,但由于路面结构及其组成材料的不同,路基断面形式及湿度状态的不同,在同一大地冻深的情况下,路基冻结深度是不相同的,所以土基对路面的冻胀作用也不相同。根据上述情况可以说明,按当地冻结深度确定路面抗冻厚度,不符合道路实际冻结情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介绍了港区道路路面排水的特点,从路表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三方面详细探讨了公路路面排水设施的布置形式,指出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并结合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基挖填情况等,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以及港区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软土路基沉降特点,为路面维护提供依据,对该路段桥头路基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路段软土路基沉降日趋好转,部分桥头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一般桥头路基沉降普遍大于涵洞桥头路基沉降;采用双曲线预测方法对桥头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部分监测断面剩余沉降仍然很大,这些路段是今后监测的重点,预测路基长期沉降量可为线路调坡加铺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动力响应作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分析静载对路基的影响以及路面结构材料对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少有研究考虑到路基土层,尤其是软土路基对行车荷载的动力响应.该文基于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特性原理,应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法,充分考虑地基土的弹塑性特性,针对车辆单次加载作用下路基的特性以及反复加载作用下路基结构的累积竖向变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比较速度和轴重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指出轴重对路基变形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雨山区路基渗流特性,在广州某山区高速公路的一般挖方路基、隧道口挖方路基及填方路基不同深度处埋设TDR水分传感器,监测降雨条件变化对路基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带来路基湿度的显著变化,强降雨季节增湿明显;不同断面形式路基的含水率受降雨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隧道口较近处、挖方路基碎落台、挖方路基硬路肩、隧道口较远处、填方路基硬路肩;良好的路面结构能有效阻隔雨水入侵路基内部。  相似文献   

9.
以省道S270线三江至南门大桥段改造工程为例,对省道的改扩建和路面改造进行方案设计。简要介绍了平纵横断面设计、路面改造设计(新建路面、旧路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等)、路基改造设计、排水改造设计、桥梁涵洞维修加固、交通工程、临时施工交通组织等。  相似文献   

10.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因受地形地物限制,将线路敷设在陡坡上的情形较为常见。介绍陡坡上路基的典型断面形式,深入探讨分台式路基的设计方法和设置条件,通过与其他断面形式的对比,指出分台式路基在山区高速公路陡坡上应用的独特优势。结合大量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分台式路基在陡坡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分台式路基在今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磊 《中外公路》2003,23(4):53-54
围绕路面设计中与路基强度、稳定性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土基强度指标的检测在路面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对路基强度的影响;用压实度和压实功的概念解释土基沉降的原因,据此提出挖方路基回填最小值应增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软土路基监测程序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指出软土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的监测不仅可以确定路基的预压时间和路面铺筑时机,还可以指导路基的填筑速度,并评价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冻土路基温度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冻土断面类型,不同路堤高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比较后证实有限元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计算方法是正确可靠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同冻土断面地区,水泥路面基底融深较沥青路面下基底融深浅,体现了较好的热稳定性;不管何种冻土断面及路面类型,随着所处环境气温的升高,路面基底年最大融深均有所增加,沥青路面基底融深对中低温冻土地区气温升高的响应迅速,水泥路面基底融深对高温冻土地区气温的升高响应迅速;对于中低温多年冻土段水泥路面的大致路堤临界高度为1.2 m,对于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段,路堤临界高度在1.6 m左右,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段,路堤临界高度在2.1 m左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路面断面的相关概念,详细介绍了中国公路路面断面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对有代表性的检测设备进行了简要评价.然后通过系统比较平整度和车辙检测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几种国内最新的路面平整度和车辙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国内断面测试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路基强度和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路面结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中,路面铺筑条件对路基沉降提出了要求。针对雄安新区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形式,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路基强度和路基不均沉降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基层层底受最大拉应力,路面表层受最大压应力,且均随着路基差异沉降的增加持续增大;当差异沉降范围内曲线过渡时,差异沉降率标准不具备普适性,在差异沉降率一定条件下,层底拉应力随着差异沉降范围的增加而逐渐减缓趋稳;路基路面接触模式对路面结构受力影响显著,当路基路面完全黏结接触时,路面结构底基层附加拉应力随路基模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路基路面完全光滑接触时,路面结构底基层附加拉应力不受路基模量的影响;路基路面完全黏结接触和路基路面完全光滑接触构建了路面结构受力分析的上、下限,根据现场路基模量、差异沉降范围和路面材料强度参数,提出可引起路面结构底基层层底拉裂的差异沉降率理论范围为0.29%~0.38%。该研究成果能够为提出满足高质量建设要求的路基强度标准和路基不均匀沉降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路基断面沉降监测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和测试原理,并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采用水平测斜仪监测路基全断面沉降更为有效,它具有不影响施工,不受气候影响、操作方便、精度高等优点,且数据处理简捷方便,结果直观。文中结合具体工程,重点介绍水平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测试过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并给出测试断面不同时期的沉降曲线和某一次测试的全断面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17.
路基路面是一整体,路基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开裂。为了分析路基不均匀变形引起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过程,应用ABAQUS来分析青藏公路路面结构对路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性,建立了路基不均匀变形引起路面结构破坏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路基变形量在3cm以内路面各结构层的弯拉应力在其容许范围内,道路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压实技术进行研究,从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意义、影响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因素和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技术要点3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让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对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推动压实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和车流量的增多,为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对道路工程进行拓宽改造十分必要。文中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平、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基、路面设计,病害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采基于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进行计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路面设计参数进行组合,系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路基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设计参数中,仅有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板拉应力与面层板厚度对路基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将路面厚度和路基回弹模量设计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重点。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可将交通荷载影响区加深至1.5m。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路基回弹模量和不同轴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疲劳寿命影响规律,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应该增加路面厚度和增强路基。考虑经济因素并结合以上分析,建议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宜取28—30cm,路基回弹模量宜介于40-80MP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