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瞬变电磁法对隧道含水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陆波  李天斌  段铮  赵晋乾  薛伟 《公路》2011,(5):214-218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对水体较为敏感的预报方法,为探索瞬变电磁法对探测隧道含水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规律,通过现场大量瞬变电磁法探测实例,总结其对涌水通道、含水溶洞、含水裂隙的反应规律,以及后方低阻体对探测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当探测前方存在含水通道时,视电阻率等值线会在其含水通道所在区域明显降低,且呈条带状分布,条带宽度与管道分...  相似文献   

2.
邢修举 《隧道建设》2019,39(2):287-293
针对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开挖时现有地质预报技术对岩溶突水较难做出准确预测的问题,设计出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依据岩溶发育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25 m和50 m处不同体积富水溶洞进行模拟,研究掌子面前方不同距离和规模的低阻异常体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在张吉怀铁路古丈隧道岩溶发育段进行探测验证,结果表明: 1)溶洞模型在二维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上25 m和50 m处形成闭合、视电阻值小于60 Ω·m的低阻区,低阻区与设计的模拟体的位置和范围一致; 2)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三维显示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采用该技术能够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17~30 m、隧道两侧20 m到隧道中轴线的充泥含水溶洞。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的瞬变电磁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隧道中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时,二次感应场还受到掌子面后方围岩的影响,使得隧道全空间瞬变电磁场正、反演比大地半空间更困难。论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在隧道中进行瞬变电磁超前地质预报时瞬变电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物理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了利用该法在隧道中进行瞬变电磁超前地质预报正演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能定性描述围岩的软弱特性,提出瞬变电磁电阻率作为初始模型的隧道地震速度曲线反演方法。具体步骤为:1)详细分析隧道地震数据特征,提出反视速度叠加方法提取叠加道集,以降低单道波形的误差,提高后期的反演精度;2)提出适用于隧道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得到超前方向相对可靠的速度曲线;3)为克服速度反演时的多解性问题,依据Faust公式建立速度和电阻率的联系,将瞬变电磁反演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转化为初始速度模型,提高速度曲线的反演精度。模型数据的反演结果证明了反视速度叠加方法的合理性和初始速度模型的重要性;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视电阻率约束的速度反演曲线能较好地提高超前方向速度曲线的反演精度,后期开挖结果也验证了速度曲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文中以贵州省六威高速玉舍隧道洞身中部断层为依托点,开展瞬变电磁仪在隧道断层赋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瞬变电磁仪的探测原理及瞬变电磁仪在探测隧道断层赋水情况的方法及实际探测应用。结果显示,瞬变电磁仪探测结果与隧道开挖揭示地层对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隧道超前预报瞬变电磁法2种快速反演解译方法(烟圈反演及层状模型反演),从反演理论及实际应用效果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烟圈反演盲区较大,等值线存在交叉现象,对小异常分辨较好,适用于任何地层结构;2)层状模型法反演盲区较小,浅部分辨率较好,等值线平滑程度高,易淹没小异常,适用于层状均一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贾艳领  钟乃龙  欧阳璐  王刚 《公路》2021,(3):353-359
依托工程以地质法为基础,采用“物探先行、钻探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超高密度电阻法、陆地声纳法、瞬变电磁仪法、钻探法各自的特点,多方法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根据所得数据,综合分析、筛选、判断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并据此制定处治方案。经开挖验证,隧道注浆浆脉的分布与多寡程度基本反映出综合超前预报判断的地层破碎及含水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处治效果,弥补了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勘察的不足及单一方法预报的漏判错判现象,为隧道施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隧道较大型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了施工风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的勘察质量和效率,解决地面物探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工期需求、危险性高无法满足安全需求、大段空白资料无法满足铁路勘察设计质量需求的问题,对高海拔艰险地段及无人区启用航空物探手段加快地质勘察工作。以色季拉山隧道为试验区,采用航空瞬变电磁法(VTEM)、航空大地电磁法(ZTEM)组合使用、联合反演,开展不同测线间三维反演断面对比、航空物探与地面物探对比、航空物探与深孔验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航空物探应用于铁路勘察在国内乃至国际尚属首次,是工程勘探方法的突破和创新;2)航空物探VTEM和ZTEM联合反演有效探测深度可达2000m,可对主要岩性界线、断层破碎带、富水带进行探测,成果资料吻合较好,基本满足长大深埋隧道的勘探要求,适用于物探人员无法攀越的高寒艰险山区。  相似文献   

9.
晏军 《隧道建设》2020,40(Z1):327-336
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有多种,由于岩溶发育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岩溶含水介质充填物的多样性,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如何针对岩溶的地球物理特征,选择适用的地质预报物探方法,以提高预报成果的准确度非常必要。通过对TSP法、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等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物探方法工作原理、有效探测距离和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述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选择。以九景衢铁路何家隧道为例,详细论述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几种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及组合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验证和总结几种主要物探方法预报成果的适用性和准确度。实践成果表明: 1)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难以应对岩溶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高风险,需采取“三结合”措施,选取不同的超前预报方法作为组合方法,相互验证。2)TSP法未能对是岩溶还是断层破碎带进行区分,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才能区分; TSP法+地质雷达法长短结合探测方法,是一般简单岩溶隧道通用的组合。3)瞬变电磁法在岩溶隧道探测中效果明显,判译解释准确度高,适合大型岩溶强发育地段; 超前水平钻+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水文监测地质预报组合,是复杂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的有效组合。叠加超前水平钻与瞬变电磁剖面图进行分析,能详细分析出岩溶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混合编程技术在水动力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以Visual C++(VC)为开发平台,与Compaq Visual Fortran(VF)、Matlab的混合编程方法,介绍了通过显式调用DLL,实现VC6.0和VF的混合编程,通过调用Matlab的COM组件的方式,实现VC6.0与Matlab混合编程,利用混合编程技术缩短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开发复杂程序的周期,提高了人与程序的交互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邹乃威  方泳龙 《汽车技术》2007,(7):18-20,51
阐述了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创建汽车制动专家系统的思路。介绍了使用封装技术编写汽车制动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技巧。详细说明了通过各功能模块的相互调用实现复杂的制动性能的计算和分析过程,并讨论了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储存和调用的方法。通过实际车辆试验数据与汽车制动专家系统软件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述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模型及其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协调控制系统进行相位优化设计,综合考虑各路段的平均车速、车流的离散性、相交道路的转弯车流以及车辆到达的不均匀性等各种影响干道协调控制方案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后,建立了一种新的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模型.以干道控制系统的总延误与总停车次数作为相位差模型的输出,对上、下行车队在交叉口的延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tlab编程计算来实现相位差的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为解决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沉降数据的特性,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为核心技术构建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路基沉降预测的新方法。由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沉降数据通常含有噪声,不宜直接进行拟合,因此首先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沉降数据进行降噪预处理,然后馈送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完成沉降预测。最后用某高速公路实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和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三段式转向管柱的力矩波动原理,并利用Matlab进行了通用化程序设计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简化了工作,为转向系统的力矩波动分析提供了精确实用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转向系统的硬点进行优化布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操纵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交通流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并以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模拟仿真,最后通过对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与决策阈值相比较,确定其所反映的交通状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实时交通状态判别,并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收敛度。  相似文献   

16.
使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DYNAware/ve—DYNA,建立15自由度的参数化车辆模型,基于稳定性控制原理,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采用改进的横摆力矩决策计算方法,用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器模型,并通过界面将其导入Ve—DYNA中。最后通过双移线和正弦延迟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优化设计理论使工程设计方法发生了变革。其中,遗传算法理论与传统优化算法相比,具有鲁棒性、自适应性、全局优化性和隐含并行性的特点。本文基于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遗传算法,并设计搭建了用户界面。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对所开发软件优化功能进行了测试检验,优化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方便,系统设计满足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林跃  马如斌  李想  宗群 《天津汽车》2010,(6):27-29,47
文章旨在开发一种随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指导用户自行排除故障。提出了将故障树分析法与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相结合构建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以Windows CE和S3C2440A为平台,以EVC++为编程语言,开发出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车载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通过用户选择故障现象,便提示可能发生的原因和维修建议;并以发动机无力为例进行诊断,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我国汽车修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客车柴油机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了柴油机混合动力控制器(HCU)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方案和混合动力仿真模型的建立,通过Matlab/Simulink,Matlab/Stateflow,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研制了HCU硬件在环仿真的软件系统;基于V850E MCU研制了仿真控制器HILECU,研制了HCU硬件在环仿真的硬件系统,最后以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对象,进行了混合动力控制器HCU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土压力理论计算繁琐、工作量大且手工计算不够精确。利用坐标判别法,将墙后土体及墙身面积分成若干个三角形,通过坐标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墙后土压力及土压力作用点位置。结合计算机编程,大量节省计算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