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特长隧洞施工高强度运输尾气排放通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汝洲 《铁道建筑》2011,(1):56-57,62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工程施工为背景,对高强度运输尾气污染的洞身段施工通风技术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与通风理论以及仿真技术,分析了高尾气污染特长隧洞洞身段施工通风方案及参数,建立了4#引水隧洞洞身段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仿真分析边界条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研究出的4#引水隧洞射流高强度排污风方案布设风机,射流风机最大风速为3.54 m/s,洞内最小风速为0.325 m/s,距离风机50 m左右风速达到平衡,风速在0.4~0.8 m/s之间,可以保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长达16.67 km的复杂引水隧洞工程施工,对高难施工通风技术进行研究。考虑隧洞围岩地质、断面条件、隧洞布置与施工组织以及污染物质类型和特点,计算得出了特长隧洞施工通风风量和风阻以及风机容量等参数并据此确定了风机类型,进而对风机布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巷道式通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相岭泥巴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的研究,隧道施工前期采用压入式通风,后期采用巷道式通风,利用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的有效组合,不断对巷道式通风方式进行优化,成功地解决了轴流风机和射流风机的选型、布置以及通风管理等问题,使洞内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环卫标准,实现了内燃作业和无轨运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系统中引水隧洞洞群所采用的通风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隧洞施工通风系统设计流程及原则,以及通风方式的选择和通风风量的计算。对长大隧洞施工中合理布置通风系统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通风中射流风机位置对风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隧道施工射流通风中进入隧洞风量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分析研究了射流风机位置及局扇对进洞风量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锦屏交通辅助洞的施工,采用国际通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无风门大功率射流巷道式通风方式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风机的布置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发现横通道布置射流风机时最好将风机布置在靠近横通道一侧气流的下风向,且射流风机距离横通道不宜太远。当射流风机安装位置较高时,CO主要集中在隧道的上部,这种分布方式非常有利于施工人员在隧道内施工。  相似文献   

7.
施工通风是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特长隧道能否顺利建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以戴云山特长的施工通风为例,从施工方案的调整上、施工环境、风量计算、风机的选型、风量与风压的控制等系统的阐述隧道复杂条件下多工作面施工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8.
锦屏二级水电站7条深埋特长隧洞需同时施工,其中4条引水隧洞中2#和4#隧洞采用钻爆法施工,1#和3#隧洞采用TBM施工,2#和4#隧洞需由1#或3#隧洞TMB自带通风设备的返程风供风,通风方案选择关系到工期和投资。对该水电站特长隧洞群第一阶段施工过程中4条引水洞掘进时的通风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可行方案,并应用Fluent软件对两种方案的通风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若2#引水洞和4#引水洞的新鲜风都由3#引水洞取风,会导致2#引水洞供风量不足,及3#引水洞排污风量不足;2#引水洞和4#引水洞分别从1#引水洞和3#引水洞取风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为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力达 《科技交流》2001,3(1):48-55
秦岭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是在秦岭隧道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确定的,本对通风系统布置形式,主要技术能数、设备选型等进行了比选,提出了适合秦岭特长隧道施工特点的通风方式及合理的技术参数和系统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长大隧道射流巷道式施工通风系统中,常常由于横通道漏风导致通风系统出现混乱,其实质为横通道两端压力差导致新风短路或污风循环现象。结合米仓山隧道通风实例,对通风网络进行一维简化,并基于风压理论对射流风机不同的布设方式和位置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优化隧道整体和局部通风效果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实际施工中:(1)施工车辆由最前方横通道通行,其余横通道均应封闭,出现漏风的横通道应及时修补;(2)将射流风机均匀布置在整个通风路径上,能够大幅度减少风流短路的情况;(3)结合风压曲线调整射流风机位置,还可以进行横通道附近局部通风优化,使其两端压力差大幅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