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于采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轨道交通线路而言,制约线路运行能力的瓶颈点通常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道岔限速对站后折返站型折返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分析道岔限速和站后折返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道岔侧向限速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提高折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道岔是用于列车转线的重要轨道设备,也是轨道上的薄弱环节。正线上的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正常运行、折返作业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情况,探讨地铁折返道岔故障处理及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提出处理流程和行车组织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均与进路办理时间和进出站时间有关,单股道折返能力还与列车的停站时间有关,同时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取值、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种折返站采用不同道岔号码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对如何提升折返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线双方向半自动闭塞区间无分歧道岔线路所,及某一方面进站前方存在大于6‰下坡道的有分歧道岔线路所,都存在上、下行禁止同时接车的问题.下面以包兰线某线路所和包西线店塔线路所为例,介绍2种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店塔线路所X进站前方存在大于6‰的下坡道.由于线路所没有股道,进站信号机只作为通过用,所以电路不能按照常规车站做延续进路处理,为了保证安全,须禁止线路所上、下行同时办理接车作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节省工程投资,优化正线上道岔对向布置夹直线长度,在对车站运输组织中第三方向引入及立折车等不同作业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道岔结构及不同线间距对应的渡线上直线长度进行分析,当列车同时侧向通过两组道岔时,速度及相关动力特性受渡线上直线长度的影响。提出了对向布置的道岔间夹直线长度应与正线间渡线上直线长度相匹配,对向道岔间夹直线长度宜采用25 m的建议,并结合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进行工程验证。研究表明,在空间受限的困难车站,可结合接发车作业、区间走向、引入车站线路建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对向布置道岔间夹直线长度。  相似文献   

6.
在半自动闭塞区间内,一般地说,不宜设置分歧道岔.如果有特殊原因而必须设置时,其控制方式有3种:①分歧道岔作为独立分界点,即与相邻两端站分别办理闭塞条件,该分歧道岔控制点为线路所;②分歧道岔不能作为独立分界点,它只能由相邻端站的某一站进行控制,该分歧道岔控制点为辅助所;③分歧道岔是非联锁道岔,与两端站无联锁关系.  相似文献   

7.
崔景阁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102--105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出行频率的增加,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均提出缩小行车间隔、提高地铁运能的要求.减少发车时间间隔,加密行车间隔,必然要求提高列车的折返能力,也就是需要提高道岔侧向的容许通过速度.在对北京地铁部分既有线提高运能的研究中,对2种北京地铁常用的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侧向容许通过速度进行分析,在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给出最大侧向通过速度,提出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为以后线路提高运能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出行频率的增加,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均提出缩小行车间隔、提高地铁运能的要求。减少发车时间间隔,加密行车间隔,必然要求提高列车的折返能力,也就是需要提高道岔侧向的容许通过速度。在对北京地铁部分既有线提高运能的研究中,对2种北京地铁常用的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侧向容许通过速度进行分析,在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给出最大侧向通过速度,提出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为以后线路提高运能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析了不同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下,尖轨侧面磨耗及轮轨纵横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延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可以提高侧向过岔速度,减轻尖轨侧磨,但会增加轮轨动力响应,且增加了运行长度,使折返运行时间变长.可以采取增大导曲线半径或直接换铺更大号码道岔来缩短运行时间.合理的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应该是:道岔基本轨前端距站台端部距离20~30 m.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轨电车6号单开道岔轨道刚度仿真模型,研究岔区刚度分布规律及其均匀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直向、侧向过岔时,在轨道的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刚度不平顺。其中以辙岔区段不平顺幅度最大,转辙器部分次之,连接部分最小。根据所得规律提出有轨电车6号道岔刚度均匀化具体措施,与刚度均匀化之前对比发现,刚度均匀化之后列车直向和侧向过岔的最大里轨与基本轨刚度比均有所下降,直基本轨、直向里轨、曲基本轨、侧向里轨的刚度最大纵向变化率降低,轨道整体刚度不平顺有明显改善,可以满足有轨电车在站线或折返线的运输组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