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对凯(里)羊(甲)高速公路RK9滑坡地质条件、形成机制、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平面形态具有二级滑动特征;滑坡变形最大值为5 673.3 mm,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采用清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甘肃省窑街矿区出现的山体滑坡,在踏勘、试验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体滑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力学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山体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滑坡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的具体方案,对矿区山体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GEO-Slope/W与FLAC软件的原理,然后以某滑坡变形及失稳为例,结合2种应用软件进行了精确的数值仿真模拟,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进行必要的加固防护.对2种计算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合理的结论,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岩溶地区左侧有串珠型溶洞的新高坡隧道为工程依托,设计了小导管注浆、管棚、管棚+小导管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采用ANSY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计算3种加固方案下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完成后洞周变形以及初期支护所受压应力,并与未采取加固措施时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3种超前加固方案对洞周变形和初期支护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管棚+小导管注浆方案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洞周最大水平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初期支护所受最大压应力比未加固时分别减少了43.38%,48.46%和23.13%。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加固既有铁路桥梁结构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验算以及采用桥梁结构专用分析软件QU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碳纤维加固对16 m跨径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承载能力的影响.结合黄陵-李章河麦洛安西大桥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碳纤维材料的特点,碳纤维加固桥梁结构的机理、加固方案的选取以及采用碳纤维布黏贴加固方法和施工工艺.通过对麦洛安西既有铁路桥梁采用碳纤维加固处理后的现场检测与理论计算的对比,证实碳纤维加固有效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满足了该桥现有使用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传统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工期长并且混凝土圬工量大,难以用于路堑边坡快速加固,为此采用钻孔微型桩对广(元)~巴(中)高速公路K51路堑边坡病害进行治理,本文介绍微型桩加固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并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带承台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作用在微型抗滑桩上的推力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并且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内各排桩受力具有不均匀性;(2)侧向挤压作用下各排桩的受力机制差别不大,剪力和弯矩峰值随边界位移不同位置略有差异,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潜在滑面所产生的整体滑移;(3)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的极限抗滑力大于设计下滑力,表明K51工点边坡选用微型抗滑桩加固方案代替原重力式挡墙是可行的,能够确保被加固边坡的安全;(4)该研究成果可为微型桩在山区边坡(滑坡)加固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别岩槽隧道注浆加固圈及二次衬砌厚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隧道注浆加固圈和二次衬砌厚度与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水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和工程实际确定出穿越F1断层处别岩槽隧道的注浆加固圈和二次衬砌的合理厚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某边坡滑坡设计及滑坡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勘察对边坡进行分析,表明造成滑坡的直接原因是短时强降雨导致全风化层强度降低,诱发因素是放坡开挖造成坡脚剪出口贯穿;通过对现场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及对滑坡周界的分析,确定滑坡主滑动面倾角为17°,潜在滑动面倾角为24°,据此提出了竖向钢花管群桩+斜向预应力钢锚管框架梁加固治理措施。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奉节大坪滑坡是由前级浅层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大型老滑坡。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岩层顺倾地区是滑坡易发地区,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大坪老滑坡的整体复活。布置测斜孔对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坪滑坡存在典型滑动带,降雨对滑坡影响较大,滑动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上滑坡体不同部位变形速率不一致,通过明确滑动带的位置、厚度、滑动方向及变形范围,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区铁路路堑边坡常出现滑塌现象,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需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本文以某铁路滑塌路堑边坡为例,根据现场调查、地质水文资料,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剖析路堑边坡稳定性及滑塌机制,并对引起边坡滑塌的因素制定针对性整治措施。结果表明:连续降雨以及长期排水不畅会导致地层性质减弱、滑动面下移,将诱发加固边坡发生二次滑塌;为减少对既有边坡防护的扰动破坏,对二次垮塌边坡挡护进行合理加固补强亦可满足边坡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型及工程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山区铁路中,有很多隧道都修建在山体斜坡内,这些隧道常常会发生变形开裂等病害。调查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隧道变形特征、滑坡与隧道变形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在对滑坡地段近30座施工和运营隧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应的隧道变形特征,建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建立了分析滑坡与隧道变形相互关系的4类地质力学模型,分析了4类模型的受力模式和变形特征。结合4类地质力学模型和工程实例,给出了针对隧道变形的不同特征选择工程防治措施的具体方法。研究结论:(1)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决定隧道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2)工程防治措施应与隧道的变形特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银西铁路驿马黄土滑坡工程特性与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银西铁路途经黄土梁峁沟壑区,不良地质非常发育。通过现场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驿马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驿马滑坡为一大型中深层-深层黄土质古滑坡,滑坡前缘临空,后缘发育陡坎,后缘后部黄土塬面发育陷穴,侧缘分布冲沟,且受灌溉、排水等人为扰动影响。采用地层宏观评判,土体物理参数细部数据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滑坡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评价滑坡潜在危害,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拟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其沿线发育大量黄土滑坡,具有密度大、易滑动、难防治等特点,严重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在陕西I49E007004(耀县)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对沿线的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西延铁路沿线的黄土滑坡可归纳为3类,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滑坡,且其分布的空间特征具有不均匀性、群集性和延续性,并因地制宜,对线路沿线的黄土滑坡提出防治对策,为拟建西延高铁沿线黄土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同时助力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因隧道洞口所在坡体产生滑坡,导致隧道洞口附近衬砌发生变形破坏。为控制隧道衬砌变形破坏,采取增加型钢,加强隧道衬砌的补救措施。但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型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故此,单独加固隧道衬砌并不能有效控制隧道变形。拟采用抗滑桩加固隧道所在滑坡体,通过增加抗滑力控制隧道变形。因单桩抗滑能力有限,为保证提供足够的抗滑力,需要加大桩身截面尺寸,增加桩长,甚至增加桩数减小桩间距及增加排数,如此,会增加施工难度,提高工程造价;而通过在桩顶设置连系梁,使各桩联合作业形成整体,可提高抗滑能力。该库岸滑坡坡面与水面交界处成弧形分布,依据坡面地形将抗滑桩按弧形布置,桩顶设置弧形连系梁,并在连系梁两端设置高强度抗力桩限制其端部位移。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比较连系梁刚度对抗滑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合福铁路某滑坡,从地形、地质特征、地下水、地表降水等特点综合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理,确立滑坡体的合理滑面、规模,并结合滑坡体特征采用减载、支挡防护及排水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研究结果:通过施工完成后近1年的变形监测及雨季检验,该滑坡体整体稳定。研究结论:对于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应该从地形、地质特征及降水等角度合理确定滑坡体的性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仪器及监测目的、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论: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监测可掌握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险性,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吉图珲高速铁路所经延吉盆地一带的膨胀土成因复杂,受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及自然气候环境影响大,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对路堑工程影响严重,定量评价边坡稳定性困难。以GDK283段膨胀土深路堑工程滑坡为实例,通过分析研究工程滑坡发生的机理,总结延吉地区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勘察试验数据,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进行膨胀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并在工程实践中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