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富水软岩大断面隧道屡次发生地表塌陷。对其变形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初始施工方案,对此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围岩变形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质条件转换CD法、CRD法、三台阶七步法等开挖工法,采取中管棚辅以双排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利用地表径向注浆加固等措施,可提高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2.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地铁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降低施工过程中地表塌陷事故发生的概率,选用事故树模型对地铁施工中地表塌陷事故致因进行分析。首先,基于事故建树基本流程,采用因果关系演绎法构建地铁施工中引发坍塌事故的土体失稳事故树、支护结构强度事故树等;其次,对于影响顶事件发生的底事件较多的事故树,在采用布尔代数法计算最小割集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评判原则来定性分析判断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顺序,而无须求出结构重要系数的精确值;对于影响顶事件的基本事件数量较少的事故树,则有必要用最小割集推导出的结构函数,并运用事件和与事件积的概率公式定量评定事故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最后,将运用该模型对实例的分析结果与某文献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准确无误地排查出已发生的地铁施工地表塌陷的原因;还可以判断出将来施工最有可能导致地表塌陷的潜在原因,为施工单位及早预防和控制地表塌陷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完善的用于铁路行业的浅层覆盖型岩溶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遇到实际问题一般参照(DL/T 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坝基岩体灌浆法,存在不合理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控水和工程加固2种常用的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处理措施。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提出采用灌浆法治理浅层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的措施。详细叙述了钻孔、注水试验、灌浆、封孔等灌浆工艺流程,介绍了灌浆设备、灌浆方式、冒浆处理等灌浆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灌浆法可以根治浅层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下水丰富、节理裂隙发育、渗透系数大和气密性差的地层,常规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易发生喷涌现象,导致地表沉降变形大、施工效率低。本文依托兰州地铁1号线、2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项目,建立土压平衡盾构舱内压力传递模型,对土压平衡盾构舱内压力传递原理和加气排水防喷涌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加气排水"掘进施工方法;通过土压控制和掘进舱压控制实现了"加气排水"掘进施工的过程控制;应用地质雷达扫描和注浆加固技术解决了地层疏松、空腔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盾构掘进中地面塌陷加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不良地质、机械故障等因素引起掌子面的不稳定而坍塌,进而引起地面塌陷,导致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展。分析广州地铁某盾构区间在海边出现的地表塌陷原因,介绍采取的加固技术措施,为盾构施工积累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湘桂铁路客专横寨特大桥斜岩、岩溶地质钻孔桩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钻孔桩施工中出现溶洞、斜岩、地表塌陷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原则,力求总结出较为经济、合理、稳妥的岩溶整治原则。研究方法:根据浙赣线在提速改造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发生岩溶塌陷地段的地质、地貌特征背景,分析岩溶塌陷产生原因,综合岩溶勘探资料和施工整治效果,结合其它铁路线岩溶整治经验对岩溶整治原则进行探讨。研究结论:高速铁路岩溶地面塌陷整治范围应扩大至易塌陷区地表黏性土厚度不大于20 m(绝对厚度)的地段,在抽水需求量大、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地段,线路宜采用桥梁工程。岩溶整治施工过程必须贯彻"探灌"结合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整治范围和深度、调整压浆参数和压浆工艺,以达到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铁路路堑边坡开挖施工时引发工程滑坡的情况,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其地质概况及形成机理,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了采用抗滑桩措施结合清方减荷、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贵南高铁朝阳隧道穿过区域性的水利背斜构造,可溶岩分布于背斜两翼,洞身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隧道施工过程中,可溶岩段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现象,并伴随出现泉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隧道掘进的风险评估、岩溶水及泥砂的引排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都需要在分析涌水涌泥、泉水漏失及地面塌陷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研究结论:(1)隧道内的涌水涌泥均发生于岩溶水主通道附近,涌水涌泥规模与降雨量密切相关;(2)隧道施工排水完全截断了隧道进口端立新水库和出口端鱼胆水库的补给水源,造成水库干涸;(3)隧道施工排水部分截断了进口端鱼村大泉补给水源,造成泉水减流;(4)岩溶地面塌陷发生于隧道涌水水源补给区(洞丢村)岩溶谷地内,洞身开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面塌陷集中产生;(5)本研究成果对岩溶发育区隧道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