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动水压力对同步碎石封层病害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雨水在同步碎石封层面上形成一层薄层水膜,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而动水压力大小主要与行车速度有关,在不同的行车速度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同步碎石封层影响不同。文章主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不同行车速度下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同步碎石封层病害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天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文章主要分析降雨形成路面水膜、降雨量对水膜厚度的影响以及水膜对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影响。通过分析降雨对高速公路行车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列车-轨道-地基系统分析模型,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推导并导入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土体的材料力学模型;针对研究对象设置合理的计算参数,特别是人工非线性粘弹性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数值计算条件,建立了考虑隧道与周围土层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从而对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单向运行和双向运行时在不同速度、不同加载情况下地表振动响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宽幅高速公路路面排水效率,文章研究了路线平纵组合设计对排水效率的影响,分析了排水效率表征方式,阐述了路幅宽度、横坡、纵坡及合成坡度对水膜厚度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宽幅路面排水效率的技术措施,对于改善宽幅路面易积水现状、提升宽幅路面公路行车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施加车辆荷载,模拟分析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为:(1)沥青路面在荷载的作用下,随着路面深度的逐渐增加,竖向位移值和竖向正应力均逐渐减小,且在静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然后趋于稳定;(2)沥青路面在振动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变化曲线均呈现半正弦形,在振动荷载施加完成后,路面的竖向位移并未恢复为零,这部分残余变形可被视为车辙产生的原因;(3)沥青路面在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当荷载逐渐接近监测点位置时,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逐渐增大,反之则逐渐减小,且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竖向正应力值逐渐减小,但应力响应时间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砂板岩隧道突水灾变机制及规律,以中老铁路新平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模型试验再现了隔水板岩渐进破坏型突水灾变演化过程,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特征、渗透压力与流量随隔水层厚度减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砂板岩突水灾害经历了渗流、涌突和衰减3个阶段,本质上是在开挖卸荷和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隔水层中薄弱部位裂隙逐步扩展、贯通直至突水通道形成,隔水层稳定性逐渐丧失的渐进过程;(2)围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渗透压力和流量的关系均具有明显的前兆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其变化规律反映了灾害的孕育、发展和演化过程;(3)渗透压力和流量变化过程中均存在一个突变点,突变点可作为隔水层阻水能力劣化的特征点,该点所对应的隔水层厚度即为隔水层临界安全厚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隧道单层衬砌材料性能、结构受力状态等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水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单层衬砌喷混凝土单一结构和复合式夹心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推导了水压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喷混凝土层渗透系数、单层衬砌厚度等因素对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进行单层衬砌设计时,应采用围岩注浆等措施减小围岩渗透系数,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宜特别强调外层喷混凝土层的抗渗能力,以降低单层衬砌结构水压力;(2)单层衬砌厚度在满足围岩荷载和自重荷载作用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小厚度,建议厚度不超过40 cm;(3)复合式夹心结构的内层厚度应小于外层厚度的4/5。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应用于公路的面层,由于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松散、脱皮、冻胀翻浆、水破坏、沉陷、开裂、泛油、坑槽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使行车不畅,行成交通压力,造成道路使用年限缩短。本文具体结合工程项目阐述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水底隧道的修建,地下水的作用形式及衬砌背后水荷载大小的确定已亟需解决。文章以某水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水-土(岩)分算、水-土(岩)合算、流固耦合地下水封堵、自由排水等四种工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四种工况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参考,以优化水底隧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铺筑的平整度与厚度直接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舒适性及路面寿命。文章研究了3D智能摊铺系统的原理,并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3D智能摊铺进行效能分析,以期对路面施工中的智慧化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管道的腐蚀行为对预防管道腐蚀,减少材料浪费和经济损失有很大的意义。文中采用电化学阻抗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40~65℃)某油田采出水对管线钢材质试片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管线钢试片的腐蚀逐渐加剧,在60℃时对试片的腐蚀影响最大,温度继续升高,对试片的腐蚀减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目前城市道路照明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城市路灯照明的能耗分析,提出了道路照明节能途径,为缓解城市道路照明与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意法隧道设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录学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1):50-52,59
在引进国外先进的隧道修建技术(新意法)时,不应生硬地照抄、照搬,而应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创新,逐步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和先进、适用的隧道施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隧道修建技术水平。文章针对新意法特点,就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选线、衬砌支护参数的选定及施工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为新意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立交方案运行分析,可得到行程时间、速度、延误、排队长度等定量指标,为从交通运行角度研究立交方案提供了一种方法。文章阐述了采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立交方案分析流程,并结合南宁市某立交方案仿真分析实例,论证了采用该仿真模型进行立交方案交通运行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低碳产品虽然在国内兴起不久,却备受各界人士的追捧,原因在于人们从过度的"以人为本"设计中幡然醒悟,开始追求低排放,低耗能的设计与生活环境。本文将立足于低碳交通下的产品再设计研究,综合对比国内外低碳产品设计现状,指出设计中和运用中的不合理处,通过再设计方法的重建,来研究解决现存问题,并得出相应研究结论。低碳交通产品再设计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交通行业作为耗能比较大的产业之一,建设低碳交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将低碳关键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层面结合,以选择原则为依据,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自身的低碳化处理、增加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有效转换来实现低碳化的需求。同时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集成平台,实现掌握宏观交通动态趋势及微观交通信息并及时调整策略,进而构建兼具数字时代实时、高效、节能环保的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快递企业标准化相关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快递企业实施标准化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快递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快递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快递企业标准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某油田外输高压大口径原油管道项目因计划新建站场而需要开展带压开孔作业,因此,需要对带压开孔封堵方案的施工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ASME B31.4及壳牌标准DEP 31.38.60.10,从三通在线焊接可施焊压力、三通补强计算等方面,对带压开孔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开孔三通补强可以满足要求,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通过提供有效的运输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交通服务的供给改革、保障公民的交通权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政府主导提供的交通社会服务为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交通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旨在落实公民交通权,适应时代所需,优化全体公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外管道设计标准普遍采用凹痕深度对管道凹痕是否需要修复进行评估,但是,很多满足标准中凹痕深度要求的凹痕仍会发生失效。因此,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对含有凹痕的管道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通过比较现场和试验数据,并使用计算软件对管道的压力进行分析,试图从各个方面找出影响含有凹痕的管道运行寿命的因素。文中对此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凹痕长度、凹痕深度、凹痕肩部坡度、凹痕尖度、管道几何形状、管道材料、运行压力、焊缝、壁厚变薄对管道上凹痕疲劳行为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