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水泥砼道面在施工中产生早期裂缝、温度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水泥砼道面在施工中产生早期裂缝、温度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聚酯纤维有效防止混凝土道面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泥砼道面在施工中产生早期裂缝、温度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路面结构应力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应力计算,表明采用级配碎石可减小裂缝处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对在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工程中设置级配碎石防反射裂缝层后路面变形及排水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反射裂缝的防治是在旧水泥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砼面层所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难题,也是水泥砼路面改造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在旧水泥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砼面层反射裂缝的成因,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对策和措施,对水泥砼路面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泥砼路面因其整体性好,强度高及耐久性,在我国各等级公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材料的应用和施工工艺的改善方面也越来越成熟,仍是将来高等级路面设计的主要形式,通过长期对水泥砼路面的调查观察,结合施工实践中存在的现象,本分析了水泥砼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以后砼路面施工,提高砼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南方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对加铺层反射裂缝发生的性状进行现场调查、钻芯取样,并从加铺层结构、材料以及原水泥砼路面接缝传荷等方面进行加铺层反射裂缝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基层和土基强度明显较弱、旧水泥砼板接缝传荷差且脱空病害未作处治,导致加铺层反射裂缝病害过早出现;同时,应力消散夹层的合理设置也是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泥砼路面是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一种路面形式,但由于设计、施工和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各种病害,其中以裂缝尤为突出。水泥砼裂缝常见的形式有微裂缝、宽缝和断缝,文中总结了针对这三种裂缝的修补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邱应强 《公路与汽运》2006,(1):52-53,61
滑模摊铺水泥砼路面具有速度快、振捣密实、强度均匀、平整度好及行车舒适等优点.但由于设计、施工、养生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滑模摊铺的水泥砼路面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影响水泥砼路面使用的耐久性和美观.文中从设计、施工、养生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裂缝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了预防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实践证明,这些预防裂缝的技术措施在滑模摊铺水泥砼路面工程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对旧水泥砼路面多锤头破碎处治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碎石化处治技术特点、破碎后强度形成机理及施工注意事项,并结合实体工程进行了验证.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碎石化处治技术对旧水泥砼路面板处理后,旧板仍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作为新铺沥青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碎石化技术能够较彻底地解决反射裂缝问题,同时可以原位利用旧水泥砼板.  相似文献   

11.
有关桥梁结构裂缝的机理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桥梁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指出砖石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并简要介绍各种防治措施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及奇异等参元法,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CRC-AC)复合式路面中沥青层反射裂缝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探讨了I型和II型的应力强度因子(K1、K2)在沥青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路面结构参数对K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2是荷载作用下导致沥青层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其随着荷位的增大而变小;沥青层厚度的增加、横向裂缝间距的加宽、配筋率的适当增加和底基层强度的提高可以降低K2,延缓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层反射裂缝的开裂扩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斯太尔项目的前期论证、技术文件的中国化、学习和运用引进技术中蕴含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的自主开发、建立社会化的供应链等关键环节的操作,系统地总结了实施斯太尔项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沥青马蹄脂模型细观参数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散元软件PFC对沥青马蹄脂的细观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其中数值模型细观参数的确定是国内外研究学者公认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PFC程序采用伯格斯粘弹性模型模拟沥青马蹄脂的细观接触,并通过伯格斯模型本构行为方程推导模型参数与细观参数之间关系,然后通过室内试验将代表材料性质的宏观参数转化成细观参数,并给出具体的表达式,避免使用模型参数试算的方法,从而直接确定PFC接触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5.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突出,纵肋与顶板焊缝处是其关键疲劳易损部位,研究该部位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有助于深刻理解其疲劳损伤机理。建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节段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纵肋与顶板焊缝焊根处的疲劳裂纹近似为半椭圆形裂纹,基于断裂力学实现其扩展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初始裂纹的纵向位置和初始裂纹形状对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阐明扩展过程中的疲劳裂纹的形状变化,以及疲劳裂纹关键部位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于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与顶板焊缝,在纵向一段范围内,初始裂纹的纵向位置对裂纹扩展的影响不大;初始裂纹形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裂纹扩展的初始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展之后,不同形状的初始裂纹将演变为相对稳定的形状;持续一段时间后,裂纹将逐渐变得较为扁长;疲劳裂纹在深度方向上扩展超过约顶板厚度一半时,最深点的扩展速率将会减慢;深度相同的裂纹,形状越扁长时越倾向于向深度方向扩展,越不扁长时越倾向于向长度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6.
裂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点,而裂缝宽度和间距是评价的直观指标。以耒宜高速公路为依托,对新、旧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裂缝调查,对裂缝形态、裂缝宽度、裂缝间距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裂缝间距、宽度与龄期的关系,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裂缝位置是连续配筋路面的薄弱面,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则是CRCP配筋设计的两个控制指标。通过对不同配筋率的两段CRCP路面裂缝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归纳了CRCP路面的主要裂缝类型、裂缝形态、裂缝主要参数以及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横向裂缝是CRCP的主要裂缝形式,除了常见形态外,还出现了大量群集裂缝以及Y形裂缝。裂缝可以用裂缝间距、裂缝宽度以及裂缝长度等参数来表征,各参数随配筋率、端部锚固形式、观测气温以及时间而不断变化,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今后CRCP路面实施裂缝控制技术以及CRCP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复合型裂纹扩展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有限元程序,对一系列沥青混凝土偏直裂纹的扩展路径依据标准的三点弯曲梁试件解析。结果表明,随着预制裂纹偏离梁中线距离的增加,裂纹的起裂角和峰值荷载都增大。当集中荷载一定时,预制裂纹越长,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当预制裂纹长度与梁高比率a/W为0.4时,裂纹起裂角最大。I型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起裂角与比率a/W之间可分别用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裂纹扩展路径总体上遵循一定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沥青混凝土材料颗粒的不均匀性,裂纹扩展路径通常沿着集料颗粒边界扩展而很少切断颗粒。虽然裂纹尖端处于I-II复合型应力状态下,但拉应力仍然是裂纹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桥梁空心板梁(以下简称板梁)在施工预制、运输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主要缺陷因素:板梁顶板开裂与底板空洞、裂缝,以及运输和安装隐患等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板梁的全程管理中如何进行病害的科学预防。该文所提出的预防措施为解决桥梁工程中由于构件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桥梁安全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和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3种钢桥细节基于断裂力学方法的裂纹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栓焊钢桥3种典型细节(单面盖板搭接节点、不承载角焊缝节点、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用FRANC2D/L软件对这3种细节的裂纹扩展进行模拟分析,给出3种细节在单边裂纹和双边裂纹模式下的几何形状因子计算公式,并得到这3种细节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长度的关系,其中,对于单面盖板搭接节点:双边裂纹的KI值要比单边裂纹的KI值略大一些;对于不承载角焊缝节点:单边裂纹的KI值要比双边裂纹的KI值大一些;对于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单边裂纹和双边裂纹的KI值几本相同。研究的结果可直接用于这3种钢桥细节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