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基坑开挖工程中,井点降水是常用的降水方法。在基坑渗流数值计算中,降水井的模拟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根据降水井实际工作机理,在以缝代井列模拟排水孔幕的基础上,采用以缝代井列调整流量法来模拟降水井,通过校正缝水位和缝周渗透系数来实现流量误差的调整。算例分析表明,改变缝的设置范围、改变渗透系数的选取、改变降水时间,该法均能模拟出相应的降水效果,既符合工程实际,又便于工程应用,是模拟基坑开挖中降水井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层水平封底在巨厚砂卵石层基坑地下水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辉  车灿辉  吉泳安 《隧道建设》2019,39(10):1657-1665
为解决临江巨厚潜水含水层深基坑工程面临的地层渗透性强、涌水量大、降水难度大等问题,依托福州地铁2号线桔园洲站基坑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及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地下连续墙深度及深层水平封底止水效果与基坑涌水量、坑外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确定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最优值及深层水平封底位置、厚度。工程实践表明: 1)深层水平封底实际止水效果平均达到93%以上,涌水量减少75%,有效降低了降水难度,确保了基坑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2)对巨厚强透水砂卵石且止水帷幕难以落底的深基坑工程,在悬挂式竖向止水帷幕基础上,设置深层水平封底止水帷幕,能有效减小坑底地层垂向渗透性,减少基坑涌水量; 3)水平封底位置需满足抗突涌要求,且上部预留一定的空间布置降水井滤管,抽排由封底渗漏至坑内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铁范湖站深基坑降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亮 《隧道建设》2009,29(1):93-96
结合武汉地铁范湖站基坑降水实践,介绍在汉口地区承压水位高、地层渗透系数大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基坑降水的方案设计、降水井施工工艺、降水运行管理及配合降水施工进行的各种监测工作,对降水施工结束后降水井封堵处理措施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降水效果的好坏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超过60 m的南宁轨道3号线青秀山明暗挖地铁车站工程,进行了现场单井及群井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该砂泥岩地层渗透系数为0.5~0.9 m/d。根据渗透系数最终确定青秀山超大埋深明暗挖地铁车站设降水井67口,观察井3口。降水保证了明挖站厅层及暗挖站台层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水下开挖、水下封底等施工作业难题,在基坑围堰四周设置降水井,降低施工区域水位,然后采用长臂挖机配合抽沙船同步开挖基坑。由主桥12~#承台的基坑施工得出:降水提前进行,对于工期要求高的工程适用性较差,且开挖过程需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设备利用率低。进一步优化调整基坑开挖工艺,应用于主桥11~#承台基坑施工,节省约20天的井点降水前期抽水时间,同时满足干封底条件,减少了人工、材料、机械费用。  相似文献   

6.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冯波 《路基工程》2014,(2):53-56
某船闸基坑承压含水层存在夹层及互层,地层渗透系数表现为竖向小于水平向的各向异性特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隔水帷幕与降水井设计同步考虑,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改变地下连续墙与滤管插入承压含水层深度,计算不同插入深度组合工况基坑内外承压水位降低情况,得出了经济、安全的地墙与滤管插入深度,不但满足了设计降深要求,且坑外水位降深较小,还保护了周边已有的构筑物。  相似文献   

8.
莲花山1号隧道进口段485 m为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合理的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洞内引排水及洞外井点降水,有效降低了全强风化花岗岩遇水崩塌的危险性,保证了施工安全与进度。介绍莲花山1号隧道在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施工技术,总结大断面隧道在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雷 《路基工程》2022,(1):146-150
昆明某地铁车站富水地区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位移影响较大,针对此问题提出分区降水开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区降水和整体降水开挖的影响;优化降水水位与开挖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实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分区降水开挖能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物和自身围护结构变形;降水水位降深越小,既有邻近建筑物变形就越小.  相似文献   

10.
王明军  黄良诚  曹树辉  车灿辉 《公路》2023,(12):392-398
为了解决临江地区盾构隧道在巨厚强透水性的砂卵石层中始发接收时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的问题,依托福州地铁某临江盾构接收工程,提出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与帷幕内降水相结合的地下水控制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确定止水帷幕的合理深度,预估总涌水量并对降水井布置进行设计。理论计算分析及工程成功实施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从根源上防止涌水涌砂事故的发生,确保洞门地墙破除及盾构接收的安全;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减小盾构端头涌水量效果非常明显,帷幕深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总涌水量、单井出水量、井数及周边地面沉降;帷幕与加固体之间需保留适当的间距布置降水井,以便通过帷幕的少量渗漏水渗流至降水井内排出。  相似文献   

11.
段春明 《中外公路》2021,41(1):154-158
以富水砂砾层某城市下沉式隧道深基坑临近河道施工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深基坑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河道不同水位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深基坑坑外加固措施对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砾层下地下水位变化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地层未加固时深基坑施工安全水位宜控制在地下9 m,高于安全水位时,需采用坑外加固措施;坑外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显著提高围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深基坑坑外加固的合理宽度为6 m,深度为24 m;增加加固深度对控制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宽度更为有效,在实际注浆设计时应以控制注浆加固深度为主;采用坑外加固措施后基坑施工完成时监测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25.5 mm,基坑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上海地区一个深基坑工程的降低承压水的工程实践。在实践中采用了系统的深层承压水治理方法,设计了降水井布置方案,进行了群井降水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对降水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三维渗流模型模拟了地下水的降深分布。实际施工证明该降水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白石岭隧道坍方冒顶的处理与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点介绍深圳市白石岭大断面公路隧道,在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及第四系坡、残积土施工中遇到花岗岩微风化球体的不良地质条件。由于大气降水、围岩渗水致使围岩缺乏自稳性,造成隧道连续大规模坍方冒顶,并列举典型事例,介绍事故处理措施、过程和效果,对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超深基坑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设计及施工存在着许多难点,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喷封底和降水井结合的防渗方案。对超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提出了以施工时间最短为管理目标的建议,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地铁地铁3号线湖里法院站主体结构基坑位于近海且富水的地层,为提高基坑降水效果,通过基坑用水量及降水井的计算分析,选择大直径降水井点的布设方法,并针对大直径降水井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操作细节,最后通过降水从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降水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大直径井点降水作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降排水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金平  杨海巍 《路基工程》2011,(6):124-126,129
根据现场试验,从锚杆基础破坏前后的形态、地面隆起变形测量、裂缝展开测量等分析,研究燕山区强风化花岗岩和片麻岩中竖向锚杆基础的破坏形式;通过量测锚杆基础不同荷载条件下不同深度的应变,分析强风化岩体中的锚杆基础的应变特征;通过在同一荷载条件下对不同长度锚杆基础施加竖向荷载,得出该区域范围强风化花岗岩和片麻岩中竖向锚杆的最优长度经验值。为该竖向岩石锚杆基础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城市涵洞建设下穿高架桥区域时,涵洞深基坑施工会对周边土体和临近桥梁下部结构产生影响。以福州某下穿高架桥涵洞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和修正摩尔库伦三维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对降水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监测信息反馈进行分析。分析了基坑降水及开挖过程地表沉降及邻近高架桥桩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分布规律。为探索基坑施工降水最佳模式,减少降水带来的影响,模拟过程对比了一次降水和分次降水条件下的最终地表沉降和高架桥桩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开挖过程地表沉降沿基坑开挖垂直方向呈"勺形"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邻近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远离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距离基坑较近的桩体水平位移较大。且每一次开挖后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都增加,增加的幅度随着开挖深度变小;现场监测数据略大于有限元结果,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数值模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坑降水对坑外地表沉降及桥桩变形影响显著,分次降水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类似基坑降水施工可通过分次降水方案控制沉降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强风化花岗岩的岩性特征和强风化花岗岩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湘东强风化花岗岩地区软土发育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并对这一特殊成因的软土的处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分析目前深基坑降水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渗流的有限元模型,编制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以武汉长江隧道武昌盾构井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进行计算。通过将有无悬挂式帷幕两种工况的水头降深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定量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基坑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