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中,降雨重现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我国公路排水设计降雨重现期偏大,尤其对坡面排水要求过高。路界表面排水设施的设计降雨重现期需综合考虑排水设施类型,公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损坏的后果及修复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提出一个可供设计人员选择的范围值,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公路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解决非单一纵坡条件下沟渠设计纵坡的确定问题,提出了沟渠名义设计纵坡的概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各类沟渠的结构重要性、损坏后果、修复可易性、使用要求以及国外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路界表面排水设施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和安全高度建议值。此外,讨论了沟管冲淤条件和允许最小纵坡的关系,对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相应规定提出了修改建议。该成果可用于公路排水设计,也可为以后的规范修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西省境内典型红砂岩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施的特点,结合各类沟渠的结构重要性、损坏状况、使用要求及现行规范要求等,通过对区域性排水设施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考量,提出了红砂岩路基排水设施设计降雨重现期与安全高度建议值,探讨了排水设施冲淤条件与允许最小纵坡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红砂岩路基排水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排水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4.
徐斌 《公路》2005,(1):68-70
讨论了道路采用多空隙沥青混凝土面层后,排水设计中降雨输入参数的意义及其选择依据,包括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与设计重现期,以期对这种路面的排水设计采取相对应的慨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铁路路基排水设施降雨重现期的确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研究现行规范规定的铁路路基、国家的公路排水设施降雨重现期或洪水频率基础上,设施的降雨重现期,并进行了计算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及不同结合目前铁路的发展要求,提出了铁路路基排水  相似文献   

6.
对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和小桥涵等排水设施水毁的形式和4种主要原因,并从设计理念、设计降雨重现期、水力水文计算、地下排水、边坡防护和灾害预测预警等6方面提出排水设施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西安铁路北客站是陕西最大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亚洲当前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客站。站场排雨设计重现期P=10 a,站前南、北广场重现期采用3 a,市政道路下穿铁路箱涵通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 a,其他一般地区设计重现期P=1 a,由此引出多个重现期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问题。在探讨、明晰多个重现期雨水管渠流量采用各重现期延续、低重现期乘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地势对排水安全的决定作用及克服区域低地势缺陷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迅速排除路面径流、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正常交通及行人安全,需要合理进行路面排水设计。结合设计暴雨重现期和允许路面最大排水宽度(允许扩展)的概念,可以分为汇水流域地表漫流、道路边沟流和雨水口进流的计算,进而可以确定雨水口的设置间距。该文首先阐述了地表漫流的流量、道路边沟流量和雨水口截流能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算例说明了连续坡面上雨水口间距设置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某市的某市政道路为例,说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对该市政道路设计中雨水设计的影响。该道路的规划阶段在2013年度到2014年度完成,规划时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版)为主要参考对象之一。该道路在2014年进入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设计阶段,根据2014版新规范,该道路雨水设计的计算重现期提高、降雨历时变短,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容积与造价明显增加,对道路建设的造价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宝河新安特大桥主桥通航主跨156 m,是我国首座采用混合梁结构的波形钢腹板桥梁。该桥排水采用横向桥面排水和纵向排水管排水相结合,根据降雨强度,复核汇水量和管径排水量设计,同时依据广东地区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计算总结容许最大汇水面积所对应的管径大小表格,便于其他桥梁排水设计参考和查询。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榆佳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在分析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地质及该区路基防护排水病害成因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路基防护与排水技术展开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结合现行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黄土梁峁沟壑区路基排水养护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从系统地角度提出了构筑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注意的事项.以期进一步完善该地区公路修筑技术,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毁损失,确保路基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破坏严重,且公路边坡具有不同于自然边坡的特殊性,进行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自然边坡降雨侵蚀破坏的机理,然后结合黄土公路边坡的特点分析了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公路》2017,(2)
正在仅考虑温降和干缩的基础上,结合CRCP结构计算的最新成果,提出并验证了纵向配筋指标的计算方法,对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及敏感性分析(王骁帆等,P1)运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时长、雨型、土体渗透系数等条件变化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降雨条件下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陈洪江等,P6)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1,(5)
山区公路涵洞排水能力不足,会造成路基水毁或水损;过于保守的排水设计,则会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其中"降雨-下垫面"相互作用下的过涵设计流量精确计算尤为重要。提出了基于GIS的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仿真计算方法:以芝加哥雨型法分析设计重现期的当地降雨时程变化,采用SCS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下垫面因素,基于GIS水文仿真平台模拟山区涵洞控制流域内的"设计降雨-地表径流"过程,应用于太行山区高速公路实际工程,实现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的精准计算。与现行规范的推荐公式进行比较,该计算方法能细化降雨时程,并考虑了多维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兼顾涵洞设计的安全经济、理论性与自动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降雨条件下道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雨是影响道路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强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降雨过程中边坡地下水压力水头、总水头变化、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气温、冻深、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隧道涌水量、涌水类型、施工方法、衬砌结构等影响黄土公路隧道防排水结构设计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黄土公路隧道的3种防排水结构型式:防渗滴涌水型结构、防淋淌涌水型结构、防股流涌水型结构,并详细分析了3种防排水结构型式的适用条件及防排水结构构成,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性能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军  叶奋  黄彭  王仪融  沈平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35-37,40
排水沥青面层的主要功能为排水功能,即在降雨期间,雨水通过结构内部的孔隙排出路面,使路表保持相对干燥,从而提高行车安全度,排水功能的大小与混合料的透水能力有关。根据水流在其结构内部的流动特征,本文提出了透水能力的计算和测试方法。通过在不同空隙率和坡度条件下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透水能力进行测试。得到了混合料透水能力与其混合料空隙率和路面横坡,以及混合料目标空隙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用于指导排水沥青面层的结构设计和混合料组配设计。  相似文献   

18.
连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研究分析,其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为:连拱隧道中墙的设计、施工及洞内外线性的过渡方式等。本文针对不同的连拱隧道中墙型式,从施工安全、结构受力、连拱隧道的过渡方式、防排水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了各种中墙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大多采用了衬砌拱进行集中排水的型式,对衬砌拱的流水槽宽度、间距等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计算,推导了简易的计算公式,特别指出了衬砌拱的流水槽宽度与其间距应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且都与降雨强度、路面宽度以及路面粗度系数等成正比,对衬砌拱的设计应结合高速公路各路段的降雨强度以及路面宽度等实际状况,不应任意设计.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表,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连拱隧道的中墙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玉文  田尚志  陈贵红 《公路》2004,(10):180-184
连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研究分析。其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为中墙的设计、施工及洞内外线性的过渡方式等。针对不同的中墙型式,从施工安全、结构受力、连拱隧道的过渡方式、防排水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了各种中墙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