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人云:“有志者立长志。”我们的热心读者郑智文同学就是这样一位“立长志”的人。从童年时期对铁路单纯的喜爱.到青少年时对铁路知识的渴求:从儿时做一个火车司机这样一个单纯的梦想.到如今出国留学学习高速铁路制造技术。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信念一直贯穿着他的成长历程。郑智文同学的来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的铁路后备军正在成长.中国铁路未来的希望。同时,郑智文同学的来信也让我们意识到,《铁道知识》杂志在铁路科普宣传之路上,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卷首寄语     
春去夏来,日月如梭。屈指算来,《铁道知识》已走过了十四个年头。回首往事,创业的艰苦,立足的艰辛、改革的艰难……令人感慨万千。然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走过来了,并且还要走下去,那怕仅仅为了对得超忠实而热情的读者。 我们的读者来自国内外、路内外的各行各业,他们因热爱铁路而阅读。《铁道知识》,又因阅读《铁道知识》而更加热爱铁路。这不是虚妄之言,透过读者封封来信的字里行间,我们足以感受到这一点。 不必去摘录那些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3.
一位正在西南交通大学读大一的学生,最近向《铁道知识》杂志社写来一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信。在信中.他讲述了受父辈影响,从小喜欢铁路,后又情结《铁道知识》杂志.最后走进西南交通大学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铁道知识》杂志的深情与厚谊:一事一叙.流露出对《铁道知识》杂志渴望与期盼。《铁道知识》杂志如今已近而立之年,这些年来,不少读者来信、来访说.是《铁道知识》杂志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了铁路;是《铁道知识》杂志引领他们,走进了铁路,伴随铁路一同发展成长。赵宜飞同学的这封信代表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激励了本刊的编辑。本刊将此信编发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国防与交通”专栏在《铁道知识》上开办已经5周年了。在此之际,铁道部战备办公室、《铁道知识》编辑部,仅向关心本专栏的广大读者和为本专栏付出心血的作者致以衷心地感谢! 《铁道知识》“国防与交通”专栏创办伊始即开宗明义,1993年第一期专栏开篇的编者按中就把创办的宗旨表露无遗。文中这样写道: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全国人民要关心国防建设,抓好全民国防教育。铁路战备工作对增强铁路的国防效能,保障平时和战时铁  相似文献   

5.
由北方交通大学编写、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道概论》自1981年出版以来,被铁路院校和现场单位广泛用作教材并受到好评。1987年被评为全面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现已出至四版。第四版《铁道概论》不仅能使人学习到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能使读者开阔眼界和思路,了解铁路的现状和未来。与老版本相比,它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的更新,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方便,也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铁道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6.
《铁道知识》2007,(1):1-1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2007年《铁道知识》第一期“和谐铁路专刊”敬献给读者的时候,同时带去铁道知识杂志社全体同仁对所有本刊读者、作者,全体旅客、货主,全体铁路干部职工,为本刊倾注了心血的老编辑,为本刊发行付出辛勤汗水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本刊成长的所有同志致以新春祝福:祝大家和谐和睦,进取进步,美满幸福,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7.
本期《铁道知识》新设“一家之言”不定期专栏,着重刊登读者有关铁路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一家之言”,顾名思义仅表达读者个人的看法,因此难免存在种种局限性,自然与专家学者的高见宏论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群众的言论中往往不乏真知灼见,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何况,我们设置这个栏目的本意,格外看重的是读者热爱、关心、支持、帮助铁路的掌拳之心。众说虽然纷纭,抛砖亦能引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开动脑筋,为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进步而献计献策。 ——编者  相似文献   

8.
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季节,铁路建设战线各方捷报频传的欣喜日子里,迎来了《铁道知识》创刊十五周年盛典。 部领导、有关司局领导、各界来宾、老主编、老编辑们都来了,我们欢聚一堂,聆听老部长刘建章的教诲,这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十五年前,《铁道知识》创刊初期,刘部长亲自过间,要求搞好《铁道知识》,普及铁道知识,为提高全路职工素质发挥作用,十五年之后的今天,老部长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当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在欧洲诞生的时候,铁路,见证了人类工业文明的脚步。当中国大地响起火车的第一声长鸣,铁路,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今,高速列车又在启动着新一轮的交通大革命,激发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时代,《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与大家见面了。  相似文献   

10.
拙文《火车邮戳上的附加字》在97年第3期《铁道知识》刊出后,陆续接到不少邮友的热情来信指出:带“押”字的戳,并不限于“锦京火车”邮戳,并有集宁至二连浩特邮路的“集二火车”邮戳,戳号带“押”字;襄樊至安康邮路曾经以“湖北、襄樊”邮戳代用,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京广线上闻名的坪石车站,童年的我就喜欢倚在阳台上观看火车飞驰。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我对火车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想着看火车,一做完功课便用纸折叠火车头,甚至吃饭时一听到火车叫就匆匆地端着饭碗奔向阳台,感受着那种“轰隆轰隆”的震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铁路的认识也随之增加。1984年读中学时,有幸在邮局买了本《铁道知识》,于是如获至宝,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了铁路线上的“长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铁道知识》杂志,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铁道知识》在全路广大职工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杂志社全体编辑人员的精心培育和不懈努力,已成为铁路职工喜闻乐见并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科普期刊,为普及铁路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职工科技素质,推动铁路科技进  相似文献   

13.
《铁道知识》1994年第3期曾用两版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缩龙成寸》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妙趣横生的火车模型。该文作者就是36岁的四川德阳东方电工机械厂翻译科科长陈勇——一个收藏“火车”的人。  相似文献   

14.
贺词     
龙年岁末,喜闻原《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杂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我代表中国南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杂志的新老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杂志自1993年创刊至今已近20年,这是中国铁路不断创新、高速发展的20年。在这期间,中国电气化铁路  相似文献   

15.
《铁路采购与物流》正式出刊了。作为《铁路采购与物流》及其前身《铁道物资科学管理》杂志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编委会的名誉顾问,作为中国铁路物资与物流运作的实践者,我切身感受了《铁道物资科学管理》杂志创刊24年来对促进中国铁路物资与物流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4年来,《铁道物资科学管理》见证和推动了中国铁路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创造了较高行业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品牌价值。杂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行业的不同要求,适应铁路物资管理的演变,先后开辟了40多个栏目,对物资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使管理知识和技术成果得以…  相似文献   

16.
迈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我们跨入了本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 回首以往,我们感慨万千,深深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1980年《铁道知识》作为铁路唯一的科普期刊,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应运而生。18年来,《铁道知识》不负众望,立足铁路,面向社会,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提高铁路职工素质呕心沥血,为铁路科技进步呐喊助威,辛勤耕耘,终于迎来累累硕果:《铁道知识》已成为全路发行量最大的科普杂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成为深受公众喜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铁路市场     
《铁道知识》编辑部与人民铁道报社信息部共同创办的“铁路市场”栏目第二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期的主要内客有:会议消息、书讯、论文。会议消息 铁路系统WTO专题报告会 历经了15年的奋斗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了WTO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度《铁道知识》发行工作会议于1995年9月20日下午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铁道学会的代表,中国铁道学会秘书处的领导和《铁道知识》编辑部的全体同志。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本杂志科学严谨、资料翔实、通俗有趣、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它包揽铁路车、机、工、电、辆等各项专业知识,同时涉及与铁路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知识,可谓“一本《铁道知识》在手,铁路百科尽收眼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我国唯一的铁路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铁道》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铁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线路里程由2.2万km增加到8万km。  相似文献   

20.
杨瑛 《铁道知识》1995,(2):40-41
磁浮铁路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铁道科技开发领域。最近几年,德、日、美、英等国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也开始起步。这些新进展开辟了一个未来铁道技术,特别是客运高速极为崭新的前景。 天轮高速火车成为现实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和火车在英国出现,迄今170年,火车就是靠机车车辆的车轮在钢轨上滚动运行的。而磁浮铁路运输却完全突破了这个传统模式,它是利用电磁原理,使火车悬浮于地面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