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作为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发动机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详细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的混合气形成模式、燃烧模式和该技术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对发动机其他部件的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可比进气道喷射自然吸气均质混合气汽油机热效率提高20-25%。然而稀燃时火焰传播速率低,火核生成困难,因此采用分层混合气燃烧组织方式用于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速率,采用提高缸内充量运动强度和废气再循环在保证燃烧速率的同时降低NOx排放。因此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调控进行研究具有提高内燃机利用效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输车辆》2010,(8):99-99
1.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燃烧技术 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和柴油机均质燃烧技术进行系统应用研究,提出喷油、增压、燃烧、后处理、协同控制策略和程序,解决工程化领域应用的技术需求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型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基于射流燃烧系统,由燃烧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相应的电控系统3部分组成。根据喷油器不同布置方案,设计了2种燃烧室。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高压供油系统能基本满足系统喷油要求,研制的电控系统基于PC机,可在线调整控制参数和采集数据。通过一台改装的单缸试验机,研究了喷油正时对发动机运转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口到国内的凯迪拉克CTS搭载了一台北极星3.6L双模缸内直喷V6发动机,这台直喷汽油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分层燃烧和均匀燃烧两种稀薄燃烧模式,即所谓的"双模"。在国  相似文献   

6.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建立了某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GDI)的计算模型.研究了点火时刻对该GDI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点火推迟,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缸内温度先升高后降低,CO的排放逐渐降低;而随着点火时刻提前,最大放热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传统汽油机的节油性能,汽车制造商开发了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可变气门、稀薄燃烧、汽油缸内直喷、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汽油机,通过缩小排量转移发动机部分负荷时工况点可以实现巨大节能效果。然而,缩小排量也意味着降低了发动机的动力,为提升缩小排量后的发动机动力性往往采  相似文献   

8.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9.
VVT—i汽油机形式多样.共同特点是尺寸小.缸内直喷、增压。分层稀薄燃烧、变压缩比、变气门升程。这种发动机燃烧效率高。排放可达欧Ⅳ和欧Ⅴ标准。据张兴业介绍。目前。丰田生产的汽油机已经全部采用VVT—i技术.并开发出双VVT—i汽油机:本田的产品也已普遍采用VVT—i技术.第8代思城的1.8L汽油机已经是第3阶段的变气门相位和变气门升程的i-VTEC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事出有因:很独到的奔驰直喷技术直喷技术作为各汽车企业比拼内力的一块阵地,当然少不了奔驰汽车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奥迪的TFSI分层燃烧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不仅是分层燃烧技术的典范,同时也是缸内直喷技术的典范。直喷技术不像分层燃烧技术那样对油品有苛刻的要求,因此应用也相对要广泛。由于其可以精确控制喷油量,使得发动机在性能、油耗、排放等各方面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1.8TSI发动机是一汽大众迈腾(Magotan)车的一款发动机,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Tur.bocharge)与缸内直喷分层燃烧(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技术。故又称为,TSI发动机。  相似文献   

12.
近期,随着新一代凯迪拉克CTS中国上市,其3.6升SIDI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随之浮出水面,有关“缸内直喷”技术的话题再度热门起来。什么是缸内直喷技术,这项技术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进气道三维流场测试装置、定容弹喷雾试验台和光学单缸机测试系统组成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可视化开发平台,开发设计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进气道,并匹配了缸盖燃烧室和活塞,有助于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燃烧速率;综合考虑排放与机油稀释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喷雾靶点。对所设计的燃烧系统进行了光学单缸机试验和热力学多缸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和燃烧室组织引导的气流在缸内形成高滚流,对喷雾油束有强烈的弯卷作用,极大促进了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并减小喷雾碰壁的风险;喷雾靶点的合理设计有效避免喷雾油束与壁面的碰撞,减少了机油稀释率和起燃工况HC排放;所设计的燃烧系统搭载1.5TGDI发动机实现了80kW/L、最大扭矩250N·m、排放较低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直喷汽油机稀薄气体的燃烧及排放问题,采用掺烧乙醇重整气改善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并利用CONVERGE三维仿真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引入乙醇重整气可以改善缸内当量比分布,促进H基、OH基的生成,有助于燃烧的良好进行;随重整气掺混比的升高,HO2和H2O2分布范围更广、浓度更高,在燃烧室内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随着重整气掺混比增加到20%,缸内碳烟的生成质量和数量密度峰值分别降低了90%和56.25%,直喷汽油机碳烟排放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12,(4):314-315
汽油引擎要想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上更上一层楼,同时提高效率增加输出功率,必须依靠更精确的燃油喷注和燃烧技术,而术就是缸内直喷。  相似文献   

16.
对装有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瑞麒G5轿车分别进行了道路试验和代表极限使用工况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温度较高的缸内直喷汽油机使用含MMT汽油时,三效预催化器容易堵塞,堵塞物中约50%为锰.除预催化器外,燃烧室、气门和氧传感器等均覆盖有锰沉积物.模拟极限使用工况140km/h车速下运行250h后,催化器约40%表面被堵塞,排气背压增加40%.  相似文献   

17.
车用天然气发动机技术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天然气发动机分为均质混合气预混合燃烧型和非均质扩散燃烧型 ,详细分析了前者的燃烧特点与排放性能 ,指出了采用天然气高压缸内直喷技术的必要性。高压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非均质扩散燃烧为主 ,因而热效率高 ,最大平均有效压力达到甚至超过同型柴油机 ,NOx 排放低而且无可见烟度排放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数据简要地阐述了目前我国发展高效汽油机技术对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先进充气技术”和“缸内直喷技术”两项高效技术对汽油机节能的贡献率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还对我国加快推广应用高效汽油机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节能效果做了预判。  相似文献   

19.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技术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性能特点、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现状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指出排放问题仍是制约缸内直喷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汽车知识》2010,(4):88-91
<正>29燃油缸内直喷优势何在?传统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将燃油喷入进气道中,和空气在进气道中混合后,以可燃混合气的形式被吸入燃烧室。而燃油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汽油直接喷射入燃烧室,通过均匀燃烧和分层燃烧,使燃烧更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