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5年是航运业新一轮并购浪潮的开端.从年中开始的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和赫伯罗特收购加太轮船的活动,不仅成为了这一轮并购的开端,而且还迅速把这一轮并购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
大兼并、大震撼--航运业巨无霸马士基兼并铁行渣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洪林 《世界海运》2005,28(5):27-29
近些年,世界顶级航运企业的合并兼并已是屡见不鲜:1997年4月新加坡东方海皇收购美国总统轮船;1998年6月日本邮船兼并昭和海运;1999年4月日本商船三井兼并NAVIX;1999年7月挪威威廉臣与瓦伦尼斯合营;就连马士基海陆与被收购前的铁行渣华,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是当2005年5月11日,丹麦马士基宣布将通过支付23亿欧元(约30亿美元)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还是让世界航运人士大跌眼镜.英国著名海运日报《劳埃德日报》(Lloyd's List)称:“这是在集装箱运输领域迄今为止最大和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次交易,将会造就一家世界最大的航运巨头,其规模将是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两倍多.”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收购,人们相当震惊,虽然此前曾有消息称马士基有意收购铁行渣华,但直到5月10日,铁行渣华还对外宣称“不能保证两者合并是洽谈的必然结果”,第二天却突然与马士基双双发表声明称协议已经达成.8月1日,马士基宣称已经全部履行了并购合同中的约定,股份的认购也进行完毕,至此,令整个航运界震惊的丹麦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成功运作了.  相似文献   

3.
钟秋 《海运情报》2006,(2):9-10
以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为契机,过去的一年刮起了班轮公司的并购(M&A)旋风。在集装箱船市场兴旺的背景下,各公司为扩大船舶箱位采取了包括收购企业在内的措施。另一方面,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竞争也没有停止。据日本邮船调查部的报告,2004年末9000TEU以上集装箱船的订造量已扩大到14艘,2005年订造的1万TEU以上集装箱船也达到了两位数。虽然担心箱位供给过剩,船公司仍纷纷订造新船,以扩大营运规模。  相似文献   

4.
纪事·杂志     
Autumn2006班轮业将何去何从?多年来,分析师和咨询顾问都鼓吹并购和规模经济是班轮公司成长的方式。规模越大,市场影响力就越大,对价格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就是并购的逻辑。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和赫伯罗特收购加太轮船是最新的收购活动。但是,班轮业的实践并不支持这种逻辑,东方海皇收购美国总统轮船就是痛苦的经历,而近期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和赫伯罗特收购加太轮船也证明了这种逻辑的荒谬。马士基合并铁行渣华并非易事,合并过程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已经遭到了付运人的公开抱怨,而前半年亏损6.07亿美元的经营业绩也主要归罪于合并。收购铁行渣…  相似文献   

5.
费思 《集装箱化》2008,19(3):11-14
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上一轮收购热潮集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较大规模的兼并活动有数十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英国铁行箱运与荷兰渣华箱运合并,韩进海运购买胜利海运大部分股权,东方海皇收购总统轮船,马士基收购南非箱运、兼并海陆,CP轮船并购一系列区域船公司等。21世纪初期,全球班轮运输市场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6.
钟秋 《海运情报》2006,(6):17-17
由于海上货流扩大,世界主要港口营运公司的集装箱装卸量增长。2005年的装卸量,业界最大的香港和记港口(HPH)突破了5000万TEU,比第二位以下的超过1000万TEU以上,保持了首位。以中国为中心开展业务的船公司系统的中远太平洋的跃进显著。迪拜港世界公司投入巨资收购铁行港口等扩大规模的并购和投资很是活跃,业界的调整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7.
胡树威 《集装箱化》2006,(11):25-27
兼并联合之势愈演愈烈2005年8月,马士基以23亿欧元(28亿美元)收购当时名列全球第3的铁行渣华(PONL),使其箱位数陡增50万TEU,并从而掀起了现在这一轮兼并联合的热潮。2005年10月,赫伯罗特(Hapag-Llovd)母公司TU- IAG以2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运能陡增20万TEU,并于2006年9月起统一以“赫伯罗特”品牌运营,从而使其进入全球第5位。2005年9月,法国达飞轮船公司以6亿美元收购本  相似文献   

8.
世界码头业界迄今仍由称作四巨头的四大公司垄断着,然而,2005年5月12日后这一垄断状态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其原因是AP摩勒(马士基海陆的母公司)收购铁行渣华。集装箱航运业界由于这一大型收购将进入格列弗式的垄断时代(一家公司的占有率高得悬殊),世界港口业界也许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大变动时期。下面以今后四巨头的世界战略动向为中心,预测海外码头公司的动向。  相似文献   

9.
《水运文献信息》2005,(7):25-25
A.P.穆勒一马上基集团将铁行渣华公司股票每股作价57欧元,以现金收购铁行渣华,该收购计划已于2005年5月宣布,并预计在7、8月完成。此次收购计划对国内的货主带来了一定的震动,但从全球集装箱班轮业竞争格局的角度观察,为什么A.P.穆勒一马士基集团在班轮运费市场高涨、收购成本高的情况下,选择收购铁行渣华呢?带着这个问题去分析马士基在当前环境下的战略意图,对于其他同业竞争公司调整竞争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沉寂了4年之后,2005年,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的兼并与重组浪潮再度被唤醒.在过去的一年里,班轮界发生的收购或兼并事件此起彼伏,且悬念接连不断.2005年是班轮运输业的并购年.它预示着新一轮并购浪潮的开始,这轮浪潮可能将持续数年.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2007,18(8):39-39
据外电2007年8月1日报道:去年马士基对铁行渣华(P&ONedlloyd)收购对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影响不可低估。英国CargoSystems杂志公布2006年世界百大集装箱港口的排名,某些港口的升跌变化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岁末年初,一场收购第四大港口营运公司英国铁行轮船集团(P&O)的拉锯战火热上演。战局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令全球目光聚焦于这场阿联酋迪拜港口世界公司(DPW)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乃至美国国会之间的港口风波。  相似文献   

13.
《海运情报》2005,(3):35-35
铁行港口作为比利时安特卫普门户码头的参加企业签署了安特卫普东侧集装箱码头建设、营运的40年合同。这一投资4.5亿欧元的开发工程将使铁行港口在该港的装卸能力从现在的140万TEU提高到350万TEU。铁行港口在该码头的投资占67.5%,铁行渣华占25%。  相似文献   

14.
1、巴拿马运河调高全集装箱船收费标准;2、单壳油轮强制淘汰4月5日生效实施;3、马士基海陆收购铁行渣华,掀起航运业新一轮的并购浪潮;4、高危区域清单:战险除外区域新增马六甲海峡;美西实施夜间通行证系统,首夜港口吞吐量激增40%。  相似文献   

15.
当前,港口跨国投资经营人所投资和经营的码头已遍及全球,并且它们仍在竭尽全力加快其拓展市场的步伐、目前仅五大投资经营人——和黄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A.P.穆勒港口集团、铁行港口集团与欧洲门户集团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31.7%扩展到目前的33.1%,而这一进展是在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增速大幅度下滑时获得的。而前不久和黄集团等几家跨国公司竞争收购美国装卸服务公司一事,更说明国际港口投资市场的发展已到了不满足于单个码头的收购,而到了要成批成批收购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杂志     
Dec.2006炙手可热的集装箱码头在过去的一年中,班轮业和集装箱码头业都经历了不少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在独立码头运营商(ITOs)抓紧时机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不少班轮公司也不断加强它们对关键码头资产的控制。例如,一方面是DPW收购铁行渣华,另一方面是MSC和CMACGM积极投资码头。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韩进海运和东方海外出售其码头资产以增加现金流。在这些收购和投资活动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集装箱码头业的集中度已经大幅提高。1991年,全球5大码头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只有17%,而今年随着DPW收购铁行渣华,这个份额可能超过50%。如果对几家主要ITOs的股权结构和联盟关系加以分析,也许不难得出这个份额还将继续扩大的结论,而这可能有利于提高码头运营商的溢价能力。与此同时,不断提高的集中度也会刺激班轮公司进军码头业或者加强与ITOs的合作,进而推动集装箱码头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放弃收购英国铁行港口后,由政府经营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与香港和记港口于4月达成协议,前者以44亿美元现金收购世界最大的港口经营人和记港口20%的股权。这笔交易进一步验证了港口经营业的联合化浪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迪拜港口世界收购铁行港口,与这股浪潮相对应的是世界范围内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淏 《集装箱化》2007,18(10):26-28
今年,英国杂志《国际货运系统》(Cargo Systems)和往年一样,在其第7,8合期的增刊《集装箱港口100强》(Top 100 Container Ports)上,表(以下称为100强表)列全球按吞吐量排位的前100个集装箱港口,并简单分析这些港口的近况和发展规划。本刊2006年第12期刊登过详细介绍2005年增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王修平 《集装箱化》2008,19(7):11-13
1 并购规模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20世纪末,全球班轮业掀起兼并的浪潮,如英国的铁行集装箱公司和荷兰渣华集装箱班轮公司的合并,新加坡的海皇东方班轮公司并购美国总统轮船公司,丹麦马士基海运集团并购由CSX集团控股的海陆集装箱班轮服务公司等。  相似文献   

20.
迪拜港口世界(DPW)与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争购铁行港口(P&O)业已尘埃落定,财大≮粗的迪拜港口世界以每股520便士的代价收购了铁行港口集团,总金额39亿英镑(约74亿美元)。迪拜港口世界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大出手。一次是2004年年末,迪拜港口世界以11.5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环球码头公司的(CSX)全部资产,包括其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大陆、澳大利亚、德国、多米尼加、委内瑞拉所经营的33个集装箱码头和泊位。这些码头和泊位未来年吞吐能力可达1460万标准集装箱,而在收购以前,迪拜各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640万标箱。更令人叫绝的是,迪拜港口世界在买下美国环球码头公司不久,即转手以11亿港元(约1.4亿美元)的代价,向新加坡港务集团出售了原美国环球码头公司一个泊位权益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