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汽摩配》2005,(10):53-53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相似文献   

2.
孙晓红 《时代汽车》2012,(11):17-17
庞青年和他的青年汽车,这一两年里,可是新闻不断。先是与萨博的缠绵绯恻、婉转马前、山重水复,令全世界的人为之柳暗花明、一唱三叹、愁肠百结,后来又与世爵联姻、最近与莲花工程分手,件件都足以让全世界注目。庞青年此人是聪明。他知道做自主品牌的难处,家家都从低端做起,赚不到什么利润,想要品牌向上走更是千难万难;可是一下子做高端却坚决不可能,而国人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要圆许多,与搭上外国的品牌,一个介于自主品牌上  相似文献   

3.
刘勇 《驾驶园》2015,(4):14-21
<正>尽管并不是特别喜欢别人称他为"传教士",但何墨池并不否认用这个名字来形容他确实很贴切。"传教士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自己,而我是为了这个社会。"他如此强调。确实,来到中国的30年里,他曾在无数场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却没有一次是在宣传斯堪尼亚,而都是在说如何才能提升运输效率。77年前,一位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就是白求恩。有人说何墨池就是当代的白求恩,致力于为中国提速,却又不惜为别人做嫁衣。  相似文献   

4.
话幽默     
<正>什么是幽默?曾有人做过假设:在一家酒吧里,有位顾客点了一杯啤酒,却发现里面漂着一只苍蝇。如果是英国人,他会以绅士的风度吩咐侍者:"请换一杯啤酒来!"如果是法国人,他会将杯中的啤酒倾倒一空。  相似文献   

5.
假如你不知道CLS应算是一款怎样的汽车。不妨听听奔驰的公开要员对新CLS下的一句评语他说:“没有人会需要CLS,但每个人都想拥有一辆”。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有不同的活法,你不能说哪种活法对,哪种活法错。商业几千年的历史,有不同的角色实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制胜之道,没有一个公司的模式可以代表全部。所以,我当不了创业老师,讲的教训经验,都是700 Bike自己的,对其他公司、朋友最多算是参照,切勿模仿。从2014年底开始做自行车,在整整10个月里,我学会了7件事:  相似文献   

7.
耿老头从南桐那边大山沟沟的国防厂退休回来,陋巷的人才认识他。国防厂的老工人,与巷子里的挑夫贩卒不是一个层次,他很少和巷子的人打交道。他那一幅黑脸,挂着说不清楚的笑,使人感到神秘,感到畏惧,巷子的人也很少去找他说话。巷口碰上,无非是“耿师傅,吃饭没有?”“吃了。谢谢”之类的废话。那天,居民委员汪孃孃在街上配了一把钥匙,拿回来却打不开门,把她急得顿脚。耿老头去朝天门买报回来,见她那样儿,便把钥匙接过来,去门锁上试了试,回家去拿了一把锉刀来,虚着眼光盯丁盯,只那么轻轻锉了一下,再去捅那锁,门便打开了。汪孃孃说不尽的感谢话,耿老头只说:“小事。”此事虽小,却被吹得神乎其神。我说:  相似文献   

8.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4,(1):29-29
“有识元胆,机会接近于零。”;“我们只能算是半个疯子”;“不论什么行业,只要有中国人进入,其他人就不需要再做了。”;“一只为了命在奔跑的兔子”;“奇瑞的目标是做中国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9.
<正>朋友老丁送儿子去省城上大学,按理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没想到当天下午他就回来了。他说只送儿子上了火车,然后自己就回来了。我说他有点不负责任,作为一个父亲,应该送儿子到学校报到。老丁笑道:"送人千里,终有一别,还是留一段路让他自己去走吧!"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对他肃然起敬。作为父母,也许你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儿女们平平安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汽摩配》2005,(10):58-59
最近总是听说,李亚鹏开着某某车去某地接王菲的新闻,可是每隔两天,他的“某某车”都会换成另外一辆。记得《头文字D》里的茂木夏树曾经对拓海说过:“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世界才能快乐”。自称是“没有欲望去展现不同风格的人”的李亚鹏,说自己只有在车里才能“完完全全做自己”。或许对他来说,他只有在车里,他才是个地地道道的车迷。  相似文献   

11.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新生开学,"今天只学一件最容易的事情,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以后每天做300下",老师说。一个月以后有90%的人坚持。又过一个月仅剩80%。一年以后,老师问:"每天还坚持300下的请举手!"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手。  相似文献   

12.
杜启弘 《摩托车》2015,(1):114-116
王杰胜,60后,山东青州人。身材中等,貌不惊人,当你与他面对面交流时,会感觉此人言辞谦逊特别低调,缺乏摩托人的张扬个性。之后,你又会在交谈中发现他那双不大的眼睛特别聚光、特别有神,并在他富有条理的叙述中感觉此人绝非泛泛之辈……的确,在国内摩托界,王杰胜绝对称得上"实力派",之所以没有成为摩界"风云人物",原因只是低调。1992年开始经营摩托车维修店。  相似文献   

13.
某日,与一位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的朋友谈起工作,他说一个字:累。而他特别羡慕的哥的生活,说他们自由自在的很。某日,又与一位的哥说起自己的职业,他也说累。他却特别羡慕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说他们到时拿工资,万事不操心。有的人就是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了证明自己工作多么不易,他说自己一天里:每天工作24小时,白班、晚班各12小时,又无节假日,365行中劳动时间最长;每天最操心的事莫过于安全,一旦出事,很可能一年白干。所以,驾车  相似文献   

14.
《实用汽车技术》2009,(4):47-47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的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的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谈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相似文献   

15.
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两邻居争地建房互不相让其中有一人写信给在京城做“”,,,官的兄长要求出面干预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从兄长的劝说建房时退让三尺结果感动对方,。”,,,也退让三尺建房两家从此和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克莱格·卡尔菲不久前来到非洲国家加纳,他此行的目的是为那里的贫困者用竹子制作自行车。卡尔菲用竹子做自行车的想法完全出于偶然:一次他养的一只宠物狗撕咬竹子,竹子却完好无损。于是他就想:是否能用竹子做自行车架呢?从那时起,卡尔菲就开始用竹子制作自行车了。他做的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2020,(5)
正2020年春节期间,编者跟一个河南信阳地区的读者微信聊天,听他说起一件事:他在2019年中秋节走311国道路过徐州西郊的铜山区时,在政府门前的"善行义举"宣传栏里看到一个玩车人的介绍。他说政府宣传部门对这个摩托车迷的介绍充满正能量,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建议我做一期他的内容。聊过天的第二天下午我就去了城西的那个宣传栏,一看人物照片和内容,乐了。橱窗里的"徐州好人",原来是我认识多年的车迷三哥。三哥,本名周长彬,生于1967年,因排行老三,本地车迷圈的车友们都叫他三哥。因忙于工作,两年没见三哥了,想不到他已成为政府"善行义举"的模范。忍不住替他高兴,也有点埋怨自己失职—身为摩托车媒体从业者,身边有一个这么"正能量"的车迷却毫不知晓,还要外地车友来提醒……于是,立马联系三哥,挤牙膏般,让不善言谈的他一点一滴挤出了自己的摩托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不管什么样的旅行,不管你是只想在周边的城市里转转,还是出国旅游,你是不是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让你无法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要工作,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钱,办手续很难,或者害怕旅途中各种各样的危险。我的朋友里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说他自己想去西藏,说那是他的一个梦想。他有车、有钱、有自己的生意,他甚至为此买了很多装备:登山靴.睡袋、防风衣……我比他穷多了,我没有钱,没有装备,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可是我觉得相比起梦想来,这些都不重要,所以我坐着摩托车,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翻过了雪山到了拉萨,又坐着摩托车从上海到了欧洲。而我的那位朋友还在杭州的家中。他又买了一辆车,但他的梦想还在原地踏步。我并不是怂恿大家都像我们这样旅行,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心里还有梦想,你需要做的就是迈开这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达人简介】电台节目里如此形容他:"结识了这位驴友达人,你才知道原来生活如此精彩!"他的单车运动俱乐部在圈子里小有名气,拥有一批铁杆粉丝,每次出发前只知道目的地,却从不多问,跟着他,说走就  相似文献   

20.
本期买车故事的主人公算是一位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大人曾是我英雄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将领。 张先生说他的父亲戎马一生,如今离休在家颐养天年,应该和母亲多出去走走转转,所以孝顺的他要帮父母选一辆合适的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