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珠江 《珠江水运》2008,(3):25-26
2007年,珠江水运克服长洲枢纽滞航、高油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呈现许多新亮点。港口现代物流化,航道高等级化,船舶大型化,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与水上交通良性互动,促进了沿江产业升级,呈现航运与沿江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客运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2.
长江涛声依旧,然其集装箱运输发展却已日新月异。如今,沿江耸立了数十个集装箱港口。长江沿江经济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有力地支撑了长江沿江经济和产业的繁荣。这种联动发展又使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后劲倍增。一、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1.长江沿线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佛山高明地区沿江产业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石油化工、钢铁等港口制造业迅猛发展,进出高明港的船舶也呈现大型化、多样化趋势,储运货物出现敏感化、新型化,加之近年来气候环境多变,极端天气频发,给水上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沿江经济带建设强劲的发展势头,面对监管对象的复杂多变,佛山高明海事处迎难而上,主动融入西江沿岸综合开发经济发展大局,全面履行海事职能,延伸监管服务,打造“绿色油运卫士”服务品牌,为港口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实现了高明辖区港口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沿江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确立了“开发沿江、呼应浦东、东西联动、南北互补”的工作思路,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建设。一是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充分利用长江水运有利于发展大运输量、大进大出产业的条件,在沿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二是大力推进沿江港口和航道建设。“十五”期间投资164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目前江苏沿江港口共有泊位7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加快沿江集疏运通道建设,改造六级以上内河航道917公里。三是加强沿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一、江苏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集装箱生成量迅猛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五”以来.江苏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达到30.5%。“十一五”前两年,江苏沿江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42.9%,比长三角平均水平高出1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王琪 《航海技术》2004,(Z1):34-38
实施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两个率先"要求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响应时代号召,加速长江沿岸城市化发展、承接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转移的必然要求."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建设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石化、电子、车辆制造、冶金、能源五大产业是沿江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航运业以其大运量、低运价、低污染和少占地等特点必然成为沿江开发的战略基石.此文从航运业基本条件包括船舶、港口、货源、航道来研讨航运业在沿江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珠江 《珠江水运》2009,(3):24-25
2008年。“金融危机”对许多行业产生了冲击,内河航运也难以幸免。在困难面前,珠江水运挖掘潜力,积极发挥在煤炭、水泥、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的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抗灾救灾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出现许多新亮点。长洲枢纽船闸在建成通航的第二年,年通航船舶取得高增长,通过船舶的核载吨突破7000万吨,约达到长江三峡船闸的70%;港口现代物流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江海直达取得进展,呈现航运与沿江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是助推长江经济带腾飞发展的"利器"。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发展沿江港口经济也需要新理念、新实践和新动力。本文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港口枢纽的平台化、港口物流的联运化、港口产业的多元化和港城关系的生态化四个方面,谋划长江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河航运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江水系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中充分显现了它的发展前景和潜在优势.2012年珠江水系内河运输总量预计达到5.3亿吨,同比增长17%,主要得益于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等主要航道通航条件的改善和沿江产业的发展.珠江水运在促进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繁荣与发展,运输通道的作用更加显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加之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产业沿江而上的转移趋势在未来必将日趋明显,长江上游地区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势必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港口作为全程物流中水陆相接的节点,借助此次腹地经济发展的东风,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今年年初加快内河水运建设的国家战略,视为内河水运发展的一个崭新原点,那么,2011,珠江在中国内河水运建设的长卷中,可称"底部崛起"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最值得称道的是,发展珠江水运,全面进入沿江四省区规划,并成为沿江省市主要领导严重关切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发展水运,亦成为沿江四省区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与转型,实现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钢铁、石化、电气、汽车等主要工业行业走势强劲。特别是占全国GDP近20%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呈裂变式发展,将带动沿江、电力、建材、化工、汽车等产业的需求增长。受国际、国内经济利好形势的影响,2004年,国内航运包括长江航运将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3.
《船艇》2007,(5B):20-22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增长。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步骤地加快造船能力建设。不仅是实现我国船舶工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沿海沿江省(市)相继出台规模庞大的造船能力扩充计划。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卢烨坪 《船艇》2007,(2):18-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以及沿江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仪征市船舶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增长潜力显著的重要版块。受政策保障、规划导向和产业布局的推动,船舶产业加快了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的进程,国内外造船企业纷纷入驻仪征,龙头企业优势更加突出,造船水平较大提高;骨干企业集聚发展,造船能力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丁本领 《中国港口》2012,(12):28-29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聚焦九江、聚力九江成为掀起九江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的新高潮。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大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是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加快产业集群、项目集聚的有效途径。九江沿长江152km岸线是全省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卢烨坪 《船艇》2007,(1B):18-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以及沿江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仪征市船舶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增长潜力显著的重要版块。受政策保障、规划导向和产业布局的推动,船舶产业加快了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的进程,国内外造船企业纷纷入驻仪征,龙头企业优势更加突出,造船水平较大提高;骨干企业集聚发展,造船能力明显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马超 《中国水运》2008,(6):36-37
安徽沿江地区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等各方面条件较好,在国家实施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重要举措以及安徽实施奋力崛起、东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能够促进沿江地区率先崛起,从而引领安徽全面崛起。  相似文献   

18.
对南通市沿江船舶修造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南通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优势突出,地方船厂初具规模,配套企业小有名气,集群化发展已现雏型。  相似文献   

19.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长江干线江苏段的航道通过能力。针对江苏沿江港口如何依托深水航道推动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分析深水航道对到港船舶大型化提升、航运成本下降、运输组织优化、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畅洲水道航道条件、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改善口岸通关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难发现,近代社会和生产的发展以沿江、沿海城市的发展为标志,而沿江、沿海城市的发展又是以港口为依托。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在全球化经济和贸易的总格局中,港口的纽带和接口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作为实现港口功能的重要支柱,港口装卸技术与装备将向着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宜人化方向发展。 一、港口功能的多元化与产业化 随着区域性、国际性航运中心的逐步建立,港口功能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港口以物流为中心,集物资、装卸、储运、加工、商业、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多功能、高技术、信息化的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分销中心。该中心将用物流不(Logistics)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规划、管理、营运。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对物资的集散、运输、装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