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道港口》2016,(1):39-45
文章利用开源代码Delft3D数值模式建立了珠海香洲港海域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基础上,模拟了香洲港海域水体交换能力。结果表明,香洲港海域从初始浓度下将为1%需要10d时间,下降为1‰需要16 d时间。受珠海歌剧院、野狸岛和防波堤的阻隔,香洲港海域水流动力较小,使得港区内水体交换能力较弱。香洲港海域无机氮含量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应减少陆源排放,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南侧新建科伦坡港口城基础设施项目为填海工程,区域内设有人工河道、游艇泊位、人造沙滩等。工程实施后工程水域内水体交换是该工程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潮汐物理模型试验,对工程实施后工程水域水动力特性、过流能力、水交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水系各水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游艇码头区水动力最弱;人造运河3个弯道的弯顶位置不论南向流北向流均为弱流回流区;但只要南北口存在微小的水位差,就能形成一定的置换流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交换能力主要取决于单向流流速大小及其持续时间。在试验条件下,人造运河水体交换基本可满足10 d交换一次的要求;由于南游艇码头区深度内凹,水动力最弱,水体交换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旗台作业区及南北防波堤工程的建成,连云港港主港区已经变成为南北短、纵深长的半封闭的狭窄港域,口门的缩窄以及口门至港池末端纵深进一步增加,势必对港内水体的交换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学模型对工程前后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模拟,分析水体交换能力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港内水质点的Lagrange运动轨迹进一步认识港内水体的交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港区内受水流动力及港口形态的影响,旗台作业及防波堤工程建设后主港区的半交换周期从约5 d增加至22 d。为了保障港内水域的水质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港内水体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4.
大连太平湾港区人工湖工程水体交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水动力及水体交换数学模型试验,模拟了大连太平湾港区人工湖工程实施后的流场特征及水体交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湖内水体流动仅靠纳潮,流速整体均较低,大潮平均在0.2 m/s以内。湖区内流速分布呈口门附近略高,末端接近静水的趋势。口门拦水潜堤高程越高,湖内流速越低。湖区口门附近交换率较高,末端交换率很低。太平湖不建潜堤条件下,月交换率可达86%左右。如拦水潜堤顶高程抬升,则月水体交换率降低,当潜堤高程为85基面上+1.0 m时,月交换率仅为29%,拦水潜堤的高程决定了水体交换能力的量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MIKE21模型,文章建立了新村潟湖及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数值模型,并将水动力模块与输运模块、粒子追踪模块耦合,模拟了新村潟湖在4种不同潮汐过程作用下的水体交换情况,并通过水体自净速率、水体半交换时间、水体停留时间三种指标,对新村潟湖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不同潮汐过程作用下潟湖自净速率和内部剩余保守物质总量的变化,可见潮差值与潮差历时变化对该区域整体水体交换能力影响较大,同时不同时间段潟湖水体交换能力具有较大差别,整体来看冬夏季水体交换能力更强;潟湖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分区,大体上距离口门愈近,潟湖水体交换速率愈快,但潟湖复杂的海岸边界和地形使得水动力条件变得复杂,部分距离口门较近的区域反而具有较弱的水体交换能力,如在潟湖中部的北岸和南岸,水体交换能力便弱于中部其他区域。总体而言,受潮汐、潟湖自身地形和海岸边界的影响,新村潟湖水体交换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呈现出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与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用的潮型和港池位置;工程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其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善程度和水体交换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口门环抱式长港池水体交换不畅的问题,以大连港太平湾港区为例,提出开辟港池底部与外海水体交换通道的布置方案.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水体交换模型,研究港池底部通道不同开口宽度和底高程对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底部通道开口后,港池水体交换能力可以提高30%以上,而通道底高程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于环抱式长港池规划...  相似文献   

8.
通过潮流泥沙及水体交换数学模型试验,模拟了茂名市水东湾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湾内流场变化、水体交换能力及泥沙淤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潮汐通道内平均流速最大可增加0.1~0.4 m/s,且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大幅提升,月交换率从现状的65%提高到86%左右。此外,由于湾内泥沙来源不足,方案实施后正常年淤积十分有限,平均年淤强仅0.15 m/a。总体而言,综合整治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抱式港池普遍存在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问题,水体交换通道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主要方法之一。文中以规划中的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建立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计算研究徐圩港区对流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分析港区水体交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探讨其对港区水体交换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流作用在徐圩港区水体交换中占有绝对优势,增大流速可提高港区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通道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形状对港区的水体交换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沿海各地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向海洋要地,建设港口及旅游业,导致填海工程对所在海域水体交换能力发生变化,影响水环境。本研究针对北戴河新区拟建人工岛,对不同功能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运用MIKE21 flow model模块探讨研究人工岛后在不同开口条件下所在海域的水体交换、污染物扩散及污染物存留率的变化规律,进而评价人工岛对水环境的影响。在考虑人工岛景观与自身净化能力达到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人工岛和水环境的诸多因素,给出了可供规划参考的人工岛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深水半潜平台压载水系统水锤载荷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3,(5):95-98
在半潜平台管路系统运行过程中,水锤载荷产生的压力波对管系造成重大危害,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用CAESAR II建立深水半潜平台压载水系统有限元模型,把水锤基本方程计算得出的水锤力作为加载力,计算出动静态组合工况下管系的最大应力。通过分析应力报告,找出压载水系统管系中设计不合理的位置点,并提出修改,保证管系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梅海州 《中国水运》2007,5(7):134-135
施工排水是水利工程施工经常遇到的,本文主要论述特定情况下有压水头的施工排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兆康  冯权  刘玉清 《中国海事》2014,(6):22-25,32
目前的溢油回收清理技术和设备大部分是针对水面上的溢油。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几起事故说明,溢油并非总是浮在水面。 从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我们知道,深水井喷溢出的重质原油在高压低温环境下不急于浮出水面,作业者不得不向水体和海床注入大量化学分散剂(也叫消油剂)予以分散;而在渤海海区的一次井涌事故中,大量含油泥浆从平台井口下渗出海床也存留在海底,作业方使用真空泵和水下人工采集技术将其收集。  相似文献   

14.
陈继军 《船舶》2002,(6):36-37,42
本文简要介绍了何为水锤现象,并详细分析了船舶生活水管路中水锤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卫英 《船舶》2002,(6):34-35
本文对缸套冷却水冷却热量利用的意义,在主柴油机额定负荷和部分负荷下制淡量的计算以及制淡系统的设计作了概述,同时提出了本系统在船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文具  李禄令 《中国水运》2007,7(2):121-121
水位资料的准确是水运安全的重要保证,现在内陆河道的水位观测都实现了自记化,本文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据水位观测标准给出了人工观测水位与自记观测水位进行了对比误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船》2016,(2):7-9
文章结合H轮造水机的产水量异常现象,介绍船舶造水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产水量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旨在提高造水机的使用性能,保证产水量,为船舶正常航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石军  何芳 《中国水运》2006,6(11):123-124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校验过程是模型能否有效应用于管网运行管理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总结了管网模型模拟误差的主要来源,并对校验步骤、消除模拟误差方法和校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朱京海 《船舶》2003,(3):41-42
本文就空调水系统变台数运行压差控制法,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确定压力整定值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天津港供水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港区供水紧张问题,同时建立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为天津港以及滨海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