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钢结构表面防护方案研究、试验验证和运营线路试挂的方式,构建典型海洋大气环境下接触网钢腕臂的表面防护涂层体系,以保证接触网钢腕臂定位装置在可能的高温、高湿、高盐、污秽粉尘等多因素耦合环境,如近海、濒海、沿江、热带或亚热带山区等环境中在役寿命延长至15~20年。研究表明:(1)接触网钢腕臂定位装置长效防护涂层体系为热喷涂层+环氧封闭层组合的复合涂层体系;(2)所有钢腕臂组件均采用热喷涂涂层作为防护的基础层;(3)管件类外壁及精细零部件涂层体系采用高铝锌热喷涂涂层+双金属环氧封闭涂层;(4)管件内壁采用灌涂环氧涂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交流供电系统通过空间的电磁耦合和大地的阻性耦合对邻近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的问题,以广州地铁22号线为例,研究使用缠绕锌带来抑制管道交流干扰的方法,搭建交流地铁线路与油气管道及锌带的仿真模型,计算管道敷设锌带前后电磁感应电压、地耦合电位和涂层耐受电压,研究锌带对交流干扰的防治效果,并且通过对锌带的腐蚀量计算,对其在交流干扰下的运行寿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能力较弱,交流干扰对于锌带的腐蚀量仅为每年0.3%;敷设锌带后的管道交流电流密度降幅可达87.2%,锌带对于管道交流干扰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化微量热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纳米水化硅酸钙(N‑C‑S‑H)对水泥水化及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于N‑C‑S‑H的免蒸养轨道板的试应用。结果表明:掺加N‑C‑S‑H能提高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总水化放热量,且当N‑C‑S‑H掺量超过6.0%后,水泥水化放热第二峰值不再继续提高;掺加N‑C‑S‑H能显著提高砂浆8 h和12 h抗压强度,且随着N‑C‑S‑H掺量的增加,砂浆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在25℃养护条件下,掺加1%N‑C‑S‑H可达到轨道板混凝土免蒸养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铸钢车轮材料热喷涂层热疲劳试验断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坤  刘伟 《铁道学报》2006,28(6):130-133
分析了某铸钢车轮试样热喷涂层热疲劳试验断口特征。在铸钢车轮材料表面分别热喷涂铁基和镍基两种合金涂层,进行450℃-20℃下热疲劳试验,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铁基与镍基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铸钢车轮材料,表面氧化腐蚀是涂层试样热疲劳损伤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热循环过程中涂层本身出现一些开裂,但韧性涂层并未剥落,涂层层状结构阻碍了裂纹向基体的传播,涂层保护了基体。相比之下,镍基涂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钢管混凝土拱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结构采用上承式X形钢管混凝土拱,跨度236m;主拱肋及横向联接系在拱肋未灌注混凝土前为完全钢结构,在灌注混凝土后及大桥运营阶段,主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实腹板及上下盖板按照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拱上墩座为加劲的钢箱墩座,并与拱肋连接;腹杆设计采用H形构件、节点板连接的构造;涂装层按长效防腐进行设计,拱圈钢结构外表面采用热喷涂复合涂层体系,涂层类型为喷铝合金 封闭 涂装。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湿热海洋环境下长期服役的铁路混凝土,设计了表面氟碳涂层成套体系,明确了涂层体系应用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规范了施工措施并完善了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涂层防护成套技术在相应工况下的成功应用。效益分析表明,涂层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铁路混凝土的全寿命期维修费用,兼具环保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2Cr1MoV合金钢表面制备了耐磨涂层,该涂层具有原位生成TiC/NbC颗粒作为复合增强相。文章对不同钛铌比的涂层进行了组织、硬度和环块磨损试验。结果显示,钛铌比为1∶1时的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矽肺宁与葡萄糖酸锌治疗矽肺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以72名矽肺患者为对象,分为矽肺宁加锌治疗组与葡萄糖酸锌治疗组,作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以100mg/d Zn与矽肺宁并用于矽肺治疗,对于改善矽肺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铜,增加血锌,降低CP,HYP,控制脂质过氧化,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备注酸碱失衡状态,阻抑矽肺病的发展具有显著疗效。本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与其实验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保定制品厂、德阳制品厂、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钢管混凝土接触网支柱”于2003年2月23日通过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的科技成果评审。H40015、H45015大容量预应力混凝土软横跨支柱保持原H35015外形尺寸不变,加配高强度钢筋,提高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涂层水汽透过性试验、涂层材料耐低温性能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了聚氨酯涂层、沥青改性聚氨酯涂层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沥青改性聚氨酯涂层相比,聚氨酯涂层的防水性更好,低温下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因此其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和长效性均更好;经历1000次冻融循环后,虽然两种涂层混凝土的相对...  相似文献   

11.
锚索施工技术是基坑和边坡临时性支护的一种重要施工方法。结合广深港客专福田站深基坑可回收锚索施工,主要介绍可回收锚索施工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验收标准等;阐述了锚索在施工时侵犯邻近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或影响相邻地块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种经济型、环保型的可回收锚索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铁路建造技术日益先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BIM技术促进了中国铁路建造模式的革新和转变。在对国内外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化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工程实践形成铁路工程智能建造7大技术支撑体系,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介绍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精密测控、自动化安装、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实践,提出BIM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BIM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铁路建造过程的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进而提升铁路建造技术,提高铁路建造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BIM技术,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工程的实际信息,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不少施工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应用BIM技术来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文在简述BIM技术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就BIM技术在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论述.望能在今后的铁路工程建设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乌蒙山一号隧道高压力瓦斯下施工技术研究,介绍了高瓦斯、瓦斯突出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监测技术、通风技术、石门揭煤施工关键技术及瓦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可为同类型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暗挖高铁车站,位于八达岭长城地下。设计施工中存在埋深及提升高度大、疏散救援困难、环保要求严格、两端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群洞布局断面和工作面多以及运输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采用长大电扶梯和斜行电梯、研发超大跨度隧道修建技术、复杂洞室群隧道修建技术、超长耐久性隧道修建技术、微震微损伤精准爆破技术、地下车站噪声控制技术、BIM设计施工技术、智能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隧道绿色建造技术以及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成功攻克八达岭长城站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海湾大桥第九合同段箱梁施工为例,介绍聚四氟乙烯滑板滑道在满堂支架施工中的应用,其施工工艺与传统的整体满堂式支架相比,具有施工进度快,施工周期短,需要配置垂直运输设备较少等特点;与箱梁滑模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拼装模板简单快捷等特点。该施工工艺既能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又能加快工程进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金海路站项目,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施工模型,从控制施工风险、进度、安全、质量和施工全过程5D虚拟建造等5个应用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实践表明,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博鳌通道工程为例,从施工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介绍在海洋环境下明挖隧道中采用喷涂新型聚脲防水材料施工技术,着重阐述了在隧道结构外部进行喷涂新型聚脲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并指出了在聚脲防水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隧道在海洋环境下有效克服了海水的侵蚀渗漏。此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还显著提高了防水效果,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积累了设计与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地连墙施工经验相对匮乏的现状,以杭州某地铁车站"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地连墙施工为工程背景,以不增加工程造价为前提,对地下入岩连续墙施工快速施工技术开展研究。通过"优化地下入岩连续墙施工机械配套选型,提高成槽质量及效率"、"改进护壁泥浆配比,确保护壁效果"、"研发改造成槽施工机械,减少涡流对上部软土层的影响"等多方面工作,优化传统入岩地连墙成槽工艺,形成了一套"旋挖钻机配合方锤破碎岩层、成槽机取土"的快速成槽工艺,有效确保车站地连墙施工进度及质量,可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隧道智能化建造是当前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归纳总结隧道建造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在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隧道总体发展成就基础上,论述了隧道智能化建造的必要性,探讨铁路隧道智能化建造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智能化建造的基本概念与涵盖范围,阐述了功能架构及技术组成,从多源异构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