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既有杭州枢纽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了杭州枢纽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客运系统总图规划。针对杭州枢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开通工程现状,结合枢纽总图客运系统规划、客运运输径路、客运站办理作业,研究了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杭州南站3个施工过渡方案,推选方案满足施工过渡期间枢纽客运通过能力,减少施工过渡次数,保证各引入线路径畅通和点线能力配套,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施工过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翁露  沈维 《铁道勘察》2022,(3):63-68
由于新建杭州西站与既有杭州站、杭州东站没有便捷通道相连,杭州铁路枢纽内的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制约了枢纽作用发挥.按照已批复杭州铁路枢纽中规划的杭州北联络线线位方案,虽能解决枢纽内新建杭州西站与既有杭州站、杭州东站互联互通问题,但依然存在远期区段能力不足、运输组织不灵活等问题.从杭州北联络线及相关线路近、远期运输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郑万铁路工程的一部分,郑州南站枢纽受工程进度及开通时间影响,无法与郑万高铁正线工程同步开通,需考虑采用分步过渡开通方案。对郑州南站枢纽分步过渡开通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科学、合理、严密地编制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改造的施工过渡方案,对于施工过程各专业均衡推进,施工时间一点多用,施工组织计划严格兑现,保证客运专线引入施工和既有线安全运输两不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引入太原枢纽的重要改造项目太原东站改造工程,施工过渡方案的编制及根据既有线运营实际而采取的优化措施,以此与广大铁路建设者共同探讨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施工专业多、过渡工作量大、封锁要点工期紧和减少对运输干扰难度大等关键问题,不断提高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改造工程的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述石家庄铁路枢纽改建工程的概况,分析石家庄铁路枢纽货运迁建工程的施工难点、货运系统施工过渡方案与优化施工方案及实施方法,从与正定站连接、石家庄西站更换联锁软件、石太和西环引入线拨线、平南站站场改造及计算机联锁改造等方面进行实施,以及取得的施工效益。根据石家庄铁路枢纽货运迁建工程施工的实践,提出大型站场施工方案的思考:科学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施工与运输组织措施,充分利用列车运行图的天窗时间。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27日,铁道部、浙江省相关领导在杭州钱塘江畔庆祝钱江铁路三桥建设工程开工。钱江铁路三桥是在钱塘江上建设的第三座铁路桥梁,北接改建后的杭州东站,南接待建的杭州南站(萧山站),是沪杭甬客运专线杭甬段和杭(州)长(沙)客运专线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7.
大型枢纽内主要客站的施工过渡方案是影响施工和运输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哈尔滨枢纽的分析研究,提出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的施工过渡方案。研究结论为:哈尔滨站改造利用哈尔滨西站过渡是可行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过渡措施都是能够操作实施的;对枢纽运输干扰是最小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8.
杭州东站扩建改造施工中,由于站房、站场、地铁工作面相互交叉或重叠,沪昆铁路又不能停运,故各项目工期相互制约.经过前期的二次转线过渡后实现了Ⅳ、Ⅸ道直通,为了给下一步施工腾出工作面,需要进行第三次过渡.列举并分析了几种过渡方案,建议采用中继站过渡,并提出了该方案中对信号电路的具体修改思路.  相似文献   

9.
杭州南站是集高铁、普铁运营的铁路车站,其站房的建筑方案为线侧式+高架候车。站房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复杂、难度大,而且站房上部钢结构的加工、拼装、就位、美化及综合管线的布置精度要求高,为此在其建设全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并开展深度研发应用,奠定了杭州南站按照"精品工程"标准开展建设的坚实基础。基于杭州南站BIM综合管理平台,该工程在设计深化、工期管理、现场质量管理、构件制造、工法创新以及数据查询、统计与校核等方面进行深入应用实践,实现了工期可控、质量精品、成本效益达标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建高铁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既有铁路枢纽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本着"铁路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铁路运营,铁路运营为铁路建设创造适时便利的施工条件"这一互惠互利共赢原则,应采取过渡工程方案和运输调整措施减少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既有铁路枢纽运营的影响,同时为铁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京张高铁引入北京枢纽过渡工程方案为例,为类似高铁建设引入既有铁路枢纽过渡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换乘站的换乘便捷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线网的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效率.分析杭州地铁市民中心站换乘改造案例,利用车站结构施工后试运行前的窗口时间,增建换乘节点,实现便捷换乘,剖析该类换乘站改造方式的前提条件、改造原则及改造要点,并对车站换乘预留和改造提出建议,在近期车站设计中预留充足的换乘条件;适当加宽站台、加大站厅公共区;结合既有车站特点制定具体方案,合理利用土建条件进行适度改造等,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南京南站站房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柱面、顶棚,部分区域采用装饰清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南京南站的站房结构的特点和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遇到诸多实际工程难题,因此有必要对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目前清水混凝土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通过归纳清水混凝土常见表观质量缺陷原因,在分析南京南站项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工程的经验,制定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标准和施工控制措施,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完成.研究结论:(1)通过南京南站现场检验,制定的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表面质感控制标准和装饰效果控制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满足铁路站房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2)从测量放线、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四方面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铁路建设对城市局地热环境的影响 ,分别选择了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和北京北站为试验对象 ,通过在各车站周边布点测量温度 ,分析了各车站周围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既有铁路车站上空存在迷你热岛 ;绿地和水面对减弱局地热场作用明显 ;在对城市区域热环境影响中单一因子的影响作用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车站房建设备类型多、数量庞大、系统复杂、专业互相交叉,传统的运维管理多以人工方式为主,缺乏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的情况,开展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GIS)的房建设备运维监管信息系统研究。采用快速建模方法构建铁路车站三维模型,通过基于数据转换的GIS与BIM融合技术,针对车站进行快速三维建模,并实现模型与台账图纸运维等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和设备运维的全过程管理。目前,以天津南站、丹阳北站作为试验车站进行研究,为房建设备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是《浙江省铁路网规划(2011~2030年)》中杭州都市经济圈轨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杭州市轨道交通网和绍兴市轨道交通网络。本着遵从杭州市、绍兴市轨道交通规划,遵从城市总体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城际线起点位置进行深入分析,本着解决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与本城际铁路的合理衔接方式,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的原则,提出杭绍城际铁路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的初步设想和设计思路:(1)建议采用起点站接香樟路方案;(2)建议杭绍城际与5号线香樟路站采用叠岛换乘方式;(3)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研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和时间,统筹考虑所衔接城市的轨道交通网,做到整体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邢台东站为例谈既有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改造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既有站成为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对其进行规划和改造。以邢台东站为例,通过概况分析、客流量与规模预测,归纳邢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现状核心问题;通过思路比选,提出推荐研究思路,说明其规划设计要点,总结既有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改造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南阳东站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对站房内的各机电专业设备建立三维族库模型,对各专业的管线进行排布,开展碰撞检查,对碰撞管线进行优化,实现管线的最优排布。通过现场验证证明,运用 BIM 技术能对现场的施工组织进行合理安排,直观把控施工进度和质量,有利于减少返工和复工情况的发生,在节约成本、节省工期的同时,实现参建各方对项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控,为南阳东站项目如期、保质完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分析杭州地铁换乘站凤起路与火车东站站点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客流拥堵情况,设计现场观测布点方案,通过对闸口、换乘通道、扶梯口等节点处乘客行为特征关键数据的现场视频采集和观测统计,定量地给出地铁凤起路换乘站点的安全隐患:约19%低头看手机的乘客会降低客流速度,并会造成拥堵或诱发潜在安全风险;仅16.4%的乘客自愿走扶梯,大...  相似文献   

19.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市新建轨道交通7号线福民站工程为例,研究采用盖挖逆作法进行新建车站施工对既有4号线福民站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既有4号线福民站受新建7号线福民站施工全过程影响的动态变形规律,为施工过程中既有车站结构变形发展预测和设计方案实时调整提供理论支撑;结合施工过程中实时动态监测资料,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分析的既有车站沉降与实际监测成果吻合,也验证了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合理性,并为优化地层加固方案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