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邓洪章 《船舶》2006,(4):1-5
该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海事救助的规定和海事救助系统,搜救通信手段,通信的发展对搜救的影响,主要法律法规,搜救通信的发展与需求,以及我国海事搜救通信的现状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海事救助的规定和海事救助系统。分析了搜救通讯手段,通讯的发展对搜救的影响,相关法律法规,搜救通讯的发展与需求及我国海事搜救通讯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事搜救通信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海事搜救通信的发展过程;对中国海事搜救系统与体制的试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岩 《水运管理》1998,(3):18-21
海难救助是海上运输中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为了航海贸易的发展,立法者考虑希望通过制定救助法律,达到鼓励人们去救助危难中的船舶的目的。由于救助行为的环境、方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救助过程中和《1997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的运用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法律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港监在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地位及作用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须建立救助协调中心及救助分中心,全国性救助机构须全面协调救助服务,协调所需设施,包括各中心都须有适当通信设施,还须指定国家服务机构作为救助单位。《公约》还规定缔约国搜救机构作出必要的安排,为在其海岸附近的海上遇险人员提供适当的搜救服务并划分搜救区域以利分工。国家之间的合作也由批准国的救助中心协调其工作。《公约》还规定,缔约国在其运用的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约束下所批准其他缔约国的救助单位,为了搜寻发生海难地点和救助遇难人员的目的立即进入或越过其领海或领土,在此情况下,只要可能,搜救工作须由批准国搜救中心协调其工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就是我国按《公约》要求建立的海上搜救协调机构,各地的分中心是它的派出机构,负责本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海上救助分级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海上救助分级体系概况从我国现有的与海上救助相关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关于海上救助的分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搜救预案》)中体现出的对海上救助的管理性分级;二是针对某遇险事件的海上救助事故性(主要是危险性)分级。(一)海上救助的管理性分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由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和海上搜救分支机构三级搜救指挥协调机构组成的海上救助主管协调机制,因此,我国海上救助的分级中存在着对海上救助的管理性分级。我国《搜救预案》中提到的海上救助行动的分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加强海上人命救助,提升温州海上搜寻救助能力,积极鼓励社会救助力量参与海上人命救助工作,体现海上搜救工作的社会共同性,确保海上救助行动快速、及时、高效。针对目前温州搜救责任区搜救基点配布不合理、搜救力量配置不足的现状,本文将对如何建立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6,(12):39-44
海难、空难事故的频发使得提高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专业救助力量亟待实现的救助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利用现有救助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并利用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优点,总结出一条针对深远海更为有效的救助方法是每一个救助人需要深思的问题。救助直升机船载将成为新的海空立体搜救形式,必将大大提高救助力量的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我国专业救助力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