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现代汽车上所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等。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有效配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驾驶员和乘员的受伤程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果青  张明 《汽车运用》2003,(1):44-45
问:安全带有何作用? 答:安全带是驾驶员和乘员使用的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汽车在发生轻微正面碰撞或进行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自动装置将会使正确配带安全带的驾驶员和乘员限制在座椅上,以免受伤;汽车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带可避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冲出车外并限制其身体的惯性移动,减少受伤程度。 安全带在汽车上已使用了多年,大量的事例都足以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汽车安全性能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汽车安全性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包括合理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约束系统。车身结构件变形吸收能量以减轻对乘员的冲击,利用乘员约束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并减轻乘员和车内部件发生二次碰撞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是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的伤害。汽车事故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滚翻等。美国是最早制定正面碰撞安全法规(FHVSS208)国家。1999年美国NHTSA统计,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约占49%,侧面碰撞约占25%,追尾碰撞约占22%,汽车碰撞试验重点是正面碰撞。 为了满足强制性碰撞法规,法规要求需配备安全气囊系统,为车内乘员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安全气囊,即使使用了安全带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在严重的碰撞中,他们的头部、脚部、颈部也会与汽车内饰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对降低正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或避免驾驶员与乘员在汽车碰撞时遭受伤害,现代中、高档轿车上都装有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由于该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要求高,而工作时机又极少,因此在使用和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否则,可能导致系统意外张开,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或者由于误操作造成安全气囊不起作用。文中着重介绍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好,驾驶员和乘员对自身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内加装汽车辅助安全气囊的同时,对现有的汽车安全带也进行不断改进。预拉紧安全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汽车安全带的特点是:在碰撞事故发生的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首先拉紧织带,消除驾驶员和乘员与织带之间的间隙,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使得驾驶员和乘员前倾距离进一步减小,更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员。  相似文献   

6.
北京现代索娜塔2.0L和2.4L 4缸轿车上装有双安全气囊系统,2.7L V6轿车上装有四安全气囊系统。为保证乘员安全,前排座椅上还装有安全带张紧器,这些装置统称为“被动安全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 SRS由位于转向盘中心的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位于仪表板右侧的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SRS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或避免驾驶员与乘员在汽车碰撞时遭受伤害,现代的中、高档轿车上都装有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由于该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要求高,而工作时机又极少,因此在使用和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否则,可能导致系统意外张开,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或者由于误操作造成安全气囊不起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葛胜勇 《世界汽车》2004,(9):106-107
安全气囊的功能 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当汽车发生前碰撞时,首先是汽车要停止运动,车内乘员在惯性力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或避免驾驶员与乘员在汽车碰撞时遭受伤害,现代中、高档轿车上都装有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由于该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要求高,而工作时机又极少,因此在使用和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否则可能导致系统意外张开,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或者由于误操作造成安全气囊不起作用。使用注意事项1.任何车辆都不要超速行驶。任何安全设备都无法保护超速行驶中的撞击。2.切勿在安全气囊罩盖上或周围放置物件,特别是不能在安全气囊的弹射出口放置杂物。因为,在安全气囊充气起作用时,这些小东西就有可能在气囊爆发的带动下像子弹一样射向乘员…  相似文献   

10.
一、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1、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气囊属于辅助防撞安全装置.只有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驾驶员和乘员在汽车运行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