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对各缸气流均匀性及进气量有直接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燃烧。通过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及气道试验,研究进气歧管上曲通出气结构对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出气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2.
利用CFD软件计算某四缸柴油机各个气缸EGR废气分布,利用Boost软件计算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的边界条件,提供给3D模型作为输入。在CFD软件中计算并得到各个气缸的EGR率和EGR质量流量相对误差,由于计算结果不满足评价标准,因此对进气歧管模型结构进行优化,并再次按照以上步骤进行CFD计算。结果证明:优化方案进气歧管EGR分布均匀性很好,满足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3.
进气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前期建立了一维仿真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发动机的性能,但还是未能真实的反映出管道的真实结构,像一些拐角、突变区域等。进气歧管的设计校验中,虽然三维稳态和瞬态计算能够模拟各个支管的压力分布情况,但是仅用三维计算不能实时得到一维的准确边界,且计算时间太长,不能从整个发动机上模拟瞬态进气过程和谐振效应带来的进气不均匀性。因此,要在1D模型中获得更准确的瞬态边界条件来计算进气歧管的三维流动,或更进一步研究进气歧管结构形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来指导优化进气歧管的设计。文章以发动机1D燃烧开发软件为基础与3D流体软件相耦合来解决进气歧管设计中瞬态进气过程。  相似文献   

4.
g.曲轴箱系统监测方案. 对于传统自然吸气发动机,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如果PCV阀到进气歧管的连接断开时,外部空气会进入进气歧管中,发动机上的进气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到歧管压力的上升,发动机控制系统认为气缸进气量在增多,会控制喷油量也随之增多,从而使发动机维持在一个高于正常怠速转速的转速.此时OBD系统通过怠速转速偏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CFD软件模拟某柴油机进气歧管废气均匀性,计算得到各个气缸的EGR率和EGR率差异性,并对优化后方案再次进行CFD分析。  相似文献   

6.
别克君威轿车对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量同时采用2种方法进行测量。一种是速度密度法,即通过读出进气歧管压力的变化对进气流量测量,PCM利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读出进气歧管的绝对压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某1.5T发动机基础上,开发集成中冷结构的进气歧管,通过CFD分析,压力损失和均匀性符合要求,通过台架试验结果验证分析,采用集成中冷的进气歧管相对于空气冷却,进气系统压力降低了64.7mbar,台架试验通过采用功率15kw的水泵,能够将进气温度保持在35℃~45℃,发动机性能有所提升,扭矩最大提升2.5%,功率最大提升2%。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进气管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过程中人字形进气管气流运动方向产生较大回转,歧管入口处产生较大涡流,导致流动损失增加,且2缸和3缸存在受相邻进气气缸抢气的现象,造成的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可达6.69%,而谐振进气管不仅各缸的充气量高于人字形进气管,而且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只有3%左右,采用谐振进气管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维、三维及耦合模型的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D模型,分析了歧管各支管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最后将一维与三维进气歧管模型耦合建立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对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气歧管内的动态流动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了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FSAE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影响充气效率。文章利用软件FLUENT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进气系统流场压力、速度等参数分布规律,研究进气歧管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到达优化进气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曲英凯 《汽车维修》2014,(11):10-11
<正>对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要求是使进气尽量充分。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系统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采用不同长度的进气管向汽缸内充气,以便能形成进气波动效应,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及发动机动力性能。那么,什么是进气波动效应呢?当发动机的进气阀开启时,空气将被吸入发动机,所以进气歧管内的空气会快速流向气缸。如果进气阀突然关闭,空气会突然停止流动,并且  相似文献   

12.
正车型2016款奥迪Q3车(搭载DBR发动机)故障现象发动机热机怠速抖动,组合仪表上的EPC故障灯和发动机故障灯同时点亮,但车辆行驶中加速平稳有力。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存储有故障代码"P030200:气缸2检测到不发火"(图1),说明故障是由气缸2工作不良或无法工作引起的。考虑到故障只在发动机热机怠速时出现,暂时排除点火和气缸压力异常引起故障的可能,推断气缸2低压喷油器存在故障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该车发动机采用双喷射系统,即气缸内直接喷射(FSI)系统和进气歧管喷射(MPI)系统,而发动机热机怠速时采用进气歧管喷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为例,叙述了前置后驱车型用进气歧管的结构特性。应用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AVL-BOOST)优化进气歧管参数(气道长度)、应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CFD仿真(AVL-FIRE)模拟进气歧管的流动特性,得到满足兼顾低速扭矩与最大功率的进气歧管结构。通过试验验证,新开发的进气歧管性能满足开发目标,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趋势相同。通过文章的研究,可指导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进气歧管设计往往要按照发动机的具体要求,或者按照高转速的要求设计,或者按照低转速的要求设计,再或者采用折中的办法,但是无论哪种设计,都不能兼顾不同转速时的需求,这时可变进气歧管应运而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发动机转速要求。文中对某型可变进气歧管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均匀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进气歧管的进气均匀性是发动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仿真计算是指导进气歧管设计优化的重要手段,仿真过程是否合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针对两款采用行业内最常用计算数据模型和计算工况将均匀性已优化合格的进气歧管,利用star-ccm+软件分别比较其仿真模型在考虑不同的质量流量、节气门角度、入口管路等因素后的进气均匀性差异,探究更精细化计算模型.结合稳流试验台测得的流量系数偏差用以证明计算结果及计算设置模型的可靠性,并结合计算流场和流体理论的分析,最终得出:选取单一质量流量或压差作为计算输入较合理;节气门阀板角、节气门前进气弯管等更贴近实际的入口结构因素对进气均匀性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影响,以上因素使得用初始模型已优化至1% 以内的歧管不均匀度呈现3~10倍不等的恶化;另外,节气门前后的直线段长度对均匀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汽油机作为整车的心脏部件,气密性直接决定其经济性及动力性参数.发动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为气缸,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本文对曲轴箱漏气量、进气歧管真空度及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真实案例对发动机气缸密封性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进气歧管作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对进气系统的声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推导各支管相位角对进气歧管总管处声压阶次组成影响的基础上,以某工程试验车为研究对象,用GEM-3D软件建立进气歧管模型,并与在GT-POWER中建立的发动机模型相耦合,构建完整的发动机进气系统模型,在仿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推导,优化进气歧管。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各支管之间的相位差角,能增强发动机点火阶次的声压和降低半阶次声压,达到改善进系统声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进气波动效应,尽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所需的进气量,从而达到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目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应运而生。主流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长度或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如图1、图2、图3所示,大众EA888发动机采用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发动机怠速时车内座椅可测得一种间歇式不规则抖动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该抖动与发动机稳定性有关。对发动机转速、指示平均有效压力等参数进行频谱分析,识别出发动机半阶幅值与不规则抖动相关。通过在现有进气歧管基础上增加稳压腔的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各缸进气量及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的均匀性,以提高发动机稳定性。对进气歧管优化后的整车进行试验表明,发动机转速、指示平均有效压力等参数的半价幅值显著降低,怠速时车内的不规则抖动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电喷汽油机进气歧管的CAD/CFD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元默  帅石金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14-317,321
电喷汽油机的进气系统对整个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进气歧管的尺寸和结构形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文中用CAD/CFD对EQ49li电喷汽油机的进气歧管进行优化设计,并用试验对计算机模型进行验证,整个设计过程表明,所用CAD/CFD优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