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碳双相钢的二次淬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分析随亚湿淬火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得到良好的强塑性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950MPa,屈服强度达到920MPa,伸长率为205,断面收缩率为53.4%。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温弯曲试验、贯入式抗剪试验及疲劳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掺量为10%~20%(与水泥的质量比)、E/C为04时,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弯拉强度达到6.97MPa,抗剪强度达到1.06MPa、应力比为0.2时疲劳寿命超过40 000次.通过界面改性,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处理制度对粉末高温合金FGH4095组织强化相γ'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氩气雾化制备FGH4095高温合金粉末,经筛分、除夹杂处理后,热等静压烧结成形,对比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FGH4095合金组织γ'相的大小、形貌及分布,测试了室温20 ℃和高温650 ℃下合金的拉伸性能,并对650 ℃高温下拉伸断口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热处理能够改善γ'相的形状及分布;经中间处理,材料高温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屈服强度从1 150 MPa提高到1 210 MPa,拉伸强度从1 230 MPa提高到1 460 MPa;中等尺寸γ'相数量增加,晶界得到优化,合金高温塑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问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Ф1mm、B工艺)、80,6%IACS/809 MPa(Ф1mm、A工艺)和80.2%IACS/731MPa(Ф1.29mm、A工艺),78.4%IACS/950MPa(Ф1mm、C工艺).  相似文献   

5.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间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 (Φ1mm、B工艺)、80.6%IACS/809 MPa (Φ1 mm、A工艺)和80.2%IACS/731 MPa(Φ1.29 mm、A工艺),78.4%IACS/950 MPa(Φ1 mm、C工艺).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水泥修补材料来实现水泥路面的快凝快硬,达到及早开放交通和节省时间的目的.研究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特种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混合配比,通过实验研究砂浆配合比、水泥凝结时间、及砂浆的粘结强度,来解决道路修补中承载力及路面新旧接口处粘结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高铝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22%,硫铝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17%,早期强度最高可达到20MPa以上.掺入高铝水泥后水泥终凝时间为40min,硫铝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为80min,这些结果均满足早期快速修补路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和室温变形制备Cu-13.2vol.%Fe原位复合材料导线的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降低电阻率的中间热处理作用,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指出,Fe树枝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热处理有利于均匀变形,在较大变形量下,Fe树枝晶形成纤维,空间形态为薄片状,相结构为α-Fe,测定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结果是变形量越大,强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经中间热处理,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电阻率,几个较好的电导率/极限拉伸强度组合为:70.6%IACS/659MPa、64.6%/752MPa和51.9%IACS/880MPa。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和室温变形制备Cu-13.2 vol.%Fe原位复合材料导线的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降低电阻率的中间热处理作用.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指出,Fe树枝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热处理有利于均匀变形,在较大变形量下,Fe树枝晶形成纤维,空间形态为薄片状,相结构为α-Fe.测定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结果是变形量越大,强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经中间热处理,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电阻率.几个较好的电导率/极限拉伸强度组合为:70.6%IACS/659 MPa、64.6%/752 MPa和51.9%IACS/880 MPa.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弹性法测量了材质为16MnR的CW-200型焊接转向架构架一定深度处的残余应力,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构架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且研究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对焊后构架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架焊接后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在牵引杆座与横梁焊缝处最大值达到193MPa拉应力;而经过不同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处理后,残余应力的消除率不同.在630℃退火、保温3h工艺条件下试验用构架残余应力平均消除率最高,X、y方向的最大消除率分别为58.3%和54.6%.  相似文献   

10.
用定速摩擦实验机,研究了摩擦速度为200~3000 r/min,石墨含量为0%~20%条件下,石墨在酚醛树脂基材料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添加15%的石墨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性,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56.9%和83.2%,当石墨含量超过15%,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不明显.酚醛树脂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受到摩擦对偶材料硬质点的强切削力作用下,发生黏着撕裂形成犁沟,摩擦系数不稳定,磨损率较高;石墨的添加有助于在磨损表面形成致密的润滑层,起到稳定摩擦系数和提高耐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