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的智慧化是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的有力抓手,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发展现状,结合既有供电系统运营维护面临的痛点问题,提出了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方案,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产业作为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对于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高其服务质量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意义重大。通过梳理轨道交通常见故障及安全事故,明确发展智能运维产业的必要性;根据我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构建我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体系的总体思路;介绍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状况;最后对我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发展,轨道交通跨专业系统集成趋势愈发明显,以行车为核心的一体化智能运控系统(TIDAS),可完成包含所有全自动驾驶模式的运营场景监控和运维要求,实现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智能调度,和以车站设备管理为核心的智能车站多专业智能运维管理,从而满足轨道交通重载、高密度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车辆装备为核心的复杂大系统。在历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装备始终走在科技革命的最前沿,推动着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文章从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轨道交通在智轨快运系统、重载机车智能驾驶和智能运维等领域开展的智能化应用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及轨道交通在运输安全与高效方面的提升。最后,从单体智能、群体智能和系统智能3个维度对轨道交通未来的智能形态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智能运维是近10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运维模式,有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智能化应用与管理水平。通过介绍上海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提出对于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重要依托,其业务覆盖行车指挥、信息发布、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运维现状,提出了通信系统智能运维的数据采集需求和业务功能需求,以期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通信系统运维效能,为通信系统运维模式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7.
张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5):后插2-后插7
智能化是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已蔚然成势,但是,关于智能运维的核心内涵,确有不同解读.上海地铁智能运维发展经历了2000年至2010年的初步试点阶段和2011年至2017年的专业系统建立阶段之后,2018年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上海玖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道科技")2016年进入上海地铁的智能运维建设体系,2019年1月,玖道科技研发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该平台历经40多次版本升级,各版本无缝对接,平台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8.
通过补充和完善道岔转辙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的数据信息采集方法,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来实现道岔转辙设备智能运维功能的拓展与改进,有效提升上海轨道交通道岔转辙设备的运维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铁路电气化运维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运维的难点,提出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的架构。以某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智能运维关键技术,提出了对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提升运营维护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运营安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加快推进智能运维在维修体系的应用研究与探索,推动运营维护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分析了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维修系统的建设需求,提出该维修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及架构方案.为了说明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系统如何有效解决既有运维模式和体系的现存问题,详细阐述了该维修系统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以期为形成数字化转型模式下的新运维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上海市轨道交通已进入超大规模网络时代。为应对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所带来的超负荷运维工作,上海市轨道交通以智能运维平台为核心,设施设备统型推进,各专业平台集群建设,构建运维平台化体系,采取轨道交通全专业信息链的超大规模网络轨道交通运维平台管理模式(即"三台"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覆盖全网,智能化、浸入式、扁平化的设备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的主导交通方式,不断攀升的线路里程和运营年限带来了设备设施型号制式多、保有量大、服役负荷强、安全保障要求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维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网络化智能集约维护新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与流程再造,突破原有运维模式局限,并且通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维增强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降本、增效和乘客满意度提升等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紧急情况下为轨道交通列车辅助系统供电的应急电源,铅酸或镍铬电池被普遍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介绍了GJCL-A型锂离子轨道交通车载智能应急电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及试点应用情况.GJCL-A型锂离子轨道交通车载智能应急电源系统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用于车厢的110V应急供电4 300 s后,其剩余电量仍有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人工为主的轨道交通传统工务模式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如病害漏检误检、维修不足、过度维修、难以长期跟踪病害发育、难以确定仓储物料的状态等,设计了一种工务智能运维体系。该体系基于可扩展的多层分级架构,可对轨道交通的各类结构病害及部件故障实现准确识别与数字化管理。结合先进的仓储管理与远程专家指导,智能化制定维修策略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对轨道交通的多种场景实现智能化工务运维,并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增减和调整,实现了工务运维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模式的简化,为业主单位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技术的提升,信号设备及轨旁基础设备的维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护支持子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运营维护需求,为此提出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方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信号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维护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分析,实现信号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维护数据智能分析、健康管理、智能维护等功能,从而提升信号系统相关设备的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智能运维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对设备运行管理、在线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以及数据分析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融合多种运维平台、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大数据分析的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集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设备全寿命管理、生产业务管控流程、专家分析为一体.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生产的管理需求,强化了对以设备设施为管理核心的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和相关资源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段然 《电气化铁道》2023,(S1):190-193+196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运营维护目前主要采用计划检修、故障检修模式,随着大数据处理、智能控制、BIM、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成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故障智能诊断已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引入“设备画像”的概念,结合不同设备的特点、常见故障、检修维护内容,定义了能够描述设备状态的各类标签,为智能运维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大背景下,设备智能运维需求愈加迫切。提出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 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技术,将云中心的部分功能下沉至边缘侧,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与边缘计算 技术的各自优点,实现对终端数据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利用。该系统集设备监测平台、设备健康管理平台、设备智 能分析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专家系统为一体,具备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健康度评估、故障智能诊断、故障 预测、智能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维效率,保障轨道交通线网的安全运 营,对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纸质台账为主的工作形式及固定周期检修等不足之处,设计并建立轨道交通设备运维(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系统融入了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 PM)、近场通信(NFC)、状态检修、智能移动终端等先进理论技术及设备,并与实时综合监控系统(ISCS)对接,实现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以及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协助运营单位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全面规范生产维护体系。该系统已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证明,能有效提高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面向设备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日益增加,如何满足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工作经济高效及维修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为其关键零部件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根据车辆运维现状,结合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阐述了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要求及状态修的基础条件,对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车辆状态感知、网络实时通信、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运维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