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点研究了越岭地区地质条件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对各垭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越岭隧道的地质选线原则,对不同垭口的越岭隧道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选,结合两端引线和接轨点方案提出了地质选线意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湖北云雾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重点叙述了预测、规避不良地质灾害风险的施工地质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可为同类长大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昆明至曲靖高速公路为云南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文章对全线的路基,桥涵,深路堑与高路堤重点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并对沿线的软土、膨胀土、岩溶、断裂带与地震活动带、软质岩体等特殊地质与不良地段进行了专门评价。文章认为,对云南山区公路的地质条件,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避免路线及构筑和因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方案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琼州海峡固定式跨海通道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琼州海峡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以及特殊岩土等条件,认为工程地质条件时修建琼州跨海工程是可行的,并阐明了以后的地质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的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长约2×6.7Km,岩溶管道发育,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岩溶、突泥涌水、断层破碎带、瓦斯溢出、硬岩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为确保隧道顺利建设,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实行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制定预防各类不良地质的处治预案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莲花山隧道工程青潭隧道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莲花山隧道工程初勘和详勘地质资料,简要介绍莲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隧道围岩类别,对隧道施工提出了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保宜高速公路红岩寺隧道初勘及初步设计成果,从隧址区地质条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按照《隧道岩溶涌水专家评判系统》对红岩寺隧道进行了涌水量预测,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环境影响等对红岩寺隧道初步设计的K线方案与E线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更有利于隧道施工安全的最终设计线路。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地质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括总结隧道地质预报的地球物理方法,介绍地质雷达的特点、现状和探测解释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各种地质条件下不同的探测对象而采用不同的解释方法,阐述地质雷达的实用性及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隧道由于未探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中遇到施工的教训,论述了隧道勘察阶段和隧道施工阶段的地质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的重要意义,探讨物探方法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问题,同时指出地震反射回波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前方经常遇到岩溶、断层破碎带、富水等不良地质,一旦对这些不良地质重视不够或处治不当,都将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甚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根据预报手段的准确性,把预报分为3类;根据岩溶、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地层3种不良地质的规模、大小、特征及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6级。最后,根据不同预报手段的准确性和不良地质的分级,建立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预警体系,并确立相应的预警距离和处治技术预案。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较常用且预测准确性较高的预测手段是采用地质雷达对开挖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预测。以广大双线铁路下庄1号隧道为例,通过现场的数据采集以及后期的数据优化处理,可以生成地质雷达图像来较直观地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预测结果与现场开挖验证情况较为吻合,表明通过地质雷达数据点的优化处理提高了对开挖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直观准确地表达地质与隧道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三维地质与隧道的建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地质横 剖面轮廓线的归一化三维地质体模型重构方法; 然后,以已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对基于隧道横断面的三维建模及隧道与 地质模型合并过程中的模型切割、分层进行研究; 最后,开发基于断面的三维隧道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通过建模实例显示: 采 用本文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三维地质及隧道建模效果,直观展示隧道与地层间的相互关系,较为丰富地展现隧道的内部细节。  相似文献   

13.
石磊 《路基工程》2016,(1):168-172
采用瑞典MALA CUⅢ型地质雷达,在赐儿山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施工现场采集的雷达剖面图的研究和对雷达软件采集的数据的分析,并与隧道掌子面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比较,说明在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中地质雷达探测法是一种十分便捷、准确且经济的办法,对隧道安全、快速的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地质雷达现场探测时,需减少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雷达图像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以公路野外地质调绘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地质调绘地质数据特征,将地质调绘数据划分成空间属性、实体属性和表观属性三种类型;对前两种数据进行格式化进而建立虚拟钻孔和断层面,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以西宁高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调绘为例,深部地层以地质群组为单元划分地层界面,线位附近浅表地层以地调点和地质界线为依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对模型精度、建模效率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由于地质调绘数据稀疏,在具体工点和局部细节上地质模型的几何精度存在一定误差;所建三维地质模型将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融合展示,精度能够满足公路地质选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依托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隧道,采用地质雷达对富水地层地下水及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分析,并根据探测结果对富水地层进行超前注浆。现场开挖与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地质雷达在隧道富水地层开挖过程中的有效地质预报,可以提前采取处理不良地质工程措施,为隧道顺利掘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卢瀚  于彬 《路基工程》2021,(6):219-223
以张家口旅游铁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资料,分析二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围岩失稳、涌水突泥以及危岩落石是二郎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构造作为工程地质条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会导致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这必将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结合工程实际谈谈地质构造对公路工程建设影响并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国玉 《公路》2007,(5):227-231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构造,存在突水、突泥等地质自然灾害,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监控测试技术、超前水平钻探技术等,查清隧道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改进施工方法,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场勘察难度较大的特点,引入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方法的探讨。以北京市在建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为例,进行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城市地铁跨越多个地貌单元条件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复杂的地质规律,进行合理的地层条件统一划分。为地质条件复杂的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施工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一般性的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工作提供了一种弥补性方法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多年冻土及不良地质的划分入手,结合青藏高原曲麻莱-不冻泉公路的施工,对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及不良地质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同时给出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