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特点,通过建立"岔-桥-墩"纵向相互作用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道岔与桥梁的相对位置对钢轨、道岔、墩台等结构部件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经计算分析表明,随着道岔头部距连续梁桥左端梁缝距离的增大,基本轨伸缩附加力、伸缩位移、桥墩所受纵向力减小,翼轨末端间隔铁承受的纵向力增大;尖轨跟端限位器所承受的纵向力、尖轨与心轨相对于岔枕的纵向位移,并不随道岔头部距梁端的距离呈单向变化,只有当道岔头尾距离梁端在一定合适位置时,才能确保限位器受力、尖轨与心轨相对于岔枕的纵向位移最小.  相似文献   

2.
赵晨 《铁道建筑》2023,(1):14-18
为满足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形试验线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60 kg/m钢轨15号单式同侧道岔。道岔尖轨长度取17 823 mm,基本轨前端距尖轨尖端距离取1 955 mm;选用双曲线型辙叉,采用单肢弹性可弯心轨结构;全部岔枕采用垂直于大环线曲线外股工作边的方式布置。转换设备采用多机多点牵引方式和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转辙器部分设置三个牵引点,辙叉部分设置两个牵引点。为延长曲线道岔的使用寿命,重点进行了尖轨结构和可动心轨辙叉结构设计,尖轨尖端采用藏尖式设计,刨切小环线基本轨,增加尖轨尖端厚度。转辙器部分设计了尖轨防跳措施。翼轨跟端采用间隔铁与长心轨或叉跟尖轨连接为一整体。该单式同侧道岔铺设后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无砟轨道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法,以一组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可动心轨道岔布置在连续梁上为例,通过两种类型("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的道床板)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基本轨温度附加力、基本轨伸缩位移的比较,表明: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分布规律、钢轨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相似,"门"形筋及带限位凸台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因道床阻力大,尖轨及心轨相对道岔板的伸缩位移要小;对于带限位凸台的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凸台的支座刚度>250 kN/mm时,凸台支座胶垫的压缩量<1 mm.道岔板不同温度变化幅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道岔板日温差增大,基本轨温度附加力、伸缩位移、翼轨末端间隔铁受力、直尖轨尖端相对道岔位移、转辙器道岔板受力、辙叉道岔板受力均随之减小,而心轨尖端相对道岔板位移、导曲线道岔板受力、连续梁固定墩受力则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辙叉跟端间隔铁的设置一方面需满足纵向温度力传递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心轨的线型在温度力作用下不发生改变,保证行车安全。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辙叉的结构形式,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心轨跟端传力结构不同时心轨在温度力作用下的变形。结果表明:在大号码无缝道岔中,应在心轨与翼轨以及两心轨间设置长大间隔铁;仅在心轨与翼轨间设置间隔铁时,心轨在纵向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方向不平顺,通过在心轨与心轨间设置间隔铁,可以明显改善纵向力作用下的心轨方向不平顺;对于减小由于温度力引起的心轨间相互错动、心轨方向不平顺,设置长大间隔铁较设置多个小间隔铁更为有利,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长大间隔铁。  相似文献   

5.
结合宁波地铁5号线前殷停车场的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建立无砟轨道无缝道岔的空间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7号无砟道岔无缝化后的钢轨强度、轨道稳定性、间隔铁受力及冻结接头受力等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作用下,道岔基本轨承受一定的附加力作用,钢轨最大温度力出现在辙跟基本轨处;尖轨尖端纵向变形最大,基本轨纵向变形较小;冻结接头受力在岔头位置出现最大值;7号无砟道岔采用冻结接头的无缝化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6.
蒋生祥  刘武 《铁道运营技术》2005,11(3):25-26,29
针对半焊式无缝道岔遇轨温变化幅度较大时,尖轨普遍出现向内侧弯曲变形的现象,从道岔所受温度力入手分析了尖轨向内弯曲的原因,介绍了通过强化辙跟结构,增大间隔铁摩阻力,减少侧股基本轨的伸缩位移和受力的整治办法,并提出了预防和养修对策。  相似文献   

7.
时速350km客运专线铁路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道岔发展概况,吸收国外高速道岔的先进设计理念,结合时速250 km客运专线18号道岔的铺设、运营情况,自主研发了时速350 km 18号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通过理论分析、系统设计、结构比选,对道岔主要尺寸进行了确定。并进一步对转辙器部分尖轨型式、尖轨跟端结构、防跳限位装置等结构进行阐述;对可动心轨辙叉部分翼轨断面、长短心轨拼接方式、护轨及护轨垫板、防跳卡铁、间隔铁等零部件所进行的特殊设计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刘培 《铁道建筑技术》2023,(5):49-51+63
1 676 mm轨距60 kg/m钢轨8.5号宽轨单开道岔,是国内首次开发和应用的宽轨道岔,应用于昆明铁建装备厂内试验线。介绍了该道岔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结构特点,并检算了道岔的安全参数和辙叉及护轨各部间隔。转辙器采用弹性可弯尖轨,转换设备按内锁闭装置设计,采用手动扳道器扳动,尖轨跟端设置限位器结构。辙叉采用钢轨组合辙叉,护轨选用33 kg/m槽型护轨。道岔采用Ⅲ型弹条分开式扣件,滑床板和护轨垫板处基本轨内侧台板刚性扣压,外侧采用弹条扣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桥上不同连接形式的无砟道岔群受力与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建立了岔—桥—墩一体化有限元计算模型,以2组18号可动心轨无砟道岔用不同的连接形式布置在连续梁桥上为例,分析了异向对接、同向对接、异向顺接、同向顺接、单渡等5种不同的道岔连接形式对连续梁桥上无砟道岔群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直尖轨尖端和心轨尖端相对于岔枕位移相差不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对接方式中,限位器受力比较不利;顺接方式的间隔铁受力比对接方式的间隔铁受力略大。单渡形式的道岔传力部件受力最小,可适当减少传力部件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秦沈客运专线38号无缝道岔纵向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道岔和无缝线路长轨条焊联,当轨温变化时,长钢轨的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引起导轨,心轨的伸缩,因尖轨跟端与基本轨通过限位器或间隔铁连接,导轨,心轨与基本轨间又通过扣件,岔枕等联结零件相连,导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岔区钢轨给力的变化,采用建立在导轨,心轨与基本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纵向力计算方法,对38号无缝道岔纵向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京秦线38号无缝道岔试验段,测定了不同温差情况下无缝道岔纵向力,现场试验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